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继续下去前, 首先我先说声抱歉
平时工作太忙 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文章的流畅度
目前是想到什么就打什么 有问题想要了解的
都可以在各篇文章下面提问
我这充满菜味的菜虫 如有知晓马上回答
不知道的 我会在工作时侧面地帮板友了解看看
这产业的状况是相当的艰辛 体制跟工艺锻炼的不易
同时也必然受到各自店家的文化影响
连带的提高了学习者成为裁缝师的难度
但, 我必须说, 这产业也同时在变化改变中,
这产业的前进其实是相当的快,
首先成立了服装甲级技术士协会
是由台湾考取服装甲级技术士证照人士集结成立的协会
在男装的部份 甲级有多难
有记录以来 现今只到1xx号
编号2号我粗略记得是民国70年考到的
1号我不知道是谁xd 2号在会刊上看过
考照分为术科学科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甲级男装的考选标准
乙级的学科考试很容易在网络上搜索而到
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测试一下看看自己的程度
而甲级能做什么呢 首先他能担任国际比赛的评审
对我来说 这个程度可以说是大师级
对国际上来说 也是如此
我必须说 台湾在这一块的大师其实并不少
这个协会目前也持续与各相关大学合作
甲级技术士进行授课与产业配合与交流等等
对于推动这产业的未来是相当的帮助许多
而目前在这产业中的师傅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程度究竟高不高
我以我在产业中所看到跟经历的跟大家分享
目前存在市面上的手工西服店
对于自我的要求通常有一定程度
来自于客户群与竞赛部分
客户群的要求 在时代的更迭 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客户的知识其实相当得高
我看过其他店面打给一位裁剪界的权威求助 寻求如何处理某特殊体型
我看过一位80岁的老师傅站在6x岁的裁剪师旁听着讲解 如何做得更好
我看过不同店面一群师傅齐聚一堂 面红耳赤的争论裁剪
我看过不同的店面的师傅到别的店面去学习
我以上讲的都已是具2x年以上经验的师傅
这是在这一产业中 师傅们对自己的要求
当然我也看过这产业的不好的一面 有的师傅想要欺骗不懂的客户
好的店家有好的师傅 相反地 好的店家也同时有着不好的师傅
不管是哪个职场都是如此 也只能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师傅
而在这产业中 许多由于以前的背景 无法通过甲级学科的师傅
占了大多数也可以说其实台面下的厉害的师傅也是挺多的
在竞赛方面 我必须去强调这一面
唯有去参加竞赛 你才能看到台湾各地的店家
各自的程度 人都是需要往上提升的
客户群经验势必重要 但竞赛面也是
闭门造车势必丧失许多技术上的提升
台湾的流派太多 每个人处理的手法 都会有某些层面上的不同
如何透过竞赛 看到这些 去思考去探究 截长补短
今年的亚盟比赛 全台1x家参与真的非常稀少
两年一次的世盟竞赛 集在明年
台湾的实力绝对不弱 去年拿下世界冠军
但同时 第二名的是意大利25岁的学院学生 而我们冠军选手是快满50岁
台湾产业在这一块目前已经看到这个问题 但如何解决
就不知了 是否能像意大利采学院的方式 教导这产业的人才
在许多方面仍须提升
再来 竞赛的选拔方式 我以这次4/9亚盟西服比赛做解说
参赛选手可以单独参赛 也可带一位助手
竞赛时间八小时 你必须完成一件上衣的毛胚(双袖)
在竞赛前 需对MODEL做量身 通常这MODEL会挑特殊体型
以提升难度检测选手实力 像这次的MODEL
斜肩 脊椎侧弯 大肚 算中等难度的等级
在八小时过后 各组选手的成品需交到大会
各自参赛组不会知道其他组的衣服是哪件
自己做的应该都看得出来
评审也是 不知道各自参赛组的对应上衣是何件
在上衣上 只有编号 采取盲选制度
MODEL一一试穿 对上衣看缝线与合身准确度等等做评比
采取两轮评选 先进行初选淘汰
剩下组数进行复选
这个竞赛难度在于如何在一次量身中 准确得判断
考验了各组师傅的判断功力与经验
世界洋服联盟初赛亦是
同时在这次亚盟也举办了静态竞赛
就是各自店家做好各自成品 到现场展示
各家手艺 参加评选
这次我有点忘记 分上班组和创意设计还有一组忘记是啥
创意设计这组向来全台都比较少人参加 因为准备时间需要一段时间
我必须说 这一项 如果在店家看到奖杯...
含金量是相当的不足... 今年只有两组...............
静态整体的竞技度都不足 也是台湾这块产业当近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