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一个月前就有人粗暴的分析过了。
转贴主要内容:
这则股市新闻(鸿海),你的心得? 1
鸿海电动车 3月上路
个人是不甚精确的非业内人士,一般散户的角色,但不同的思考方式,提供各位关键所在
,而不只单方面接收市场给的讯息。
节录报导内容:[刘扬伟认为,鸿海毛利率要从既有的百分之五至六提升到百分之七,可
靠内部数位转型及提升零组件的销售,但要从百分之七提升到十,势必要靠新产品推升,
随着鸿海电动车三月正式上路,并陆续贡献业绩,未来鸿海毛利率百分之十的目标可期。
]
我的心得是:
在既有的业绩毛利基础下,要新增加多少高毛利的电动车营收才能将鸿海整体毛利提升到
百分之十?
这算术问题,我们尽量以宽容、不复杂化的不精确角度来计算即可。
首先,我们先假设MIH的垂直整合能有效降低成本,让电动车有如特斯拉般水准的终端销
售毛利30%,然后MIH的高级代工模式,可以拿到终端销售毛利的60%水准,剩下的40%属于
终端品牌厂,毕竟目前而言,MIH代工模式中,鸿海出的力跟关键性要比终端销售的那些
品牌厂高很多。
也就是说终端销售,每卖出一辆车,我们假设有30%乘60%等于约18%的毛利属于鸿海的MIH
平台。
现在开始反推:
1.鸿海目前年营收约6兆,毛利算已达到7%好了(宽容角度),要新增加多少18%毛利的终
端销售营收(假设为X),能让整体毛利提升到10%?
X18%+6兆7%=(X+6兆)10%
得出终端销售营收X=2.25兆
2.每年要卖几台电动车,终端销售总额能达到2.25兆?
以Model C算100万来看,每年是225万辆规模。
3.特斯拉2021年的交车量是93.6万辆,全球电动车销售量650万辆,其中中国大陆320万辆
,超过一半。在2022年底中国大陆新能源车补助退场以后,电动车的成长影响如何目前未
知。
上面的数字各国先进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花了几年时间达成?
请问鸿海MIH每年的225万辆规模愿景要花几年?要靠哪些市场?
美国皮卡?印尼gogoro合作?台湾裕隆的纳智捷品牌?泰国PTT?还是已成电动车红海的
中国大陆?
结论:
加速的方式或许除了力推电动车新营收以外,原有6兆的营收部份,同时再尽力割除毛利
过低的营收,就可以再降低难度。
其他F3.0措施当然也能帮助缩短这个进程所需的时间,不过本篇讨论是专就新闻内容的电
动车来看。
因为这样的算法推估方式过于粗暴不精确,也欢迎有相关业内经验的读者,能在留言指正
,提出较精确的反推估算方式,不胜感激。
转贴出处:
https://vocus.cc/article/620a6dd6fd897800015a34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