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漫画迷对影迷:正义的凌晨三点钟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6-03-25 02:29:45
本文同步刊载于http://fewfornow.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24.html
一.
就在蝙蝠侠与超人上映的前一天,我在脸书上突然看到了这么一段留言:Zack Snyder的
电影就像一个性格非常好的胖女孩,你在酒醉迷濛之际会跟她过夜,之后羞于向别人承认
你其实喜欢她。
这个政治兼性别不正确的笑话,对于一个漫画迷而言,实在是他妈的太......喔好吧,我
也想不出其他比喻了。
听到Zack Snyder的名字时,很多人想到的不外乎是打斗畅快的动作场面,以及对视觉精
雕细琢到难以掩饰其自溺本色的工匠性格;不过,这个名字对于欧美漫画的读者,尤其是
关心近二十年来图像作品与其影像翻拍间关系的人而言,又有很难靠三言两语说完的独特
意义。
在很多台湾读者的眼中,欧美漫画跟超级英雄几乎是同义词,但对欧美漫画比较熟悉的读
者大都很清楚,那只不过是欧美漫画底下的一个重要子类,而相对于近几年红的发烫的超
级英雄题材,欧美漫画整体的大萤幕之旅虽然绝对算得上成功,其表现却也远远没前者来
得亮丽。现在回顾起来,在超级英雄顺利成为当今业界最烫手的题材以前,欧美的图像作
品改编是有过一小段前景辉煌的时期的,而Zack Snyder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当
时,Snyder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以新进导演的身分将Frank Miller的图像作品300壮
士搬上大萤幕,最终竟然硬是在低成本与R级分级的双重劣势中杀出血路,成了当年最卖
座的电影之一,电影的忠于漫画也让原漫画形象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大概也是因为
300的成功让华纳有了信心,Snyder顺带帮自己赢得了许多漫画迷想都不敢想的位子:
Alan Moore的不朽名作Watchmen的导演。
https://goo.gl/sBChaJ
Snyder你或许不是一流导演,但你的确长得很好看
说来好气也好笑,Watchmen的电影改编其实经过了一段颇为惨烈的筹备过程,制作人
Joel Silver早在1986年就已经取得作品的改编权并交给了20世纪大众,但直到Snyder靠
300一举赢得拍摄Watchmen的资格之前,这个改编案已经从大众辗转回到了华纳,剧本在
不同的编剧间易手改写无数次,过程中曾有数位名导演(你所能想得到的大名字,包含
Terry Gilliam、Darren Aronofsky、Tim Burton、Paul Greengrass甚至是Michael Bay)
都曾对电影表示过兴趣,最终却又挂冠求去。制作灾难之外,Alan Moore的作品在读者心
中长年以来始终没有获得应有的萤幕待遇,先是有了导致Sean Connery气到不愿再拍片以
及导演从此在影坛不见踪影的天降奇兵,后来又有完全让人跟漫画联想不起来的开膛手
(From Hell),最后则是虽然打开了知名度,却不仅惹恼Moore本人而且严重偏离作品原旨
的V怪客(V for Vendetta)。改编惨案在前,筹备颟顸拖沓,Watchmen眼看着又要成为另
一号“Alan Moore诅咒”下的牺牲品,但Zack Snyder仍以不输斯巴达王Leonidas的决心
再度出击;虽然Watchmen的电影版本在各方面来说都无法企及Moore的原作的高度,但导
演对于素材本身毫无妥协空间的尊重至少是透过其影像以及后续热销的DVD版本而达成了

https://goo.gl/Aa3OEL
是的,虽然没有到Sin City那么走火入魔,Snyder还是非常热爱把漫画分镜当电影分镜来

为什么Snyder对于改编欧美图像作品如此热衷?很多人或许早就听闻过,也或许从他的导
演风格中猜到,Zack Snyder事实上是个彻头彻尾的漫画迷;一旦了解到Zack Snyder的漫
画迷身分,他对油画般的色彩运用、慢动作和几乎是照漫画复印然后贴上的分镜的执著也
就有了很好的解释,毕竟,那是再怎么华丽的视觉都没办法掩盖住的专属于类型读者的考
就心态。Snyder当然不是第一个有着漫画迷梦想的电影工作者,但像他一般能爬到今天得
以掌握DC电影宇宙生杀大权如此高位,除了曾经主导Marvel电影宇宙的Joss Whedon,以
及拍过Hellboy和环太平洋的Guillermo del Toro之外大概也再难找到其他例子;就几个
较多人知道的漫画迷实践电影梦的历程来看,Kevin Smith获得的机会大概就是差点成功
染指超人的电影改编(以及跟漫画编剧Geoff Jones共同站台介绍DC的电影计画,有点哀伤
);David S Goyer以制作人和编剧的身分参与了刀锋战士、蝙蝠侠、超人的大萤幕之旅,
其本身的导演成绩却始终在水平线以下,难以独当一面;曾经想将经典暴力漫画Preacher
送上HBO的Mark Steven Johnson则亲手“葬送”了夜魔侠和恶灵战警,后者让Nicolas
Cage为了饰演漫画英雄不顾电影品质的事蹟再添一桩,而前者,不但成了Ben Affleck演
员生涯中的污点,也让这个本来大有可为的Marvel经典角色直到去年才在小萤幕正式复活
;Frank Miller是这些例子中最坏的一个,Miller本身在欧美漫画工业的地位无需赘述,
可他靠着参予自己的漫画作品万恶城市的改编工作赢得再度执导电影的机会后却制作出了
闪灵侠这样史诗级的失败作品(也还好漫画大师Will Eisner在电影出品的三年前已经过世
了,不知他是否在地下有知也气得跳脚?),堪称隔行如隔山的经典案例。
从结果来说,漫画迷(或者某些作者)在好莱屋力争上游的故事不但不励志,反而隐约透露
出了读者心态与电影制作间说不得的危险关系。一旦认真考虑起来,即使是在Guillermo
del Toro或者Zack Snyder这种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上(我们稍后会谈到Joss Whedon的情
况),很多喜爱他们作品的人也得承认,能不能够欣赏其努力,很大程度上端赖于你怎么
看待这种不休止地在电影中展现导演自己对个人兴趣近乎膜拜式推崇的作风。就好处而言
,能力较为出众的导演大都能在不牺牲基本品质的情况下,作到让电影至少在视觉上能跟
原作品无缝接轨的地步,好让观众能够在不同的媒体上体会到原作品的魅力,甚至让原作
品的优点与导演的个人特色达到1+1却远大于2的效果;就坏处而言,当创作者选择以特定
作品爱好者的身分介入身为导演的职责时,你已很难判断他们是否清楚自己正戴着一副有
色眼镜在工作。Snyder又是一个比del Toro更为特殊的例子;虽然众所周知del Toro从不
掩饰自己的粉丝心作祟(无论是针对地狱怪客、怪兽、好莱屋早期的哥德风恐怖电影还是
克苏鲁神话),他尚且懂得将自己的喜好提炼交融成某种导演的个人风格,并在一些比较
具有写实色彩的电影如鬼童院和羊男迷宫中展现高度的原创性;Snyder在拍摄300和
Watchmen时的做法却更为激进,过量使用CGI合成与直接把漫画分镜当电影分镜来使用的
结果,是在换来视觉上或许再难更理想的拷贝品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将电影这一媒介的可能
性献祭给了导演的个人嗜好。
改编作品时的取舍拿捏当然是观众间永无休止的话题,我大概也无能为这种论战提供什么
具体的建议,我希望上述的说明能做得到的只是约略点出为什么导演本人对改编作品的崇
敬心作祟,往往会让人难以找到洽当的角度去看待一部电影─特别是当你不凑巧的跟导演
本人分享有那种崇敬心的时候;Zack Snyder对于关心近二十年来图像作品与其影像翻拍
间关系的人而言就是这么一个怪异的形象,一方面来说拥有改编者不可欠缺的谦卑与尊重
,却也在过度坚持这些价值的同时剥去了电影本身让人喜爱的一些元素。Guillermo del
Toro如今已成了于主流与非主流观众喜好间转换自如的电影工作者(他甚至成了2015年的
坎城主审),Snyder在拍完Watchmen后仍在影业第一线工作,却似乎还在寻找自己创作风
格上的定点,两人现今艺术成就上的落差大抵也说明了在失去参考文本后,Snyder在视觉
风格上的坚持似乎远不足以弥补自己原创性与基本功的不足。平心而论,将Snyder与
Frank Miller这种真正眼高手低的例子相比自是相当不公正,而且,尽管视觉上少了一般
学院派或独立电影导演化平凡为吉光片羽的神奇手笔,无论多少预算在手Snyder似乎都有
办法捕捉到不同题材中暴力与阳刚美,有时候还带点诗意;就我们目前关心的事情来说,
跟Snyder有关的最大问题始终还是这个:对于新生的DC电影宇宙而言,他到底是不是一个
合适的主导者?这也是从2013年的钢铁英雄上映后许多观众以及漫画读者争战不休至今的
话题。
从过往Marvel成功的经验来看,制片方对于导演创意的适度遏止虽然有打安全牌之嫌,却
也保证了整个电影宇宙的发展不会有太多不可预料的结果产生,而一度主导Marvel电影发
展的Joss Whedon正是该策略下的完美人选;这里有趣的地方在于,当过漫画编剧的
Whedon虽然毫无疑问也懂漫画,但他在外界眼中与Snyder刚好是两种完全相悖的导演类型
,后者在视觉风格上锋芒尽显但始终被认为没什么剧本创作方面的才华且在塑造人物性格
与关系的能力上实属平庸,而Whedon虽然不以视觉风格见长,却是对性别议题和流行文化
出了名敏锐的老牌编剧;无怪2012年的复仇者电影上映后,很多评论会将其成功部分归给
了Whedon的本事,毕竟,要想在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内让六个以上特质各异的人物激荡
出火花又不会遮掩过彼此看来正是Whedon专长,相对于Whedon的两部复仇者,钢铁英雄在
票房上为DC电影宇宙摘下第一面锦旗,却没办法在观众与评论身上取得一致的青睐。虽然
我认为钢铁英雄在口碑上的分歧更多反映的应该是超人这个经典欧美文化形象的追随者的
内部冲突(碍于篇幅先不赘述这件事,另文再议),但Snyder在钢铁英雄的表现之所以会让
人对DC电影往后的发展感到疑虑,原因也很难被化为支持新旧诠释如此简单的二分法。
二.
若电影是人,而导演与编剧是人的右脑与左脑,钢铁英雄即便不会让人产生患者有裂脑症
的质疑,左右脑在互动上也很难让观众不感到出了些问题。就一个标榜真实感而不是表现
主义或舞台剧改编、音乐剧改编的电影而言,钢铁英雄的剧本肯定是一个极度失真的坏例
子;身为编剧的David S Goyer算是搜索枯肠从漫画Superman Birthright与John Byrne
1986年的经典同名作品Man of Steel找到了不错的素材来打造电影的史诗格局,而氪星内
战、种族存续的庞大前提也提供了故事需要的重量,可好的构想并不足以写成一个好剧本
,一旦进入落实故事情节的阶段,钢铁英雄的剧本无论纵深横通皆不讨好。横通上,
Goyer的剧本动辄就是拿出大事件来推动故事,但事件本身又从没有被深入交代过,都就
其眉角点到为止(好比说氪星灭亡前的政治局势、世人对外星异族来临的态度),而焦点既
然放在人物上,角色的性格因此也对剧本至关重要;可是以纵深而观,Goyer笔下的人物
又总有些木呆,难以取信于人,这里的很难取信又分成台词的不可置信与不恰当的叙事观
点两种,最终只能依赖演员本身的实力来补足剧本上的不足。
Goyer写的台词不可置信,因为他常常选择让角色说出不必要的台词,而不是透过行为来
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考虑到这部电影都已经网罗了Michael Shannon、Laurence
Fishburne、Amy Adams、Kevin Costner甚至是Russell Crowe这么出色的演员只让这问题
更加难以从宽审视,它严重限缩了演员的表现空间;Goyer的叙事观点非常糟糕,因为他
在故事中塞入了太多不上不下的人物,好比说沦为传声筒而不像漫画中是高风亮节老派记
者的Perry White、气势十足可除了打架之外没什么表现的Fiora等等,但这些人物突然在
故事后半获得意料外的份量,只让人对Goyer的安排感到错愕,以Perry White的例子来说
,观众直到大都会陷入灾情以前大概只把他当成一个不甚重要却也没办法视为nobody的人
物,但Goyer竟让Perry与下属一众在大都会的遭遇忽然变成代表众多慌乱市民的唯一视点
,就算该安排在情节上没不合逻辑之处,视点选择上却不尽理想,毕竟观众既无特别关注
Perry等人,也无法从他们身上了解到广大市民在灾难中的动向,最后让得救的Perry一众
感叹超人是救星,只让人哑然失笑。Goyer在合理化故事所需要的科幻背景与给予角色相
等份量的人性之间明显有着相当巨大的能力落差,使得钢铁英雄在拉抬自身格局的同时,
也与观众渐行渐远,一如超人在电影中的形象:冰冷、遥远、难以亲近的外星天神。
而Snyder的表现又如何呢?
本片美术也如Snyder以往的电影一样无比耀眼,无论是超人的服装还是氪星人那结合尖端
科技与古文明的世界都很迷人;而光就画面构图来看,Snyder在钢铁英雄展现出的审美眼
光已然胜过过去任何一部超人电影导演的表现(包含超人再起的Bryan Singer在内),而和
其他同类型的作品相较,即使在超级英雄电影愈作愈精致的今天,钢铁英雄仍有独树一帜
的魅力,不可能在美术上被错认成其他电影;任何先看过Snyder的前作Sucker Punch再来
看钢铁英雄的人都会感到风格上的极度不适,在老伙伴摄影师Larry Fong换成Amir Mokri
以后,电影连过去招牌的慢动作与CGI后制出的油画质感都给丢了,但他也在此证明自己
除了捕捉阳刚气息与暴力美之外,竟然也有本事参透日常生活中的诗情画意,算是相当大
的惊喜,虽然还比不上真正的极品如李屏宾或Roger Deakins之流,但搭配上演员的个人
魅力,已足以在某些段落让人忘却Goyer尴尬的剧本;但视觉风格在作为Zack Snyder的强
项的同时,却也是一把强大的双面刃,当钢铁英雄提供了Snyder自进入影坛以来最高的预
算(两亿两千万镁),让他得已遂行自己生涯中最庞大的视觉工程时,也为电影带来了问题

要说问题的核心出在哪里,应该是Snyder过度关注于视觉美学本身,却没有花同等的心力
去弥补Goyer已经出了毛病的剧本;这个问题在电影一开始较不明显,然而随着故事往前
发展,Goyer塑造人物的无能和叙事观点的错置开始显现的时候,Snyder和自己的创作团
队依旧固我地死守着自己小小的工匠天地,在剧本上照本宣科,选择将视觉工程做得愈完
满就好,没有想过要针对剧本调整Snyder的个人美学。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是George
Miller的疯狂麦斯;某种意义上,疯狂麦斯由Miller本人和Brendan McCarthy、Nick
Lathouris合写的剧本在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时可说是简约到了有些无俚头的地步;可这
不但没有变成疯狂麦斯的缺点,反而本来就是Miller聪明算计的一部分,他将电影出色的
美术概念变成叙事的一环,多数时候仅仅一小段怵目惊心的画面就承载了大量讯息(还记
得乳母的设定吗?),毫无赘言废语;相较之下,钢铁英雄在美术上的优异执行力碍于编
剧与导演的貌合神离,出色的视觉想法到最后显得匠气,许多点子或者是充满潜力却没获
得完全发挥的机会,要嘛就是与故事调性有严重的不一致;举例来说,Snyder与摄影师
Amir Mokri在钢铁英雄的动作戏中大量使用手摇摄影与镜头推进(zoom in)的技巧,且动
作设计虽然依然是由与Snyder合作数次的Damon Caro负责,却刻意放弃掉以往会出现的那
种较花俏的打斗风格,整个团队在导演坚持下想要创造超人电影中普遍最缺乏的写实感的
决心,自是再明显也不过了;可是综观整部电影,其成效也是起起伏伏,一些场面如氪星
内战用这种手法拍起来异常过瘾,简直像是精华版的星际争霸战(只差没再多用一点不名
所以的炫光了!),但几段超人与敌手的肉搏戏初看时气势十足,随着电影中的动作戏时间
拉长却有愈看愈疲乏的困扰,超人与General Zod的决战受害尤其严重;Snyder似乎还没
有办法抓到特效使用与真实感诉求之间的平衡点,Goyer的剧本又无法将事件安排得更错
落有致,打斗套路于是从拳拳到肉变成野蛮单调(一件在Snyder电影中通常很少发生的事
情),从一而终的拍摄手法也悲情覆蓋掉对动作戏而言至关重要的层次感,使得观众到最
后比较像是以跑长途马拉松跑到快终点的方式在撑完,而不是享受电影提供的视觉奇观。
还有许多例子,像是漫天绛红仿佛庞贝火山爆发一般的氪星末日景象,或者浮雕艺术、
DNA蓝图和氪星殖民地的开垦与荒废,电影似乎有意搭建观众对氪星社会与赫叙黎笔下的
美丽新世界或西方古代政权如罗马之间的联想,但美术上即便用功,剧本与镜头语言显然
无意再这方面多做深入,使得这些联想虽然存在可意义始终晦暗不明。Snyder对美丽事物
的着迷似乎无法得益于他对电影的叙事逻辑的理解,让观赏钢铁英雄的时候常常像是走进
挂满了瑰丽油画的画廊,却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明确的核心来将绘画的主题贯穿起来;即便
观众透过反复观赏还是可以找到散落在各处的讯息,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重看这么多次的
钢铁英雄。
三.
超人连载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段故事(注解)1:某一天上午,超人十分信任的小伙伴
Jimmy Olsen在超商遇上抢案,但他没有一开始就通报那蓝色的大朋友,而想要以一己之
力为善:他要抓住这群为非作歹的恶人!虽然Jimmy既无拳脚功夫亦不能飞天遁地,勇敢
的他依旧独自追缉这群抢匪好一段路,直到眼看恶人将远行,在最后一刻接获Jimmy通知
的超人立刻到场擒获他们,结束了Jimmy有些失败的义勇行为。Jimmy预料到读者想问什么
,这是他的说法:超人启发我的不是让我想拥有他的能力,而是有一颗想做好事的心。
https://goo.gl/j48s6v
很难想像钢铁英雄中的人们会如此受到超人的启发......
虽然Jimmy尚未出现在新生的DC电影,可我依旧会好奇:如果Jimmy是钢铁英雄世界的芸芸
众生之一,超人会启发他些什么?
许多人都知道,超人的别称Man of Steel意在提醒人们超人的本质中既有肉体上的金石之
坚,也有内里包裹着的柔软人性;从这点来考虑的话,对于钢铁英雄最大的讽刺恐怕不是
电影的质感不如预期,而是当钢铁英雄处处强调和过去超人电影有区隔的作法到最后有些
矫枉过正时,竟然也加剧了超人的二重本质间的对立,使得超人作为一个超级英雄在人们
心中的独特性受到了威胁;这是钢铁英雄独有的内在矛盾:就如同超人拥有超人/Clark
Kent的双重身分一样,钢铁英雄也可以被分为两部分,而关键正在于这两者似乎兜不拢。
就代表超人的那部分而言,当编剧与导演都有如此明显的意图,挂名制片的Christopher
Nolan也都让外界有了既定印象,以为这是一部要将超人拉回凡间的作品时,电影的部分
成果反而像某个以二十一世纪为背景的现代神话,与其说是以超人为主角的故事,不如说
是以敬畏的眼光在纪录超人对世界带来的影响。钢铁英雄中与超人有关的部分,正是
Goyer的剧本捕捉深度失败以及Snyder精致的视觉显得最为匠气的时刻,它们通常都被抹
上郁灰幽蓝以低彩度为主的色调,特效也最惊天动地,光外观就让人感到可敬,可一旦你
想一探其玄奥,多数时间获得的只有疏离的情感和不甚清楚的讯息;观众在这些时刻往往
也一如大都会的市民,只能无力地仰望外星神人的天威。
如果我是Jimmy Olsen,那我可以肯定那个记忆中启发我从善如流的超人,不会是这一个

但几段超人的儿时回忆,镜头下的世界无一例外风光旖旎尽显温柔,被抹上十足的暖色彩
,这些都是钢铁英雄中属于Clark Kent的部分,也是Goyer的剧本最自然,而Snyder的执
导与观众距离最接近的时刻。这部分,很有趣的,竟然也是钢铁英雄和超人再起之间看起
来最神似的地方。似乎儿时回忆不管在任何超人作品中,都是成年的Clark Kent/超人最
私密也无法为故事内外的人去修改或夺走的人生片段,也往往是最容易让观众对其产生认
同感的部分。
但如果我是Jimmy Olsen,这依然不是记忆中启发我从善如流的超人,因为它们都是不足
为外人道的Clark Kent/超人的人生故事,他的独家记忆。
四.
话说回来,Jimmy Olsen的小小故事到底有何重要呢?事实上,Olsen的故事反映了长年以
来很多重要的超人作品成功升华读者情感的关键:超人之所以会让Olsen(和读者们)想要
起而效尤和认可,是因为他在把持无比神力,亦非我族的同时,却仍一心向善─在
Superman/Batman: Public Enemies (2003)的第三回中蝙蝠侠曾不得不承认超人竟然比他
所有认识的人都更有人性,而这句话从看尽人类罪犯百般种心性丑恶的他口中说出来,是
格外有意义的。
https://goo.gl/qNXzMG
Man of Steel的超人选择拥抱自己的人性
就电影来看,Donner版的两部电影、Bryan Singer的超人再起都是以超人拥抱自己的人性
继续行善来结束超人的英雄之旅。就漫画来看,例子就更多了;在Mark Waid的
Superman:Birthright以及Geoff Johns的Superman: Secret Origin中,超人对抗Lex
Luthor的胜利都是以人类社群对他的良善的肯认来达成;Alan Moore写给白银时代超人的
情书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Man of Tomorrow让超人诸反派齐聚一堂却依旧没能成功
打倒他,超人反而败在自己对人类价值的推崇:在误杀了敌手后2,超人自行选择让自己
超级英雄的一面走入历史,而Clark Kent的一面却被保留下来;又或者,看看John
Byrne 1986年所写的Man of Steel,回到肯特农庄的超人透过自己外星亡父的幻象接收了
所有被保留下来的氪星知识从而得知了自己真正的身分,漫画接着展现给读者的是一段精
彩的分镜:思绪凌乱不知所从的超人展开了一段飞行,身倚悠悠青天,日光与白云相伴思
索人生意义,接着他逐步高升到大气之外鸟瞰整个地球......故事的最后一个画格,也正
是读者见到他以豪壮无疑虑的姿态伫立雪白大地上,超人终于甩脱身分认同的难题的时刻
:“氪星成就超人,但地球予我人性”;而屡屡被超人读者称道为史上最好的超人故事的
All-star Superman,编剧Grant Morrison笔下的超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获得了可能是
他生平中最强大的力量,但他念兹在兹的依然是如何让周遭的人类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稳
的世界,他在回光返照之际于脑海中与父亲Jor-El相聚于氪星,并与Jor-El共乘一艘飞艇
于绛红色氪星大地上,Morrison在此借Jor-El之口道出了他眼中超人所代表的一切(注解3
):“你已给了他们一个值得崇信的理念,体现了他们最高的愿景。他们会追逐、失足、
跌落、蠕行并且被咒骂......而终于......他们会在阳光下与你并肩,Kal-El,你终究不
会孤身一人。”。
https://goo.gl/H1FVWe
不难看出钢铁英雄那段动人的台词的出处与致意
我们似乎逐渐捕捉到了过去超人作品成功的某种内在逻辑。透过追溯超人在欧美次文化产
业的踪迹,一次又一次的,读者也与那反映了人类美好与良善的形象再相遇,不管过程是
惨痛沉郁抑或是欢乐多彩。偶尔也会见到像是正义领主、红色之子或者不义联盟中偏离常
轨的超人,但像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能勾起人们的兴趣,也是因为作者是基于读者对超人本
质的把握来进行形象翻转(很难想像,如果是Punisher、Spawn、Lobo或者Judge Dredd这
类对于惩戒罪犯本身更感兴趣的人物被放到相同的位置上,这些故事还会有什么特别好说
的)。而足够有趣地,即使到头来钢铁英雄常常是一部被视为与过往超人作品处处作对的
电影,如果读者留心的话,会发觉钢铁英雄中超人亲父Jor El曾经有过的那么一段优美的
台词(这段台词大概也是Goyer的剧本中感染力少数比较突出的一部分),以及超人那段壮
阔的首次飞行,似乎正是从前述这些强调超人作为人类良善一面的作品中汲取养分的,但
即使从对于素材的取用来看钢铁英雄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还原了漫画场景─一个Snyder最喜
欢的创作手法─超人即使到了钢铁英雄结束的时刻,却还是没有走完自己过往走过无数次
的英雄之旅,也让电影对于经典素材的取用与Snyder对于漫画的尊敬显得无比讽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问题还是出在钢铁英雄的结尾。到了收尾时,钢铁英雄完全被超
人/克拉克肯特中超人的那一面给宰制,这个与过往超人作品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恐怕才
是钢铁英雄最终无法在口碑与票房上双赢的关键。让超人做出杀害敌手与威胁到人类安危
的行为是一个非常态但的确会发生的事情,但过去的超人作者从来没有忘记在故事最后用
某些手段修补超人与自己人性的一面间的关系(注解4)。作为电影创作最大的主导者,
Snyder太过在意记录下超人的存在对文明世界的威胁,而没有留给电影足够的空间来做类
似的弥补,使得电影表面上已经完结,但超人作品中升华读者情感的那份关键始终没有到
来;这让接近结尾时超人对养父的回忆尽管单独来看情感浓郁丰沛,放到整部电影的脉络
下却显得尴尬。超人在电影中乡关何处却无手可解的愁虑,在这种意义下似乎也成了钢铁
英雄在创作定位上无所适从的写照:创作者对素材的喜爱让钢铁英雄骨子里似乎依旧是一
个意图走上超人老路的电影,但在结尾时却又拒绝了过往超人作品运作的内在逻辑,使得
电影尴尬地卡在新与旧/神话与纪实之间,无法跨出决定性的一步。
五.
钢铁英雄不是一部美好的电影,但它的立意是如此良好、对于素材的尊重(即使流于形式)
也如此明显,而且在某些时刻真正把握到了超人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要素。电影最美好
的两段,一段超人的首次飞行,一段竭力飞升冲破世界引擎的动作戏,撼动人心的程度也
真正符合电影标榜的主题;Snyder或许不是最会说故事的好莱屋导演,可至少在捕捉美丽
和史诗感上,他拥有让人难以忽视的敏锐度。由这样的人来主导DC电影宇宙的发展,我必
须承认自己的心情也是处在拉扯之中的;拉扯的一端自然是出于一种来自于漫画迷的认同
感,也就是导演似乎了解漫画说过些什么、以分享心爱事物结盟的感受(当然多少是有点
非理性的成分在里头),而拉扯的另一端则是对于Snyder能力限制的认识,在看过这么多
他制作的电影后,你很难不担心新生的DC宇宙会不会被自己的野心所吞噬。
我是多么希望钢铁英雄的不完满不会是永久的,多么希望超人与蝙蝠侠的对抗能完成填补
这层不圆满的重要工作。就如同前面说过的,超人的英雄之路从未真的在钢铁英雄完成,
如果Snyder真的了解超人所代表的一切的话,他应该知道超人还有最后一步要走,而超人
绝对、绝对、绝对值得走完他的英雄旅程。读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组织力和
表达力都开始有些失控的话,那是真的,我的老天,我在脑海中至少呐喊过不知道多少次
“真真真他妈的希望自己能赶快走进电影院”;我真的很爱超人,而我多希望经过三年的
漫长等待之后,自己能赶快进去电影院目睹这一切。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尚
未失去判断电影好坏的能力。写到这里,这不光是在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在对任何一个有
著电影梦的漫画迷的期许了。对于任何拿到可以稳操常伴我们入梦的故事与人物生死职位
的人,我多希望可以体会他们手握如此权力飘飘然飞天的感受,但同时,我也多希望能知
道当那份压力在身时,自己还能理解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让漫画世界与现实
世界接轨从不是容易的工作,而它的危险与诱人也总在迷惑着人们。
撰文:桑妮
注解:
1. 请参考Adventure of Superman#433
2. 请参考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Man of Tomorrow(1986)接近故事收尾的地方,超
人使用了装置在将意图逃回第五次元空间的敌手Mister Mxyzptlk吸进Phantom Zone的时
候意外让对方被两股力量拉扯而被撕成两半。
3.请参考All-star Superman(2011)的第十二章。根据Jor-El的解释,氪星人在死后意识仍
然会以太阳光辐射的方式存在。读者应该可以很轻易地发现,Jor-El对自己儿子的这段话
正是钢铁英雄中的Jor-El曾经说过的台词,而氪星的红色大地也与钢铁英雄相似。
4.这部分在Kingdom Come(1996)故事的收尾阶段也清晰可见。当时神父正是靠着呼喊超人
勿让自己超人的一面覆蓋过人性的一面,超人才愿意理智地看待整起事件。
Reference
All-star Superman (2011) by Grant Morrison
Kingdom Come (1997) by Mark Waid and Alex Ross
Man of Steel (1986) by John Byrne
Superman/Batman: Public Enemies (2003) by Jeph Loeb
Superman:Birthright (2003) by Mark Waid
Superman: Secret Origin (2009) by Geoff Johns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Man of Tomorrow? (1986) by Alan Moore
作者: jacktang3200 (汤豪)   2016-03-25 03:13:00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文章真是赘句连连..
作者: tw15 (巴拉巴拉)   2016-03-25 03:22:00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翻译文或文学志的行文感@@
楼主: sunny1991225 (桑妮)   2016-03-25 04:05:00
因为有版友反映原本的排版不是很好阅读,所以把文章重发了一次
作者: rextem (热血熊宝贝)   2016-03-25 09:29:00
这篇文章的的是..很难阅读..虽然写很多很辛苦拉..不过不是实在不是一篇好文章=_= 这跟排版已经无关了
作者: calmdownplz (请冷静)   2016-03-25 13:30:00
我倒很喜欢这种写作风格,虽然有些老派XDD
作者: S738 (某S)   2016-03-25 14:06:00
推!“正义的凌晨三点钟”, wow!
作者: webber7500 (webber)   2016-03-25 15:43:00
很喜欢这篇 文笔不算好但内容很有料
作者: andykimo123 (小准命!)   2016-03-31 23:22:00
其实我觉得写的还不错耶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