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50847 (YA)》之铭言:
: https://i.imgur.com/1eF8Xbt.jpg
: 华银居然1400元!!
: 我怎么有印象股价破千都是在77、78年那个年代
: 当年有一张华银真的是超级好野人了
: 还是当时股价单位不一样呢?
不一样。这方面资料你要找证交所营业细则,不过你要去图书馆找了。
股价面额(元) 交易单位(股) 最小跳动点(元)
1~4 1000 0.01
5~9 1000 0.02
10~49 100 0.05
50~99 100 0.1
100~199 100 0.2
200~499 100 0.5
500~999 100 1
1000(债券) 10 2
1000~1999 10 2
>2000 10 5
基本上现在已经不可能找到细部的分时成交资料了。
不过你从营业细则的制度结构中可以发现,以今日的我们熟悉的股票市场来看
在民国63年的证券市场,理论上会是一个零股混合市场。
由于交易单位并不一致,所以会有很大的投机性与风险。
以最极端的华银来说,它是1460元。假设你买了10股,在不考虑手续费与证交税下
(顺带一提当时证交税是0.3%,但我实在懒得算,有心者可以自己带入)
1460 *10=14600元
然而假设它跌落到998元,那你持股会变成不够在盘中交易的零股。
你要嘛就是打电话给券商,看每日盘中休息时能否卖掉,但实际上这块是跟乙种经纪
人的有钱人对做的,乙种经纪商会提供流动性,但会有1%的点差,也就是说实际上成交
会是998*0.99=988元,乙种才会成交买进,你不要点差成本,那就是放著变长期投资....
放到现在变华南金(2880):20.9元。
不过在999元以内的股票,由于交易单位不会变动太大,所以不太会有上面的流通性陷阱
再考量交易单位,你会发现其实当时股价成交量还算满活跃的。
特别是整个竞价制度是你打电话给券商,券商的营业员再填写申报单,再挤进一群营业员
聚集的专柜池,给专柜人员。然后你要跟所有申报单排队,挤进人工的五档(你看不到)
专柜再由你的委托价与时间顺序进行搓合成交,成交后才会再叫你来签成交单。
然后营业员再电话回报券商,券商再电话回报给你....
以现今来说会觉得这种书面往返交易流程很慢,但这其实算快跟稳了。
因为更早,也就是民国61年以前是你要挤进去专柜,看现在轮到你要的股票竞价了没
例如你要买远东,营业员要等到轮到远东竞价了,再向专柜像个疯子比手势大喊
“远东!7.5元!1张!”,专柜复诵你的委托单,然后等其他营业员也大喊卖单而成交。
由于口头申报制度股票是一档一档慢慢排队竞价的,所以更早的股票价格会动更慢。
这种缓慢交易制度下还能有报纸上的交易量,以交易效率来说也算满热络了。
顺带一提63年还没有标借制度,所以很遗憾你不能跟券商融券放空。
自然也不可能有资券当冲的行为,你就只能做多还有做波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