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开箱] 美光端出牛肉-Crucial P5 500GB评测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1-06-06 15:03:36
※ [本文转录自 PC_Shopping 看板 #1Wl6vYjN ]
作者: Cubelia (大胸智乃) 看板: PC_Shopping
标题: [开箱] 美光端出牛肉-Crucial P5 500GB评测
时间: Sun Jun 6 14:42:28 2021
好读: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22961762.A.B57.html
防疫期间各位乡民加油、台湾加油!
=====
美光为SSD一线厂中的其中一员
子品牌Crucial具有"物美价廉的一线厂SSD"的好印象
而Crucial SSD的迭代更新很简单
当代几乎只用一款经典产品打遍天下,偶尔外插打酱油款
推出长达三年的MX500更是被戏称为护板神碟
在NVMe SSD当道的这几年美光的脚步却相当的慢
比方说2018年各一线厂都早已推出自家的NVMe SSD
而美光的首发NVMe SSD却是”意义不明”的P1
为何意义不明? 先不说主控是中阶的SM2263EN
最大的问题在于P1使用了QLC NAND
用户买NVMe SSD期望的第一顺位当然是性能
先不看寿命,QLC NAND注定P1不会多强
若真要选QLC又有老大哥Intel 660p挡在前面,因此才会说P1”意义不明”
就这样经过了将近两年,终于在2020年底推出P2和P5
P1继位者P2令玩家跌破眼镜,开倒车改用TLC NAND
但主控则是换成DRAMless的Phison E13+HMB
P5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性能级NVMe SSD
除了3D TLC NAND以外,最惊喜的是美光还下放自家主控
加上500GB容量就能达到3000MB/s的循序写入
这是同价位同容量竞品并未具备的优秀写入性能
只有更贵的970 Evo Plus有办法超越
虽然P5的首发价并不是很好,但美光的特色就是会稳定降价
最终500GB降到非常甜的2000元,俨然取代SN750成为最佳CP选
当然笔者也想尝尝美光自家主控的魅力
最近刚好有机会入手P5就测起来啦!
外盒已经不是美光以往的披萨盒包装,改为单纯的纸盒
https://i.imgur.com/2Z7LXq5.jpg
包装很简单:一条SSD和说明书就没了
值得一提MX500 M.2版使用铜箔贴纸,P5只是一般的贴纸
https://i.imgur.com/6nY89kX.jpg
以前会附上的Acronis True Image OEM序号小卡则改成...
For Crucial专用版,得从Acronis官网下载
https://www.acronis.com/en-gb/promotion/CrucialHD-download/
P5从最小的250GB到最大的2000GB都是单面
这还只是美光96L TLC NAND
下一代产品若是176L应该就有机会看到单面4000GB
https://i.imgur.com/GVQHSH1.jpg
顺便买了嘉翼M.2 M Key转PCI-E转卡和散热片
P5是买来给老家文书机升级的,因为主板没M.2 M key接口
https://i.imgur.com/pDkdPfC.jpg
P5 SSD细节PPT(这边就不多做解说)
https://i.imgur.com/DvlEEb0.png
测试配备
https://i.imgur.com/Dvr8OTX.png
测试时会用MTE-220S 512GB(旧版)进行对比
https://i.imgur.com/RzFyLau.jpg
NVMe标准15项SMART
https://i.imgur.com/REoyLV1.png
smartmontool
https://i.imgur.com/k2vDOfG.png
快餐测试区(左P5右MTE-220S):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jwnwhom.png
CrystalDiskMark测试可达到官标数据
https://i.imgur.com/xu4yepd.png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yT97BS5.png
TxBENCH
https://i.imgur.com/nWIakuN.png
快餐测试性能较为指标的项目和MTE-220S相比是有输有赢
但P5强劲的写入性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还看不出来鹿死谁手
以美光第一次下放自家主控到消费级来说很不错了
毕竟消费级更注重爆发性能,日常用起来爽才是王道
这也是SM2262EN拿手的部分
Iometer进阶测试(请点图看PPT说明):
https://i.imgur.com/SnkeBBF.png
1.)循序混合读写性能表现
https://i.imgur.com/SRCqb1z.png
2.)随机混合读写性能表现
https://i.imgur.com/6POvgY4.png
3.)不同百分比混合读写, 128K循序
https://i.imgur.com/aXHiIMB.png
4.)不同百分比混合读写, 4K随机
https://i.imgur.com/HA3ICa9.png
这边可以看出来纯读纯写有多强都是可预期的
但加入混合读写就能看见韧体调校的差异
关键性的差异在于循序大档的1和3项测试
MTE-220S的拿手点在向低QD的小档随机读写
但是QD一旦高于4性能就上不去了
将数据摊开看,
P5面对混合读写时可保持强力的读取性能,大幅拉开差距
并且随着QD压力的上升也可以稳定提升表现
SLC Cache测试
https://i.imgur.com/LphYDzU.png
https://i.imgur.com/eFtIxeZ.png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到策略和MTE-220S完全不同:
(a.)P5 500GB一开始全速在SLC Cache中写入
SLC Cache容量约165GB,表明为全碟SLC Cache策略
(b.)但全碟SLC Cache写爆必须同时进行folding和TLC直写
同时间的高压操作使性能飘浮不定仅剩平均~352MB/s
(c.)只看TLC直写容量达全碟2/3时,写入速度稳定很多
此时写入速度平均~470MB/s
(d.)专心直写TLC和持续GC
速度稍微回升,TLC直写速度平均~542MB/s
与MTE-220S相比,最终性能稳定时的TLC直写速度快了一点点
但由于是全碟SLC Cache策略,实际写爆对后用户来说还是会比较慢
至于SLC Cache策略就各有优缺点
毕竟全碟SLC Cache提供海量的高速空间
固定/动态SLC Cache则是写爆后有稳定的TLC直写性能
就看用户是否很常用尽
而P5 500GB这结果很有趣
与Tom’s Hardware测的1000GB完全不同
https://tinyurl.com/yh4j3tes
笔者解释一下,1000GB测起来是动态SLC Cache
而且有独特的动态调整,马上写完再闲置使其恢复
再进行写入时就会发现SLC Cache增大了
换句话说,主控知道会有大量写入的需求所以将SLC Cache增大
而且这之间处理folding的速度非常的快
但是500GB却是大相迳庭,改用全碟SLC Cache策略
问题在于美光有这么独特的动态SLC Cache策略
没有用在小于1000GB的款式上实在可惜
这大概只有美光才知道答案了
美光的SSD工具箱是叫做Storage Executives
首页是系统资讯,就是你主机内的硬盘都列出来
https://i.imgur.com/GawtOMZ.png
再来是硬盘的状态
https://i.imgur.com/lTSrxwH.png
常用的维护功能都有提供,例如自家SSD的SMART检视
(备注:P5某些版本会提供第二个温度传感器,应该是NAND Flash)
https://i.imgur.com/5weiM0d.png
当然它厂SSD就不会有SMART定义的标示
https://i.imgur.com/uTUICoq.png
韧体更新,也可以检视NVMe驱动版本
不过推荐下载的版本居然是旧的(下面会提到NVMe驱动的小问题)
https://i.imgur.com/nGaR0Ug.png
Sanitize(可以看到翻译得很烂)
https://i.imgur.com/KyAJow7.png
还有一些额外功用,例如Over Provisioning
https://i.imgur.com/e9z82Wx.png
自检这功能非常实用,很多时候用户看SMART也不懂状态
这时候使用自检就可以确认SSD的状态是否正常
https://i.imgur.com/YWAYFfa.png
其它功能对一般用户就不太重要了,例如PSID解锁和FlexDrive
另外还有Momemtum Cache可以用DRAM做系统碟的加速
笔者的话不会启用它,毕竟NVMe SSD提供的性能优势很够用
要是RAM不够还去启用那更是适得其反
另外很怪的是看评测文写工具箱会提供NVMe驱动载点
但是笔者却没办法从工具箱下载
于是还得拐大弯到美光官网找NVMe SSD Driver
更麻烦的是必须填一堆资料申请帐号才能下载,非常不便
https://i.imgur.com/ZP6am1l.png
连说明书也确实有标上支援P1、P2和P5 SSD
表明这可不是随便硬上Micron的OEM驱动
https://i.imgur.com/O6bfUdF.png
那搞毛呀,直接放在Crucial页面不就行了
美光也该将工具箱内NVMe驱动的下载功能修一修了
装好之后NVMe驱动会显示mtinvme,而非微软的stornvme
Storage Executive部分进阶功能必须装mtinvme驱动才可以启用
(本篇文章所有测试皆为mtinvme跑出来的数据)
https://i.imgur.com/fGhX0FW.png
至于工具箱的改善很简单
将NVMe驱动下载修好还有翻译调整过就好了
毕竟一进去工具箱看到硬盘状态写"身体健康"看起来就很怪吧?
有些英文名词可以不用硬翻,维持原文即可
例如清理磁盘机中的Sanitize翻成”消毒”
其中一个选项Crypto翻成”加密货币”看到也差点昏倒
这边就告一个段落
笔者对美光的工具箱评价还是算肯定的
毕竟机器翻译不太影响维护使用
只不过NVMe驱动下载就有待美光改善了
总结:
等了这么多年,美光P5的出现终于让市场有新的选择
关键在于美光P5全自家方案的优势
考虑到美光第一次在消费级SSD用自家方案
比主流SM2262EN强,CP值有出来就非常值得称赞
PCIe 4.0的到来也让人更期待美光SSD未来的发展
文章截稿前也已经有Phison E18+Micron 176L 3D TLC的测试结果
结果就是爆强,完全将E18潜能发挥出来
至于3D XPoint下放消费级自然是不会发生
只希望别急着把所有产品都换成QLC NAND
(望向某I开头的前合作伙伴)
下一期的SSD选购指南将会把P5列入选购推荐内
预计更新时间就是六月了
顺带一提,很多NVMe SSD在主控温度侦测都是不准确的
大多是会有回报值比较低的情况
打比方来说KC2500的高压测试中TPU就表示实际最热点有80度C
SMART回报则是大约低了20度C
https://tinyurl.com/3nmzc2yn
大家都喊温控好的三爽也不例外
970 Pro于高压测试中以热像仪测到102度C
实际比SMART回报值还要高约20度
https://tinyurl.com/2zwyj3vy
人人喊低温的SN550前辈SN500
与实际大约是低了10度C(这边TPU应该有笔误)
https://tinyurl.com/nb94xup5
今天的主角,人人喊高温的美光P5则是相当精确
高压测试中测到106度C,TPU表示和SMART回报几乎相同
也就是说P5的温度传感器反而还是比较准的,却反被说高温
https://tinyurl.com/w3wkm2y9
当然这边不是指责厂商没做温度传感器的校正
而是理性看待,不是遇到M.2 NVMe SSD就联想到”高温”这三个字
实际上桌机能装散热片就不用想太多
但笔电用户确实就辛苦了,散热有限
希望笔电厂能更注意这点,而非在少数电竞笔电才下功夫
例如笔者的ThinkPad E585装MTE-110S时常因为W10更新
频繁读写就造成SSD主控高于70度C的情况
要知道MTE-110S已经算是中低阶配置的四通道SM2263XT+HMB了
这时就很佩服SN550,主控温度能压非常低
Pros:
全自家方案却有诱人的性价比
写入性能非常优秀,尤其是混合读写
SSD工具箱功能齐全
有提供自家NVMe SSD驱动程式
五年保
Cons(鸡蛋里挑骨头):
NVMe驱动程式下载步骤繁琐
SSD工具箱翻译品质不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