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开箱] 广颖Slim S60 240GB SSD开箱 加测RAID0

楼主: qxxrbull (XPEC)   2014-09-12 00:35:34
※ [本文转录自 PC_Shopping 看板 #1K4Sr6ae ]
作者: qxxrbull (qxxrbull) 看板: PC_Shopping
标题: [开箱] 广颖Slim S60 240GB SSD开箱 加测RAID0
时间: Fri Sep 12 00:26:40 2014
网页好读版
http://goo.gl/YJFPsf
SSD于今年8月时开始跌价
在今年8月时,台风天放假的那一天,许多 家光华零售通路,在当天开始进行了SSD的促
销活动,尤以当时的Intel 520来说,杀到了1999这个数字。于是接下来,许多家也跟着
下杀。这次要介绍的是广颖电通的Silicon Power Slim S60 240G的SSD。SSD对于电脑的
提升速度的感觉,相信大家都很明了,有许多玩家也在最近这波SSD杀价中,把自己家中
的所有电脑全部加装上SSD,来 增加电脑的使用速度感。广颖电通在以前许多间台厂中,
做随身碟、记忆卡、内存模组中。算是还蛮有名的厂商。这回跟许多其他台系内存模
组厂一样,推出固 态硬盘来抢这一块市场,当然,目前广颖在SSD市场方面,还没有太多
知名度,这次的 Slim S60 SSD开箱,也让大家知道这间公司做出的SSD产品如何。
外包装与内容物
http://i.imgur.com/go1tw8Z.jpg
↑这是本颗SSD的正面包装
左上角有大大的SP Silicon Power的标志
右上角则是标明本产品使用LSI Sandforce主控
最大读取与写入分别都是500MB/S(后面会有测试)
中间则是写了该产品完全静音,比传统硬盘更省电,防止振动导致损坏,保固三年
以及该产品的外观,7mm厚度
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该产品获得金点设计奖,在外观上应该是还不错的
(当然,SSD重要的是内在)
左下角则是写了广颖的产品口号:memory is personal。
右下角标上型号:S60 以及容量:240G
http://i.imgur.com/UnVP8jp.jpg
↑这是SSD的背面包装
左上方强调该产品拥有比传统HDD读取快上4.3倍 写入快上5.3倍
右上方有QR码 扫描后会进入广颖的官网
(这里如果可以改成直接进入S60产品介绍页面了话,会比较好)
以及强调该产品为7mm厚度标准,可以相容于绝大部分的轻薄笔电
中间则是标明该SSD支援的技术标准与功能
包括SATAIII(6.0Gbps)接口,NCQ,TRIM,RAID
左下角有广颖该公司的联络方式,右下角则是型号与条码
http://i.imgur.com/zqyHvU5.jpg
↑内容物一览
很单纯,就一颗SSD和一本说明书
这次我拿到的还有一个3.5转2.5的转接架和螺丝,实际产品不知道是否会有
http://i.imgur.com/nXV1ycG.jpg
↑3.5转2.5的转接支架,方便用户安装在桌机上
由于SSD不怕震动,就算随便摆放也是OK
http://i.imgur.com/S0E17WB.jpg
↑SSD上方本体
http://i.imgur.com/ZF5CNMM.jpg
↑采用金属质感的发丝纹为外壳,质感还不错,证明有在用心设计
http://i.imgur.com/M6jWvyw.jpg
↑SSD的背面,广颖有别于它厂,在背面通常不贴上大块产品标签
http://i.imgur.com/szseauZ.jpg
↑为了日后送修序号判别,序号打在SSD的尾端,这样使产品比较美观些
SSD内部拆卸
注:我手上这颗拿到时,没有相关拆卸保固失效的贴纸
不过以一般厂商的规定而言,使用者自行拆卸,将导致保固失效
http://i.imgur.com/aIRADh8.jpg
↑这是SSD内部的正面,总共使用8颗NAND FLASH颗粒组成256G的容量
跟许多大厂一样,其中16G被厂商设定为OP预留空间
(SF系列的产品公版韧体通常预留第二层OP空间为7%)
,预留下16G的OP空间,使得SSD在GC垃圾回收,写入平均损耗,减少写入放大方面,
都有效果,不过主要原因应该是这颗SSD没有配置Cache
,所以才需要预留第二层OP-16G的空间
http://i.imgur.com/PikuU0m.jpg
↑背面则是没有任何芯片
不过看这个预留下来的格子,未来应该会推出(480G)512G的产品
http://i.imgur.com/WnxqUss.jpg
↑主控特写,SF2281VB4主控,算是目前消费市场中蛮常见到的控制器
采8通道设计,最大支持512G,也支援一般人不常用到的128/256bits AES加密
http://i.imgur.com/80JppYu.jpg
↑颗粒采用INTEL原厂颗粒,料号为29F32B08JCME2
25nm制程 5000 P/E SYNC同步颗粒
http://i.imgur.com/eAIyXeM.jpg
↑没有看到有断电保护的电解电容或钽质电容设计,不过一般消费级产品也不会有
测试平台
由于南桥控制器的效能因素
以下SATA3测试将采用Intel的Z87平台,搭上1150CPU中,低阶的G1820 CPU
考量到许多玩家的电脑尚只有SATA2,所以下方也会一并增加SATA2的测试
后端还会有SF主控掉速问题的评测,来看看是不是大家所说的:跑分有感,实际使用无感
测试环境(Intel SATA3/RAID0平台):
CPU:Intel Celeron G1820
MB: Z87 MS-7826(HP OEM主版)
RAM:G.Skill DDR3 4G 1600 红疏版(单条)
VGA:内显
HDD:希捷250G (作业系统/测试软件都摆在这颗上)
POWER:海韵SS-330GB 330W
CASE:fractal design define mini
作业系统:WIN7 64位元 专业版
测试环境(Intel SATA2平台):
技嘉笔电i1520N
CPU:Intel I5 520M
RAM:威刚 4GX2 DDR3 1333
VGA:GT330M
SSD:EZLINK Achilles-SX 180GB(作业系统/测试软件都摆在这颗上)
作业系统:WIN7 64位元 专业版
http://i.imgur.com/KbyVR5o.jpg
↑为确保测试过程可以减少外在干扰,SATA3/RAID0测试均使用foxconn富士康所生产的
SATA线材
虽然这种还没有达到SERVER等级,不过也是比普通主机板随盒附上的还要好了
http://i.imgur.com/8ZNOsBi.jpg
↑测试更换平台时,均会先以parted magic施做secure erase,确保不受脏碟影响数据
单颗SATA3效能测试
注: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http://i.imgur.com/P8d8taE.png
↑依照惯例,先补上Crystal Disk Mark的资讯截图
出厂时,健康状态为99%
http://i.imgur.com/HCJAesd.png
↑SSD Life健康状态判定也是99%,顺便确认TRIM有开启
http://i.imgur.com/hss9grd.png
↑format完毕 剩下223GB可用
http://i.imgur.com/x7utNYC.png
↑AS SSD跑分,771分
AS SSD部分可以说是SF控的弱项
毕竟由于该软件测数数据为incompressible data(不压缩数据)
所以其测试结果也不好看
http://i.imgur.com/arUvOgO.png
↑AS SSD IOPS跑分,771分
http://i.imgur.com/mYr5V5K.png
↑AS SSD copy benchmark
ISO和Game两个项目较为突出
http://i.imgur.com/7EEbxLZ.png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测试结果
这个是测试该硬盘在不同压缩比下,跑出来的效能
基本上由此可见SF-2281对于高压缩比的档案,效能较好
(这应该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http://i.imgur.com/m6vdMfH.png
↑Crystal Disk Mark 普通模式
http://i.imgur.com/7Bd7HP5.png
↑Crystal Disk Mark 1FILL
http://i.imgur.com/8tJ7TX6.png
↑Crystal Disk Mark 0FILL
观察其测试结果 在数据较为单纯的内容(尤其是1FILL),确实会拥有比较好的效能
http://i.imgur.com/J0Yg68m.png
↑AnvilPro benchmark 0FILL模式 总分4516.49
http://i.imgur.com/U7RDZZm.png
↑AnvilPro benchmark incompressible模式 3951.42
跟CDM同样结果 单纯的数据对于SF2281确实有较好的性能与结果
http://i.imgur.com/fx22h0Z.png
↑HD TUNE写入效能测试
其写入速度大约在250-400之间
平均速度在315.4MB/S 曲线波动的不是很稳定
http://i.imgur.com/WYtIFQh.png
↑HD TUNE读取效能测试
其读取速度大约在350-400之间
平均速度在370.3MB/S 曲线波动的比写入部份稳定
http://i.imgur.com/C4Cii6C.png
↑HD TUNE随机存取写入测试
基本上 SSD的存取时间 比起HDD来的快上许多
小档的部分表现也不俗
http://i.imgur.com/0bOK0qI.png
↑HD TUNE随机存取读取测试
同上写入测试 数值都比HDD好看许多
http://i.imgur.com/c2uA65v.png
↑ATTO Benchmark
这可是SF主控厂商的最爱阿
拿它来标示最大速度,可说是最有利的
其中8192项目读写均超过厂商包装盒的500MB/S
http://i.imgur.com/5WcPv89.png
↑Iometer写入测试 参数为以下设定:
最大使用磁区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这就是QD=32)
100%随机
100%写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连续跑30分钟,并截图
写入测试为88603.93IOPS
http://i.imgur.com/knUU1pj.png
↑Iometer读取测试 参数同上 只是把100%写入改成100%读取
读取测试为46021.12IOPS
注:在intel SSD官方文件中
所有测试文件几乎都以Iometer为测试软件
也证明其测试结果是很具有参考性的
当然 SF主控在这里也是不利于M控或国产主控
http://i.imgur.com/C71xHPb.png
↑PCMARK7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5236
RAW storge score:5161
http://i.imgur.com/CNTZCMi.png
↑PCMARK8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4928
存储频宽:213.70MB/S
http://i.imgur.com/rGAjEml.png
↑PCMARK VANTAGE 储存项目测试
73105.0分
基本上 过旧的 VANTAGE 部分先不看
PCM7和8 两者基本上算是比较能够真实反映使用者实际使用情况的
其跑分日常使用参考价值 算是所有测试项目中最高的
相关测试在此先告一段落
单颗SATA2效能测试
注: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http://i.imgur.com/6MSnKMc.png
↑AS SSD跑分,551分
同SATA3
比较重要的是 4K64部分并没有突破SATA2的极限
http://i.imgur.com/HGcTGNo.png
↑AS SSD IOPS跑分,551分
http://i.imgur.com/lsUbbpe.png
↑AS SSD copy benchmark
基本上在这三个测试项目中
都没有突破SATA2的峰值频宽
不过倒是跟SATA3测试有点差距就是
http://i.imgur.com/LhWqo3d.png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测试结果
这里是被SATA2限制住了,不过跑出来的曲线并没有起伏太多,证明其短期测试稳定性还
算OK
http://i.imgur.com/Hgknmox.png
↑Crystal Disk Mark普通模式
http://i.imgur.com/oFaO528.png
↑Crystal Disk Mark 1FILL跑分
http://i.imgur.com/IzdR1KG.png
↑Crystal Disk Mark 0FILL跑分
基本上CDM 最重要的4K/4K QD32部份 并未超出SATA2的频宽
http://i.imgur.com/SJc254a.png
↑AnvilPro benchmark 0FILL模式 总分2975.83
http://i.imgur.com/DEAxvim.png
↑AnvilPro benchmark incompressible模式 2850.58
测试出来差不多
还是一句话:频宽
http://i.imgur.com/BTIcv6s.png
↑HD TUNE写入效能测试
这里同样受限制于SATA2频宽
不过显得曲线稳定多了(不得以的)
http://i.imgur.com/oRFMxzh.png
↑HD TUNE读取效能测试
同上 受限制于SATA2频宽
http://i.imgur.com/ErA3Foy.png
↑HD TUNE随机存取写入测试
数据比HDD好看许多
也没有因为SATA2而受限制效能
http://i.imgur.com/GD0H7PZ.png
↑HD TUNE随机存取读取测试
同上 没有因为SATA2而受限制效能
http://i.imgur.com/rkeZFxZ.png
↑Iometer写入测试 参数为以下设定:
最大使用磁区大小:4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这就是QD=32)
100%随机
100%写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连续跑30分钟,并截图
写入测试为48109.08IOPS
(这里看得出来有被限制住频宽)
http://i.imgur.com/Cn0g42H.png
↑Iometer读取测试
读取测试为38414.97IOPS
(虽然应该试还有往上的空间 但是表现却无法跟SATA3一样优异)
http://i.imgur.com/RMA7JW8.png
↑PCMARK7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5114
RAW storge score:4280
(storge score与SATA3相距不大 证明实际使用时 应该感觉也不大
倒是RAW分数差距就比较明显)
http://i.imgur.com/Ox1k7Fc.png
↑PCMARK8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4851
存储频宽:164.49MB/S
(同样 storge score SATA2和SATA3差距真的不高)
http://i.imgur.com/xw93CTJ.png
↑PCMARK VANTAGE 储存项目测试
34838.0分
(由于该软件已经有一段历史
在当时应该没有多少用户能够建置上SSD的系统
所以可能也比较偏向Seq的效能比重)
SATA3 两颗组上RAID0 效能测试
注:所有测试在更换机台时,均会先做secure erase,确保效能方面比较不受影响
本次由于拿到两颗同样型号的Slim S60 240G
再搭配上主机版Z87南桥的RAID0功能
在以前 许多人拿两颗HDD来组成RAID0,以提升性能
现在就来看看两颗SSD的跑分,与实际数据为何
单颗SSD跑分已经够快了,两颗跑分是否实际使用体验上会更快?
RAID0设置方法很简单,如果你已经安装系统,请先安装Intel相关驱动,然后记得去登录
编辑区找寻以下项目(搜寻->regedit)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iaStorV
将Start项目由3改成0,在进入BIOS设定相关RAID组态,方能顺利开机
(开机后可能还需要重新启动数次才会生效)
http://i.imgur.com/y8vVKOZ.jpg
↑以上是本次RAID0的设定参数
Strip Size=128KB
程式显示组起来总大小为447.1GB
http://i.imgur.com/o8BftOn.png
↑IRST设定如上
http://i.imgur.com/gSc87wg.png
↑刚格式化完毕,可用空间为446GB
http://i.imgur.com/1fKKna7.png
↑与AMD平台不同,Crystal Disk Mark在Intel平台上建置RAID环境时
仍然可以读取到两颗SSD的健康资讯,这对于要随时掌握相关硬盘的健康度的人士而言,
算是很重要的功能
http://i.imgur.com/ohnDRlc.png
↑SSD Life
两颗SSD的详细内容在组上RAID时 仍然可以被正常侦测
http://i.imgur.com/WM6QT2k.png
↑AS SSD跑分,1234分,不错看的数字
其中循序都在已经接近1000MB/S 算是单颗的两倍高了
4K-64亦有近两倍的速度成长
http://i.imgur.com/kocuFdn.png
↑AS SSD IOPS跑分,1234分
许多项目同样有接近2倍的效能成长
http://i.imgur.com/hTsBtzW.png
↑AS SSD copy benchmark
跟SATA3一样,ISO和Game两个项目较为突出
不过Game项目并没有到两倍分数
http://i.imgur.com/pDbnQkh.png
↑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 测试结果
这里就算是低压缩比,效能也不太输高压缩比
因为已经受到频宽限制
http://i.imgur.com/xifa50P.png
↑Crystal Disk Mark 普通模式
循序同样增加到约两倍
但是4K QD32并没有明显增加
http://i.imgur.com/0rnzxfW.png
↑Crystal Disk Mark 1FILL
同上 就算是SF比较拿手的单纯数据
4K QD32也是增加不明显
http://i.imgur.com/MizX2hS.png
↑Crystal Disk Mark 0FILL
同上 循序明显 4K QD32不明显...
http://i.imgur.com/prbPMnX.png
↑AnvilPro benchmark 0FILL模式 总分6473.41
压缩模式 效能增加约42%
http://i.imgur.com/8ThJWRK.png
↑AnvilPro benchmark incompressible模式 5663.74
非压缩模式 效能也增加约42%
http://i.imgur.com/uH5US9T.png
↑HD TUNE写入效能测试
其写入速度大约在325-375之间
平均速度在348.4MB/S 曲线波动的比单颗稳定
不过并没有见到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http://i.imgur.com/NZIVYrC.png
↑HD TUNE读取效能测试
其读取速度大约在1000左右
平均速度在1011.7MB/S 曲线波动的很稳定
不过也是因为受SATA3频宽限制的因素
http://i.imgur.com/dOoDUDx.png
↑HD TUNE随机存取写入测试
速度明显增加到1.8倍左右,但是Access Time并没有减少,不过也没升高就是
http://i.imgur.com/jJV1QYc.png
↑HD TUNE随机存取读取测试
同上
http://i.imgur.com/2K9VsZy.png
↑ATTO Benchmark
SF的强项 超过512全部都1KMB/S以上的速度
倒是32的部份读取异常低落就是
http://i.imgur.com/E4levbc.png
↑Iometer写入测试 参数为以下设定:
最大使用磁区大小:80,000,000sectors
起始:1024
outstanding I/Os:32(这就是QD=32)
100%随机
100%写入
Access specification100%
连续跑30分钟,并截图
写入测试为152900.97IOPS
http://i.imgur.com/zdOaaPG.png
↑Iometer读取测试 参数同上 只是把100%写入改成100%读取
读取测试为70037.19IOPS
基本上也是约40%的效能成长
http://i.imgur.com/44BYE6e.png
↑PCMARK7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5582
RAW storge score:8209
http://i.imgur.com/4GPPtXD.png
↑PCMARK8 储存项目测试
storge score:4966
存储频宽:245.64MB/S
http://i.imgur.com/Rk4ydoN.png
↑PCMARK VANTAGE 储存项目测试
47154分
较旧版的PCMARK VANTAGE分数竟然低于单颗SATA3,这点我比较意外,不过毕竟是蛮旧的
软件,可能测试设计与现在时空已经不符
但是比较偏向于实际使用情形的PCMARK7和PCMARK8
则是成长幅度不大
因此可见组成RAID0之后,可说是在实际使用方面,感觉并不会太有感
当然,如果你有比较常需要用到大档传输方面的需求,组建RAID0绝对会让你很有感
开机时间测试
以下将以同一设备测试SATA3和RAID0的开机速度
所有测试均在只有特定安装Intel IaStorA的驱动下进行
并以BootRacer进行时间测试
Sata2这部分从缺,毕竟SATA2的机器是不同的,所须加载的驱动也不同,自然无从比较
而且Z87全部都是原生SATA3
http://i.imgur.com/3bUB6k2.png
↑SATA3 开机速度 8.203秒
http://i.imgur.com/dHnv6ba.png
↑RAID0 开机速度 9.389秒
由以上可见,RAID0并不会增加开机速度
相关图表整理
以下我们选择几个量化数值的跑分,来进行图表制作,让大家更方便阅读
http://i.imgur.com/1DHCClO.png
心得
这次SP Slim S60固态硬盘的开箱,大致上都有一定的跑分水准,在实际使用上,也可以
带来比传统硬盘还要快的体验,就算你家中的电脑比较老旧,只有支援SATA2的规 格,同
样在实际使用贴近日常生活的使用上,效能也不会因此大量减少,如果你是有需要长时间
做大型档案的读取的玩家,也可以考虑组上RAID0,来增加效 能。当然,目前这颗在光华
商场的相关报价还很少见,不过以目前固态硬盘的市场来说,240G这一类品牌的产品,大
概要到2.5K左右,才是大家比较接受的价位就是。
话说 这颗颗粒到底是不是搭著蟑螂开的名车进来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