[讨论] 台湾棒球都是靠民族主义在支撑

楼主: zwj (zwj)   2009-02-12 09:01:40
台湾棒球都是靠民族主义在支撑
作者:黄冠雄 | 发表时间:2008/08/15 | 推荐数:35 | 回应数:43
“在大联盟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下,台湾棒球的民族主义何去何从”系列1
这几天,二零零八年奥运棒球赛已经开打,台湾棒球队已踏上五颗松球场。虽然,这不是国家队首度登陆北京,但在离球场所在、海碇区不远的北京故宫,一百多年前,一八九五年发生的某件事却与台湾棒球大有关系。当年,清廷在那批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大历史驱动下,台湾走上与大陆不同轨道,也意外使“台湾棒球”就此诞生。
也许,没甲午战争,台湾也会有棒球,传说十九世纪那批留美小学生,如詹天佑等,就是把棒球带到中国的先驱,那么或许台湾也可借此学到棒球。然而,如今,不可否认地,后来东瀛的治台真使棒球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萌芽与扎根。而且,就是台湾棒球起源是来自政治,来自民族冲突,所以,百年来,台湾棒球与民族主义一直脱离不了关系。
一九四五年前,在台日本人打“野球”(棒球的日文),旁边的台湾人看着、看着、也想打野球,且目标是打入甲子园。结果,嘉农做到了,KANO四个字成为传奇。其背后实际上是被出卖的台湾人,在后来也不被日本当作日本人看待下,心理是想透过棒球,成为骄傲的大日本皇民。台湾人靠着认同扶桑喜欢的运动,寻求被日本认同,这种民族情感的纠葛贯穿其中。
一九七零年代,三级棒球意外兴起,使得党国一体统治台湾的国民党,在陷入过去与中共搞零和游戏、结果作茧自缚的外交困境中,幸运地可藉操作棒球,转移责任。没错,这的确使棒球得以蓬勃发展至今,KMT是有功于棒球,但是,台湾棒球在好不容易与大日本帝国的幻觉脱钩后,再度被拿上另一个政治供桌,又成为“爱国”的祭品,从三冠王到世界五强都是。
现在,虽然“大东亚共荣圈”和“反共复国”已经远去,民主化、主体化思想成为台湾社会主流。但是,在新世界局势中,大联盟全球化浪潮又给台湾棒球新冲击,而台湾反应仍是民族主义,用国族思维看旅外风潮,最佳例子是我们最喜欢叫王建民为“台湾”之光——一个完全没有棒球意象、不像是火箭人、龙卷风等的封号,充满政治的词汇。
也就是说,台湾棒球都是靠民族主义在支撑,只是支撑母体变了,从日本、中华民国到本土意识。也可说,即使老球迷已散去,大联盟热潮下的新球迷却还沿袭老球迷看球角度:“从民族观点!”那么,或许我们并没那么爱棒球,我们只是到处漂流,然后凑巧抓住了棒球,就把棒球当作生命的浮木。也或许,假如棒球能说话,它可能会表示不想被台湾民族主义绑住。
总之,台湾棒球的灵魂其实是对于这土地的爱,棒球只是表象,民族主义悲剧在棒球场上演,这是台湾棒球目前仍摆脱不掉的宿命,即便在这大联盟入侵的现在,景象依旧。
本文部份内容与每周一至周六晚上12点至1点在FM98.5“宝岛新声广播电台”播出的带状棒球谈话节目“宝岛红不让”同步播出。
黄冠雄
http://blog.udn.com/gshuang/239212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