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2024投资趋势/半导体、AI看俏供应链布局决胜
原文连结:https://udn.com/news/story/6842/7617275
发布时间:2023-12-04 15:31
记者署名:廖君雅
2024最当红的产业,非半导体和AI莫属,只是在地缘政治、供需转变等不确定因素下,供
应链管理与布局将成决胜关键!
目前,还没有任何人知悉下个破坏式创新何时出现,从政治领袖、企业老板、经济学家,
到你我,或多或少都期盼AI“iPhone化”的高光时刻到来。而这个时刻,正进入倒数计时
。
“新的运算时代已经展开,世界各地的公司正转向加速运算和生成式AI,就要起飞了!”
身价上兆美元的辉达执行长黄仁勋在法说会上如是说。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对话机器人ChatGPT,堪称是引领AI发展的里程碑。
ChatGPT推出后,短短两个月就达到用户一亿人,创下史上增长最迅速的纪录。其技术为
生成式AI,吸收大量资料后,可创造新内容和想法,包括对话、故事、影像、视讯和音乐
。
然而,2023年11月中旬的周末,OpenAI闪电开除执行长阿特曼(Sam Altman),不到一日
又传出慰留,在董事会改组后确定回锅,已成科技界最夯话题。
全球半导体产值年增12.6%,AI扮关键角色
工研院预估,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将达5809亿美元,年增12.6%;台湾半导体产值将
达新台币4.9兆元,创新高,年增14.1%。其中,AI就是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关键引擎
。
谈起生成式AI掀起的创新变革,台新金永续长暨首席经济学家李镇宇眼睛发亮。
“智慧型手机发明时,也没人预料它将大幅改变人类行为!如今,世界首台AI笔电即将推
出,将是改变世界的另一个起点。”
李镇宇指出,从供应链、产业再到终端消费,届时为跟上AI运算效能,预料将掀起大规模
换机潮;在此同时,只要有好点子能整合AI软硬件,新创企业也能站上风口,扩散到全世
界。
国泰世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启超亦肯定AI潜力,“生成式AI未来可望全面语音化,甚至
进化到其他想像不到的载体,值得期待。”
事实上,适逢全球面临大缺工潮与高龄化挑战,各产业对AI的强劲需求,从2023一整年的
美国科技股涨幅可见端倪。
Nasdaq指数公司统计,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主要成分股,包括辉达、AMD、博通等,自年
初到8月成长50%至200%,表现十分突出。此外,纳斯达克CTA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指数(
NQROBO),也增长27%。只是,2024半导体产业亮丽前景下,有两大潜在挑战:“地缘政
治风险”及“全球永续课题”。
因应美中角力,各国抢占“战略物资”制高点
芯片是科技产业的命脉,四年来的美中贸易角力,就将半导体列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核
心。
2019年,美国总统川普对华为下达禁令,被视为芯片战争的起源。拜登执政后,更进一步
强化箝制中国芯片产业。
最指标的是2022年10月,拜登签署芯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五年527亿
美元半导体补贴,设下中国障碍条款、分润制度;美国工业与安全局并发布139页的文书
(简称BIS),被视为进一步对中国半导体业进行“全面经济封锁”。
这场无硝烟硅战,掀起全球供应链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少厂商被迫“选边站”;被视为美
国阵营的厂商,未来在中国盖新厂或技术升级的计画恐宣告停摆。
护国神山台积电,是全球瞩目的经典案例,2022年,分赴美国亚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县设
厂,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意味浓厚。
《纽约时报》报导,华为在2020年,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机销售商,市占达18%,甚至
超过苹果和三星,但当时中国国内芯片生产商,仅供应全国总需求的15.9%,大部分均靠
美系芯片。
在美国祭出禁令后,2021年,华为的营收下降近三分之一,2022年华为全球市占已遽降至
2%。
为因应美国禁令,中国竭尽全力扶植国内半导体产业,提高“自主生产”比率。2023年夏
季,华为突围推出新一代手机Mate 60系列,并以“王者之姿”大卖数百万支,在美国政
坛与全球业界引发轩然大波。
不过,可预期美国将重新检讨“漏洞”,强化防堵机制,中国国产化之路未必一路顺遂。
2023年11月中旬刚落幕的APEC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拜登进行历史会晤,据传两位
领袖虽“破冰”,但仍对芯片议题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习近平更向拜登抱怨,其手段是强
烈的“经济扼杀”,拜登则强调是“国安问题”。
两大强国泾渭分明,对全球各国有何影响?
台经院产经数据库总监刘佩真剖析,各国企图在这波芯片战争中抢占“战略物资”制高点
,不仅合纵连横、大力扶植本土半导体制造产业,也加强与海外半导体厂合作。
台湾应把握契机,奠定全球先进制程中心地位
刘佩真认为,南洋半导体岛链将逐步崛起,对台湾是机会与威胁并存的双面刃。
她观察,台积电、联电与力积电等代表厂商的解方,是把最先进制程留在台湾;另方面,
因应国际客户需求及风险分散策略,将成熟制程移至新加坡、欧洲、日本等地,迎接AI变
革商机。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指出,去全球化的半导体,改变过去专业分工、自由贸易的效率
运作方式,中长期成本将逐步垫高,也会反映于价格上,保持高度竞争力是关键。
总统府资政、台湾金控董事长沈荣津建议,台湾应利用全球在高效能运算与车用、手机等
强劲需求的契机,扶植本土的关键材料供应链;设备方面,则鼓励外商制造在地化、半导
体制程自主化。
目前,包括微软、高通、艾司摩尔(ASML)等外商,均大力加码投资台湾,新思科技(
Synopsys)更成立AI芯片设计研发中心,其3奈米先进制程设计软件,更直接协助国内26
家芯片设计业者。
对台湾相关产业来说,在地缘政治风险中把握机遇,趁势全面升级,才是保持竞争力的关
键。
AI仍是盘面主流,一支独秀
而投资人关心的是,涨幅已高的半导体和AI概念股,在2024年还能进场吗?
本次采访中,几乎所有投资机构、经济学家均认为,AI与半导体类股的成长态势明确,“
钱景”值得期待。由于科技产业库存调整将告一段货,当客户重启订单循环后,便会迎来
景气复苏。
国泰投信投研团队指出,若AI成为人类密不可分的技术,AI的时代就会来临。以AI服务器
为例,像是AI芯片、ABF载版、ODM组装、IP硅智财、HPC高速传输、散热等重要产业,台
湾在供应链皆扮演重要地位,在AI盛世下,台湾可望成为最大受惠者。
野村投信e科技基金经理人谢文雄也正向看待AI类股近期股价修正,他分析主要在于短线
融资余额暴增,市场筹码面凌乱,反而造成股价波动。
谢文雄指出,修正一方面让市场筹码沉淀,二方面可让市场重新检视基本面,趁股价变得
比较便宜时,加码那些真正有潜力的AI概念股。
长线来看,AI仍具长线趋势,产能出现瓶颈也不是个议题,随着2024至2025年各大企业资
本支出持续增加,供不应求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总体而言,AI族群仍是盘面主流,未来三至六个月,甚至一至两年的看法,都是正向的,
预期半导体、AI相关设备需求及供应链,在中长期将维持强劲增长,只要股市回档,都是
长线布局的契机。
心得/评论:
研调机构顾能预估今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可能下滑
明年半导体营收有望回升16.8%,内存营收更预计增加66.3%
继续加码半导体、AI跟内存产业放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