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资金需求(支出)超过股票增值的速度(报酬率),财富自然会逐渐减少。这是基
本的财务逻辑:如果现金流出高于资产增值,净资产必然下降。因此,选择投资工具时,
应优先考虑高报酬率的选项,如市值型ETF(例如QQQ,十年年化报酬率约16%),并将个
人资金需求纳入风险管理,谨慎规划现金流,以避免本金侵蚀。
他人协助你投资,往往将简单的数学模型包装成充满情感、直觉与同理心的产品,让你在
不知不觉中蒙受损失。我们讨论市值型ETF时,核心指标是年化内部报酬率(IRR),这是
一个极其单纯的比较基准。以纳斯达克100指数ETF(QQQ)为例,过去十年年化报酬率高
达16%,傲视全球。
然而,所谓“文组思维”常将最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情感化。例如,有人认为台股必须整
张买卖,因而偏好低价股,或认为配息较方便,无需自行操作买卖,甚至抱怨每月资金需
求大,卖股不便。然而,这些个人资金需求的问题,应纳入风险评估进行计算。怎能因为
个人风险偏好或操作习惯,扭曲市值型ETF的报酬率数据,进而否定其优异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