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真说根源的话,今天的台湾本来就处在很空前脆弱的环境里
以股市来说,全球先进国家,我真没看过这么废的股市与企业环境
只要几亿左右的年营业额,连续滚个几年就能够取得上市柜资格
这十年来由于通膨,几亿实际上的体感
已经相当于2000年代的几百万、几千万而已了
这么低的上市柜门槛,每年竟然也没几只猫能够做到上市柜
企业都长不大
上市柜的少数企业,也都充满著浓浓的割韭菜诈骗集团感
所以投资人也没什么兴趣,少数有兴趣的,也都不是认真要投资这间公司
而是以这间公司当作目标来进行股市赌博零和游戏
反观其他国家,先看最高标准的美国
台湾上市柜企业等级的规模的公司,美国是只要使用私人资本,
就能够稳定的量产出来的
比较夸张的说,就是邻居大叔的投资而已
美国的一级市场未上市私人资本,在最蓬勃的行业里,例如IT零组件与生物科技
每一季都能创造出大概台股十年累积数量的公司
而且真的是看起来个个有前途,胜负难料
他们资金充沛,也不需要真的跑去上市
上市都是真正做大了,要割最后一波韭菜了,才以上市为最终出口
台股,以及台湾企业环境市场,其实差不多废了十五年到二十年左右
最近几年流行指数基金,基本上是一个空中楼阁的泡沫
台湾指数基金的本质逻辑和美国是不一样的
台湾指数基金最近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市场实在太废了,完全没东西投资
因此大家干脆集资起来,把资金重复投资在那些现存的公司里
而这些现存的公司,又是台积电和少数几间科技业真的有成长性,其他也都没成长性
整个台湾市场其实高度类似“股票回购”,是虚的泡沫一直在互洗,
但实业基础有限
然后我们再反观滤镜高度扭曲的中文世界,所不知道的真实的日韩与欧洲
甚至是比利时荷兰北欧诸国这种小国
欧洲与日韩的主力新企业,欧洲是新能源产业与IT科技,日本主要是IT新物流
以微观创新企业来说,日韩与欧洲的创新企业诞生数量与生态系,都远比台湾蓬勃
他们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厉害,可以投射到全球
但是在本地市场里互洗,创造出新东西,还是很多的
所以他们的股市与产业相对都很健全,创新产业也很蓬勃
年轻人也还是产生出很多新富豪
只要有少数年轻人成为新富豪,就足以为一整代人提供梦想继续奋斗了
大环境本来永远都会有奇怪的灾难和奇怪的不可确定的事情,这是世界的常态
只有韧性很脆弱的地区,才每天担心这些不可确定的事情
因为韧性很高的地区,不确定性只是和重训一样的东西,多出现,就是帮你练身体而已
只会让你更强壮
但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地区,不确定性就好像叫加护病房的病人去重量训练一样
不过就是多上个二十公斤的重量而已,马上可以让你去天国报到
脆弱的地区要能够生存,必须每一次重量训练的强度都极端精准
正负五公斤内,波动不能超出一定限度,超出一公斤就会挂
以长期而言,这始终是不可能的
基本上就是几种大方向
一、台湾市场纯金融的投资都已经没有意义,该直接投资美国
二、甚至,以台湾人本身来说,纯金融的投资,意义本身就有限,会愈来愈有限
该专注发展的是移动到他国的能力,最好是有能力在美国或先进国家创业的能力
因为创业与“拿邻居大叔的钱”是一级市场
股市是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永远比二级市场好赚、风险低
风险低是因为所有利害关系人都在你身边,你都看得到
谁是真货谁是假货,你可以直接走去现场看,很好辨识
辨识不出来,那纯粹是你太宅,识人之明的等级太低,不是真的风险高
一级市场永远比二级市场好赚,所以美国资本才热衷于创投,而不是股市
一级市场的常态就是,投资一百件,其中九十五件会互相勉勉强强打平
但其中五件会大成功,而且这五件会有十万倍的回本
折算出来的报酬率远远高于二级市场
所以创业永远是人生创造财富的唯一正道
而且一级市场是有高度的独占性,比如说,这间公司只需要募一亿美元
募完了就结束了,不让其他人参股,其他人有钱也进不来
长期发展下去就是变成:
二级市场拥有大量的钱,但根本没有好公司可以投资,来二级市场的都是末升段
来割韭菜的公司
一级市场势头蓬勃,但不开放非关系人投资
最后就是,二级市场的人愈来愈穷,一级市场的人愈来愈成为世代传承的巨富
真正的社会演化关系网是这样
台湾真正要反省的是,台湾已经偏离正道太久
注重空虚的金钱,不重视实业创业
注重空虚的技术分析,不重视产业动态的演化因果关系
所以台湾的环境本来就被自己人搞得很危险很脆弱了
真正有上进心的人,应该去创业,而且是以美日先进国家创业成功站稳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