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阳明为何拖了一年多还无法下单造船 官股

楼主: bamama56 (bamama)   2021-12-14 07:56:43
原文标题:
阳明为何拖了一年多还无法下单造船 官股身分是最大束缚
(请勿删减原文标题)
原文连结: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45530?redirect=1
(请善用缩网址工具)
发布时间:
2021-12-14 02:10
(请以原文网页/报纸之发布时间为准)
原文内容:
记者张佩芬/台北报导
在全球主要货柜船公司都已经造了好几轮船,买了好几批二手船,
阳明海运的购建船舶计画,却整整研究了一年还没有出手下单,
让阳明资深船长急得建议干脆把公司给卖了,钱缴国库。
业界资深高阶多认为,阳明的官股身份是最大的束缚,
政府对过去造船时机不当造成累亏所采取的究责行动,也出现后遗症。
两家海运承揽公司负责人都指出,民间船公司造船、买船都是老板说了算,
董事会成员都是老板请来的,不会有太多意见,
但是阳明不一样,董事会成员一直在变,
政府派来的董事,法律、财务专业是有,但缺乏海运专业,
传出阳明所提的造船报告,董事一直在要求补资料,
也就是阳明一直要帮董事们“上课”。
另阳明过去造船、买船选在高点,造成后来长期的亏损,政府要求究责,
还有总经理、副总经理因为租船条件被认为处理不当遭到处分,
让经营团队不敢轻易下决定,而偏偏这一波船价是节节升高,
想等看看船价是会下降,没想到越等越高,
而阳明已经取消执行长职务,没有能坚持造船计画的领导,只能等著董事会做集体决定。
购买二手船部分,民间公司可以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一定金额内直接购买二手船,
阳明董事会做不到,以阳明的决策过程,等决定要买了,
以目前市场的热络程度,船早被别家船公司买走。
另阳明是货柜船公司,不像散装船公司主要是做船舶出租,
可以一次仅造1、2艘船,分批分年造,达到分散造船风险目标。
经营货柜定期航线,欧洲线需要11-12艘船,美西线约需要6艘,
一下单就是大单,除非是亚洲区间航线,很难一次只造个2、3艘。
有一位董事长写下他对阳明船长建言的看法,以下是主要内容:
这位李船长很用心建言,值得肯定,我不以为然是指他虽然建言,
但应该先探讨阳明体制的问题。
谢董(谢志坚)之前两任董事长花时间在处理政治问题,显得对公司经营不够用心,
而实际上那时市场也实在很差,就是神仙也无能为力。
现在的市场则容易经营得多,通通都可以赚钱。
不过不是赚钱的董事长就可以随自己想法经营阳明的,这受限于几个因素:
1. 他不是老板,做决策须层层呈报。
2. 上级长官多是外行管内行。
3. 受到太多政治干扰。
此时看到市场大好,但等决策下来时,市场已经变了。
试想谁愿为此推动并负责?自找麻烦?
谢董很不一样,他在长荣那么多年,干到副总裁,经验和阳明完全不同。
而且他超有使命感,体力好,也简直拼了命在改造阳明。
然而在最艰困的时期,为了公司的亏损和资金需求要去拜托主管长官、民意代表,
情何以堪?他又不是老板。
谢志坚在位四年期间带给阳明海运脱胎换骨,他卸任以后能否延续,令人担忧。
之前阳明对总经理、财务长和企划部主管的处置也很不恰当,该负责的不究责,
简直是找人代罪。此事其实很伤谢董。
郑董(郑贞茂)来自不同背景,而海运是比较特别的产业,
且阳明海运规模这么大,他需要多一点时间了解。
至于李船长说不如将阳明卖掉,也有暗指卖给某公司,但事情不这么简单。
国家必须有船队,是为国家安全考量。
另体制差异那么大的公司在一起,也不可能实现,而台湾政治恶斗更令人难以忍受。
最后李船长帮海员争取的部分,最近听郑董的演讲,我相信他会适当处理的。
如果能建议的话,他应该就李船长所提事项,召开相关主管会议,做深入了解。
另我希望他能做久一点,更换太频繁是有害无益的。
心得/评论: ※必需填写满20字
官股有官股的考量
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俗话说的好 多做多错 不做不错
还是点个灯压压茎吧
作者: varbutterfly (varbutterfly)   2021-12-14 08:13:00
最近ㄧ直黑阿明,真妙……阿荣跟阿海呢,赶快利空ㄧ起连发
作者: leo921080931 (小饱)   2021-12-14 08:33:00
好 今天跌停
作者: DudeFromMars ( )   2021-12-14 08:43:00
越烂越涨好吗
作者: Barbarian123 (空白)   2021-12-14 08:44:00
可以买新大楼增资点灯 不能买船??
作者: outofsurviv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2021-12-14 10:57:00
没政府阳明早倒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