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22 (装配匠)
2025-09-14 23:53:14原文标题:中国中小银行盈利下滑 坏帐飙升陷困境
※请勿删减原文标题
原文连结:https://reurl.cc/ekAr1m
※网址超过一行过长请用缩网址工具
发布时间: 2025-09-12 5:15 AM
※请以原文网页/报纸之发布时间为准
记者署名:李清源
※原文无记载者得留空
原文内容:
最新披露的半年报再次将中国中小银行的脆弱处境展现出来。从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
力减弱,到资产质量恶化、房地产不良贷款飙升,这些地区性金融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压力,陷入困境。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危机加剧之际,中小银行或成
为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
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下滑 盈利基础动摇
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是净息差。第一财经周四(9月11日)报导,随着贷款需
求疲弱和存款利率难以进一步下调,中小银行的净息差空间被迅速挤压。
净息差(NIM)通常指银行净利息收入与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核
心指标。
中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42%,
城商行仅1.37%,农商行为1.58%。这一水平已接近行业普遍认为的“盈利警戒线”。
具体来看,常熟银行虽以2.58%的净息差位居42家上市银行榜首,但也较去年下降13个基
点;而厦门银行仅有1.08%,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垫底。
另有多家区域银行低于行业平均。城商行有5家净息差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包括厦门银行
、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农商行有7家净息差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分别是江阴银行、瑞丰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沪农商行、紫金银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净息差下滑的广泛性。除少数逆势上升的个案外,多数中小银行净息差均
出现下降。其中,紫金银行、江阴银行、贵阳银行等降幅超过20个基点,营收和利润增长
承压。
据多家陆媒报导,在息差收窄迫使下,部分中小银行提高金融投资与中间业务权重以提高
营收。有资料显示,城商行金融投资占比已至约37%,,农商行金融投资占比34%。分析指
,在债市波动与信用压力下,相关配置可能扩大风险敞口。
房地产坏帐飙升 系统性风险聚焦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成为中小银行资产恶化的主要来源。最新半年报显示,多家区域银
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
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农商行,其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从去年底的7.17%暴涨至21.32%。对
应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约12亿元,达到21亿元左右。这使得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占全部不良
贷款比重从四分之一急升至超过六成。银行虽称属“个别贷款风险暴露”,但数据之剧烈
恶化仍引发市场震动。
其它银行同样出现高风险暴露。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郑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达
9.75%,重庆银行7.19%,杭州银行6.44%,江苏银行3.95%。相比之下,上海农商行、宁波
银行等仍控制在1%以下,但行业整体趋势明显恶化。
个人贷款领域同样存在压力。贵阳银行披露,其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86%升至3.19%。该行
财报显示,坏帐增加主要来自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产业链风险暴露。
这些数据与中国房市下行趋势高度一致。房企违约频繁、地方债务沉重,使得中小银行面
临的资产质量压力远高于国有大行。
非上市银行同样脆弱
风险并非仅限于上市银行。财通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非上市农商行资产规
模大幅缩水。例如,宁波鄞州农商行半年内下降15.45%,山东莱州农商行下降12.04%。
在资产结构方面,多家中小银行对金融投资依赖度过高。上述报告显示,陕西神木农商行
、云南红塔银行、山东莒县农商行等,其金融投资占资产比例超过45%,最高达52.34%。
过度投资金融资产,意味着这些银行的经营模式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也增加了市
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资产质量数据同样令人担忧。广州农商行逾期率从4.45%升至7.12%;株洲农商行与大通农
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分别升至4.15%和4.97%。
资本补充压力与治理问题
在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时,资本补充压力凸显。半年报显示,仅约三分之一的中小银行资本
充足率有明显上升,其余银行则依旧面临“造血困难”。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固收分析师孙彬彬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
行内源性增长难度较大。
审计机关的调查进一步揭示治理隐患。山东省审计厅报告指出,当地11家农商行存在“信
贷支持实体经济不足”“治理管控不力”等问题,其中部分银行接收的价值16.93亿元抵
债房产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长期闲置。
分析人士指出,对部分中小银行而言,抵债资产正在成为新的“僵尸资产”,既难以变现
,也增加了资产负担。
地区差异与结构性分化 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
尽管整体趋势偏弱,但地区差异显著。东部沿海的城商行依旧展现出更强盈利能力。2025
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净利润突破200亿元,位居全国城商行之首,远超北京银行。
然而,这种强势并未改变行业结构性风险。盈利能力强的银行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大
量中西部农商行资产恶化、盈利萎缩,两极分化持续加剧。
中小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比不小,却往往资本薄弱、风控能力不足。一旦房地产或地
方债务风险进一步传导,这些银行可能成为危机引爆点。
事实上,中共政府已多次要求地方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加强监管。但在经济增速放缓、房
市低迷、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的环境下,政策支持能否及时抵消压力,仍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 远小于美国同行
与美国的银行相比,中国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明显弱于美国银行。根据中国监管数据,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仅1.42%,部分中小银行甚至低于1%。这一水平被业
内普遍认为已接近“盈利警戒线”。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普遍在2.5%–3.5%区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2024年第四季季度银行业概况》(Quarterly Banking Profile — Q4 2024)指出:全
美FDIC受保机构(FDIC-insured institutions)的净息差在2024年第四季度为3.28%,即
便在高利率环境下仍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另外,中国中小银行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房地产市场低迷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坏
帐急剧上升,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直接威胁到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
显然,中国中小银行面临“低利差、高坏帐”的双重夹击,生存压力巨大。
部分中小银行过度依赖金融投资,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这种盈利模式进一步削弱其稳健
性。
心得/评论: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下行
打击了中国的中小型银行
最近的半年报整体看来危机又升高了
有投资中国股市银行类股的网友要注意相关风险
※必需填写满30正体中文字,无意义者板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