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测试] Intel 520 Series 120GB SSD上手简测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16-03-31 07:57:16
※ [本文转录自 PC_Shopping 看板 #1M_6TgAz ]
作者: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看板: PC_Shopping
标题: [测试] Intel 520 Series 120GB SSD上手简测
时间: Thu Mar 31 07:55:13 2016
Intel 520 Series 120GB SSD上手简测
网页好读版: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59382122.A.2BD.html
好一阵子前就对Intel 520很有兴趣,只可惜当年跳水的时候没有买一颗来用。
而近期刚好有机会买到一颗二手的520就随手测(ㄎㄨㄤˊ)试(ㄘㄠ)了一下。
前阵子有讨论过SF-2281到底还能再战几年,当然就要收藏一颗有代表性的经典产品囉。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58799576.A.C16.html
SF-2281在跑分大战开始时常被当成是"慢"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并不然(跑分不等于使用者体验)。
且SF主控有着DuraWrite这项能够压缩资料的技术,意即可压缩资料=写入更少的资料,
有效降低写入放大并且延长NAND Flash的寿命。(好东西呀)
不过嘛,后继者SF-3700系列难产于是SF-2281就战到2016年的现在还在战了。
其它的在上次那篇文都有提过了,这边就不再赘述。
==============================================================================
Intel从320时期就把垫片锁在SSD上,有7mm需求再把它拿下来换上短螺丝就好。
http://imgur.com/BLDqSoY.png
不过这样可随意拆开也造成以前某些不肖工作室滥用Intel的RMA,
外壳不变,拆开内部并用其它的SSD来替代。
当时的新闻页面http://ssd.zol.com.cn/336/3360010.html
最后Intel就将贴纸贴在螺丝上,有撕过就必留下痕迹。
背面,Intel的特色就是不会对外壳的背面进行加工,所以绝对不是买到二手或瑕疵品唷。
(会提出来是因为问到烂掉了...)
http://imgur.com/341zJMG.png
那既然可以拆,不拆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整体外观
http://imgur.com/QkYCGBu.png
http://imgur.com/Nx5hFbO.png
主控:SandForce SF2281-VB1,有贴上导热垫片
VB1步进其实是不支援AES-256加密der,因此Intel当时大量回收了520
而在2014年清消费级25nm颗粒(和SF2281-VB1的PCB)库存时大跳水成为高CP的好物。
也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经典范例,现在就算是网拍也真的很难买到囉。
这边提醒大家尽量别去买非400i韧体的厂商OEM拆机品,因为Intel官方基本上不保唷。
(HP或是联想的拆机品韧体版本是LE1i或LF1i而非400i)
如果有疑虑或是怕保固政策有修改那最好还是找400i的消费级520,别去赌OEM的拆机品
颗粒是八颗25nm的29F16B08CCME2,单颗16GB;单面八颗共128GB,
扣掉~7%的二级OP后剩下120GB。
http://imgur.com/CNejCNO.png
Intel在60/120GB款式的OP都没配置给RAISE,240/480GB则是OP的一半会配给RAISE。
RAISE简单来说是SandForce主控所用的一种技术,将SSD内的NAND颗粒做类似RAID 5的配置,
能够纠错并复原ECC无法处理的坏块内的资料,坏块当然就会标记需要重映射
并不再使用了。(SF3700增强过的RAISE甚至可复原一整个die的资料)
但尽管SF的保护机制出色(总称为DuraClass),
某些厂商在当时还是铤而走险的去用烂颗粒,终究还是造成了返修率爆表。
靠近一点拍,因为这颗的标镭歪了XD
http://imgur.com/Jip25Dz.png
用在520上的CCME2是5000 P/E,而后期用在部分520的CCME3其实也有达到5000 P/E的标准
(因为L74A良率上升),不过Intel 330的话就都是3000 P/E了。
也就是打同一个标不一定等于有同样的筛选标准,这点可由330的PCB上面贴的Bin 2贴纸
和SMART定义来推理出。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29372-1-1.html
上盖都会有打上日期的标,这颗还蛮新鲜der
http://imgur.com/013pw8C.png
SMART讯息,由于是二手货所以有正常使用的迹象。
(这是我测完后的状态,刚到手时WA还小于1呢)
http://i.imgur.com/OnWVHAk.png
这边另外提醒一下得小心SMART值清零过的520,中国大陆那边比较常见
所以多注意一下通电次数、通电时间和读取/写入的值。
清零是不会影响保固啦,但是原使用者是怎么操的你也不知道,更何况是拆机品呢
所以要买就得买还有保的,毕竟Intel大法其中一个卖点就是保固
(但遇到FeDex没办法处理的地区还是会破功XD)
而2014年那批到现在就还有三年左右的保固。(我这颗是三年多一点点)
SSDOK:
http://i.imgur.com/qGnu3lB.png
我个人是不建议用SSD-Z了
毕竟是属于数据库类型的软件,要是厂商换了料但SSD-Z只对数据库并显示出错误的资讯
那使用者还是不知道实际是否有换过料,最有效的方法当然还是等用户或媒体进行拆壳的
报告。(当然还是不能排除媒体评测用和市售版的方案可能会有差异)
==============================================================================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5 2400(TB off,C1E&EIST off)
内存: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 1600MHz 4GB*2 @CL9
主板:MSI Z77MA-G45(BIOS ver. 1.B)
显卡:MSI GTX670 Power Edition(Driver:353.30 WHQL)
网卡:Intel 9301CT
电供:Seasonic G-650W
作业系统:Windows 7家用进阶版64位元
Z77 PCH原生SATA 6Gb/s:
OS:Intel 730 240GB(L2010420,线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蓝线)
测试对象:Intel 520 Series 120GB(400i,线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银线)
Z77 PCH原生SATA 3Gb/s:
SanDisk Extreme PRO 240GB(X21200RL,线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蓝线)
Seagate ST1000DM003(CC47,线材:Amphenol)
AHCI驱动:msahci
==============================================================================
大家最爱常看的快餐跑分,跑分不等于使用体验,看看就好,AS SSD Benchmark:
http://i.imgur.com/FWila8B.png
AS SSD测试压缩特性的功能,可以看到写入速度随着可压缩率的提升而上升。
http://i.imgur.com/GTG6N3J.png
但由于AS SSD使用了不可压缩的随机数据,对SF-2281来说性能大幅受到了限制。
因此拿出俗称快乐表的ATTO Disk Benchmark:
http://i.imgur.com/Qz0teCV.png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有提供压缩比率的设定。
100%(不可压缩)
http://i.imgur.com/zh0h3Bi.png
由于真实情况不太可能都是100%不可压缩的文件,因此选用了46%(application),
分数上升了一些。
http://i.imgur.com/jLIp05R.png
性能一致性(performance consistency)测试,只要跑一下就知道裤子有没有穿好惹。
用Iometer并且使用pseudo random数据(SF-2281基本上无法压缩),
测试前会用 Parted Magic进行Secure Erase。
这就是常见的"稳定态"(steady-state)、"一致性"(consistency)或是"离散度"测试。
SSD不但要有稳定漂亮的IOPs表现,更要避免突发的低IOPs和延迟。
某些SSD还能达到不但高,且非常密集的超高性能表现(如Intel DC S3700)
不过这对家用来说没啥太大用处,因为平常很难达到QD32这种压力,
几乎是跑分或是进行测试时才有可能达到,更何况是这样子的长时间QD32写入,
不过了解一下自己要选购的SSD在最糟状况下的表现还是会比较好der。
先用Seq. 128K QD=32的资料写入约1800秒来达成preconditioned状态。
http://i.imgur.com/oEMDbM2.png
接着马上进行5000秒的Rnd. 4K QD=32写入。
前面一点点很高的部分就是FOB状态,快餐跑分啥的能看到的分数就是在那边
但只要给一点时间持续写入的话呢...嘿嘿,性能就降下去啦
520的离散度表现差(甚至可说是"毫无稳定态"的表现,这是SF主控的特性,没办法),
但至少保证了最低的IOPs不会掉到0,勉强还行。
(但还是不适合用在非常讲究QoS的环境下)
由于是120GB的配置,写入性能有受到更多的限制,算是小容量SSD的硬伤
而330、335、530和535则有"较佳"的离散度表现。
(但给多一点时间还是会进入"毫无稳定态"的表现)
http://i.imgur.com/8aTCLi5.png
不过这个是无法压缩的数据类型,实际在可压缩数据的情况下肯定比这个好不少
最后600秒可看到最高IOPs达到到7993 IOPs,最低则是1673 IOPs,
且观察csv档后发现完全没有高于100mS的延迟。
http://i.imgur.com/BmQqXxd.png
由于实际操作时读写是经常同时发生的,而不会纯读或纯写
所以接下来这个是以家用常见的QD=1为主
然后进行1500秒的R/W=80/20的4KB随机混合读写(IOmeter实际约1400秒),并且观察其延迟
前面也有先经过precondition的步骤以方便衔接稳定态
没有接近0的IOPs,最高最低相差的平均值约在900 IOPs内
(除了1031秒那个突然的5388以外)
http://i.imgur.com/nUCi8HW.png
没有超过50mS的延迟,以家用来说够用了
http://i.imgur.com/H1BgYMQ.png
从OCZ粉丝团载的mixed workload
每一种各测三次(OIO=32 => 64 => 128),config是设定为一次就全测完
没有考量到做完一次后就得SE,且用的是Full Random,所以这边的数据得多注意一点
http://i.imgur.com/vwrguc5.png
由于是120GB的配置,写入性能有受到更多的限制,算是小容量SSD的硬伤
http://i.imgur.com/3GPP5Oi.png
可以看到由于前面的RAMP,性能基本上是一直往下降der,延迟也是不断增加
在RAMP第三回合时甚至还达到500mS~1S的延迟
不过到后面的测试时就没有超过100mS的延迟了
测试就到这里结束
==============================================================================
感想就是...好东西要买就快买,别再等惹
再等就没机会了R
这颗Intel 520 120GB预计拿去当作暂存碟之类的用途来操
不然闲著也不能干嘛XD
作者: filiaslayers (司马云)   2016-03-31 08:04:00
哪里还有库存啊...用过几颗ssd,还是想要52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