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来料制作

楼主: EvanYang (EvanYang)   2016-03-07 18:01:58
※ 引述《Akiba48 (西装什么的太吸引人了。)》之铭言:
: ※ 引述《EvanYang (EvanYang)》之铭言:
: : 本篇闲聊x闲聊
: : 话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 : 最近这一年下来,来料制作的费用涨很多阿。
: : 这边就不点名店家了。
: : 所知道的几家台北的店,涨幅空间在30~50%
: : 不知道是否是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了。
一样是闲聊。
布钱是不是暴利,我觉得是假议题。
店家的报价,假设一件5万好了,这五万的费用,包含着制作的工钱,工钱这
方面比较好算,市场的工钱价钱比较有经验的人大致上都抓的到区间。再来
就是布的进货价,加上店租水电员工等成本,还要把利润加上去,这就是所
谓的售价。
以做生意的观点来看,工如果是外包,那工钱可以算得很仔细,一件制作费
用大致上就是那个样,假设A工法,一件的制作费用6000,B工法9000,C工法
12000,D工法18000,不同的工法的价钱,会反映在售价上,而售价高低又会
牵涉到量,并不是A与D工法差12000,售价就是12000的差别,最终的售价价
差可能是12000的倍数起跳,从1倍到10倍都会有,而这个倍数能拉多高,又
跟店的竞争力有关系,有些店就是能经营到高端的客人,要求品质好,工好
,价钱拉高客人一样买单。
一线的工相同的布料与附料,A店家开价5万,B店家开价15万,该说是B店家
的暴利吗?
当然也不是,B店家也是慢慢经营,渐渐的才有能力把报价往上拉,甚至是
做了其他额外的行销,广告费用堆垒下,在成本上扬下反映在售价上。
以上说了一大串,是在强调一点,布钱只是成本的其中一块,售价减去制作
的工钱,并不表示就是布钱。
一样举个例子,开价5万,工钱2万,5万-2万=3万,而布钱假设5000,那是指
布钱的利润是5倍,店家赚2.5万,该被谴责吗?
想必不是这样子在算啦,这样做生意早就倒了,完全没有成本的概念。
我的意思是,布钱其实是假议题,布钱x几倍,并不是哄抬价钱,而是简化有
一个依据的定价策略。
像是零售业,也有类似的观点,在ooxx的成本下,如果要在门市销售,定价要
定在3倍,这样才不会亏本。在oooxxx的成本下,由于成本高价,量必然较少
,所以定价要定在5倍,以价制量才不会排挤到店内的其他利润。
一般店家,可能就是布钱X(X=任意数)倍,再把工钱加上去,这就是售价了。
竞争力强的店,开价可能是布钱2~3X(X=任意数)倍,消费者认定他这家店就
是值这个价,可能是剪裁特别美、制作的工特别细致、料用的特别贵、风格独
树一格他店难以模仿、广告打知名度等,这就是所谓的品牌议价能力,而不是
所谓的暴利这样轻率的解读店家的竞争力。
能拉高价钱,反应的都是店的竞争力。
=========================================
回到上一篇,就是很单纯的闲聊,我觉得这一年多来,所知道的店家,同样
的师傅,来料涨幅不算低,想看看其他人是否也是有相似的感受,毕竟涨价
是很明显的fu阿。
再来,我从以前就不认为提倡来料的结果,对消费者一定是好处,因为来料
的客只要增加,店家在逐利下,自然也会把来料的售价调整,符合自己的利
润,而不是只能赚点工钱。
店家或许在初期会想要养客,让客人来料交个朋友,但是如果客人总是来料
,店家报的价钱又如果只是工钱,没把门市租金水电员工等费用算进去,来
料的量如果压缩到门市的生意,在市场均衡下自然是提高售价维持开支。
当然啦,我也不认为店家把来料的价钱提高,会对工资上扬有帮助。因为店
家能把价钱拉高,那是店家的竞争力,也可能是之前成本没精算,报价的利
润抓错了罢了。
不是师傅的能力短时间增长,由工法供不应求所带动的工资大幅度上涨,而
店家在工钱上涨下也不得不反映在售价上。
我也不认为提倡来料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带动来料的市场化,甚至是看到
一间稍有规模能开的起店面门市的来料店。提倡来料,可能反倒是会改变店
家的经营策略,从最初的养客工钱价陪养客群,到后来的涨价还原店租员工
利润,提倡来料的结果,消费者不见得得利,而是最初那少少的来料客,量
小小的,这群人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群小小的来料客,本来就比较有概念,他们会找到适合他们的消
费模式啦,有些甚至是回到成衣市场,从国外着手,价格跟品质性价比划算
,一样是买爽爽。)
================================
来料是否有机会在台湾发展呢?
专做来料,租金成本不能过高,适合工作室的形式。
以及口碑传播,年轻一代的裁缝可能可以透过网络宣传,开拓起客群,而老
一辈的裁缝,可能就没有这个网络传递资讯的能力,独立于门市,专做来料
的散单。
所以或许再过个5~10年,年轻一代的裁缝,从小就活在智慧型手机以及脸书
部落格等网络世代的文化,或许他们稍有机会专做来料,把工资往上拉台,
而不像是现在工资难拉,议价权掌握在门市店面这些可以直接接触到订单的
店家上。
最后,店面能否同时做BESPOKE跟CMT呢,认真去精算应该是可以,只是这个
价钱可能会让大家吐血吧。
同一块料同一种工跟其他要求,CMT的开价应该要是=BESPOKE-布钱成本。
由于开价实在是贵死人了,所以门市应该也不会有太多CMT的客人。
量小小的,或许店家还会根据各种原因以工钱接单。量变多后,自然要把利
润以及成本算进去。如果来料文化极为发达,发展的模式可能不会是店面同
时做BESPOKE跟CMT,而是布行跟剪裁制作分流,变成两个区块,但是以人性
寻求便利的角度来想,应该不会分流,可以在一家店解决的便利性还是远胜
过跑两家店,所以发展的逻辑应该会是来料的价钱决定来料的量,人数成长
到一个程度,自然会透过价钱影响来料文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