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关于 资料备份 的二三事

楼主: KawasumiMai (さあ、死ぬがいい)   2014-08-21 22:23:27
前言:
结果那天解决完那颗硬盘,并且扫完确认没有问题(虽然有红点)
隔天换成另一颗硬盘抓不到了(汗
不过稍早又把他救回来了
这次一样没问题连,连C7都正常
只能说下次是不是要买安耐晒...不是,是安费诺的SATA线呢?
(顺便问一下好了,这牌的SATA线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价格不一好像有假的...)
***
这次来讲一下硬盘遇到状况的时候的疑难排解好了
(怎么觉得越写越废话)
1.交叉测试:工具/环境/电脑
遇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交叉测试
要交叉测试就需要有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遇到状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搬电脑去给别人修,或者直接想到救援
很有可能会错过了一些时机
2.救援软件的使用
要知道硬盘一但确认是"坏轨"
在读写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损害加大
(例如已经有磨盘的情况)
这时光是备份就很有可能造成整颗挂点了
更何况是通盘扫描的救援软件
救得越深,伤害越大
因此除非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千万不要动到他
事实上
个人认为救援软件虽然称为救援软件
但是实际上大多都算是反删除软件
除了标签错乱这种很小的突发状况才能确切应付
真正遇到伤害的时候反而不该用他,而是该第一个想到开盘
很多就算救出来也不完全又难以辨识
3.环境的建置:内接盒
从电脑到硬盘中间
总共经过了主机板>>SATA孔>>线路>>硬盘 这些过程
出了状况,很有可能问题是在其中一个环节身上
如果每次硬盘抓不到
就需要大费周章开壳/拆硬盘/装硬盘/接线/开机
除了造成更多的意外可能性以外
还可能会觉得懒而搬整台电脑去给别人处理
这时候,抽取盒就很重要了
虽然有人说多一个环节就多一个可能性
但是实际上抽取盒可以快速协助你排除最基本的状况
3.5"的抽取盒

还有省空间的方案,两格可以装三个,三格可以装五个

(不过这个经过这几年主机壳的改变之后,和5.25间距的公规有点不合)
(于是做了"改良"(Cost Down))

这是有螺丝安装的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无螺丝的抽取盒
但有些厂牌设计不良的状况很可能会造成意外退碟
或者具有弹力退碟的设计可能反而让你的硬盘不小心飞出来(汗
此外抽取盘的用处是
当你退出来放置旁边的时候
硬盘底部不会直接接触放置处避免意外发生
如果你是使用USB外接盒也OK

不过这种的传输速度个人是不敢想像就是了...
(共用一条USB)
当然也有专门用于2.5"的

小主机或是5.25"不够的,可以装在3.5软驱格子内

可是那个格子要装USB3.0的扩充?
没关系,还有这个方案

加上现在SSD盛行
将来小主机的硬盘都会走2.5"了吧?
之前就因为使用了2.5"抽取盒
更换SSD时
1.插上SSD当资料碟
2.使用软件转移OS到SSD
3.关机并且将SSD插到原本的系统碟位置开机
前后不到十五分钟,就完成了整个系统碟的交换
连螺丝起子都用不到
4.检测工具:外接盒/快捷线
硬盘出了状况怎么办?
当然把硬盘拿出来改变接的方式看看
这时候外接盒或快捷线就很重要

要快速可以买 USB3.0接口的,方便如果要备份资料的话
记得要买有外接电源的,否则无法用在3.5"上面
也可以买外接盒

这个除了交换用以外,用于紧急检测也是很方便
但是外接盒比较不适合有抽取盘的内接硬盘用(需要拆螺丝)
除非是同一家的同一系列可以直接交换
至于品质跟价格...就自己取舍了
这部分的价格落差很大,但品质也有差
5.检测步骤:
硬盘出了状况,先将他退出来
如果这时候是抽取盒又热插拔,就很方便
接着拿出手边的快捷线或抽取盒使用USB接看看
如果OK,可以顺便利用这时检测一下健康值和坏轨情况
如果都没问题,这时就可以考虑拆壳重装/更换SATA线看看了
如果还是不行
依序交叉测试排除 快捷线/抽取盒/甚至主机板 的可能性之后
就可以考虑领钱拨预算了(茶
至于RAW或需要格式化的问题就不详述了
问题状况百百种
实际上如果平时有做好同步备份的话
遇到硬盘出状况就可以很写意的检测
大不了RMA,也不用花时间去扫什么档案
6.后记
买了这么多工具,其实就只是懒得拆壳而已(茶
如果要变更硬件的时候
把硬盘全抽出来放旁边,再对主机翻箱倒柜
相信硬盘出状况的机率也会更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