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 麦当劳薯饼卡在海上!“得船、货柜者得天下”,解密百年一遇航运热
(请勿删减原文标题)
原文连结: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720728
(请善用缩网址工具)
发布时间:2021-09-04
(请以原文网页/报纸之发布时间为准)
原文内容:
进麦当劳点早餐,熟悉的“薯饼”从菜单上消失,这不是因为麦当劳不卖薯饼,而是全球
日益严重的“塞港”问题,让薯饼全部卡在海上。
麦当劳解释,由于全球海运状况不稳定,所以先做出暂停提供薯饼的决定。实际上不只是
薯饼,其他肉类、海鲜制品也都卡在越南的港口无法出货,接下来菜单上受影响的商品,
可能更多。
今年以来,航运股价大涨,平均涨幅都有250%以上。以长荣(2603)为例,去年8月股价
仍在13元上下,今年7月一度来到233元高点,8月的股价下滑到121.5元,变动如同海上巨
浪般剧烈。
不只台湾航运三雄股价飙升,全球航运龙头马士基(Maersk Sealand)、赫伯罗特(
Hapag-Lloyd)8月股价也来到历史新高。
需求暴增、港口效率不彰,牵动航运股大涨
这波航海王股票奇遇记,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股全球等级的现象,背后反映出2大原因:
航运界货运需求爆增、港口效率不彰,导致运价暴涨,带动获利提升所致。
最好的例子是台湾航运三雄(长荣、阳明(2609)、万海(2615)),2021上半年税后纯
益加总达1,709亿元,创下史上最好成绩。台新投顾资深经理乔慕恩指出,其实全球海运
运力仍是超过全球需求的,因此问题并不完全在船不够、货柜不够,而是港口物流运效率
变差,所导致的大塞车。
疫情期间,有些码头工人、拖车司机染疫,导致人力非常吃紧,一艘货轮靠港后,从卸货
、货柜运输,一路抵达终点的仓储,整个运输流程都慢了下来,影响到后面要进港的船只
,最后使得港口大塞车。
货运量增加则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国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与各项纾困方案,推动经济
复苏、带动防疫物资及民生用品等需求。再加上今年疫苗施打率上升,各国经济活动逐渐
解封重启,让货物运送需求飙升。
除了疫情,今年天灾人祸也特别多,今年3月,长荣的长赐轮(Ever Given)在苏伊士运
河搁浅卡住,全球近3成的货柜轮,每天都必须经过这条运河;7月时欧洲爆发严重水患、
东南亚国家疫情变严重,再度面临停工、封城。
船运咨询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执行长John Manners-Bell在《金融时报》中指出
,过去一年港口基础设施已不堪负荷,疫情更加凸显港口急需投资,这些因素全部碰撞在
一起,让全球塞港状况更加恶化。
假设一艘货轮本来10天可以跑一趟,现在则要拉长到13天,一个月可以运的趟数减少,一
家航运公司能够吃下的总货物舱位数也会降低,导致供应链大乱。长荣海运总经理谢惠全
在股东会上分析,港口塞车导致货柜供给调度不及,在“一柜难求”情况下,运价自然涨
高,造就海运产业今年以来获利、股价表现大爆发;且在Delta变种病毒肆虐全球情况下
,“塞港恐怕会成为新常态。”
回顾历史脉络,更能体会2021年的航运奇蹟有多特别。
航运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产业之一,早期的货船是将货物装在货舱中,但这种方式有不少缺
点,除了每个货物大小不一,无法有效率填满货舱所有空间,船靠港后,码头工人需要在
岸上盘点货物、重新装箱才能运到目的地,效率并不好,运费也很贵。
“货柜”在1950年代被发明出来后,由于格式统一,可以有效率地层层堆叠,到港口后也
方便快速转移到火车、卡车上,且不需要再分装,让大量制造的商品,可以低成本地运输
到世界各地。
航运怎么运作?解析商业模式、航运业角色关系
不过,航运产业本身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历经10多年的低潮。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全球贸易规模达到半世纪以来低点,在规模经济压低制造成本影响下,货轮愈造愈大,
使得全球运载力过剩,运价、获利都无法冲高。
要进一步看懂这波航运奇蹟,则得讨论货船类型与商业模式。
海运货船大致可分为“货柜轮(Container Ship)”、“散装货轮(Bulk Carrier)”2
种,货柜轮是运输家具等工业制品,会有固定的航线跟航班;散装货轮则是运输如煤炭等
原物料,不是以货柜来装运,也没有定期的航班跟航线。
台湾的航运三雄都是主攻货柜轮生意的公司。而货柜轮与散装货轮的商业模式,又可分成
自营(自己买船)、租船两种。
自营是指航运公司自己买船,船上有自家的驾驶、船员负责开船,透过跟客户收取货柜运
费来赚钱。
租船则指航运公司不需自己经营每艘船,若旗下船队有很多艘船,可将一部分租给其他航
运公司,透过“收租金”方式赚钱。好处是收入稳定,缺点是赚钱机会受限。
目前全球前10大航商(包含台湾三雄),旗下自有船、外租船都有,只是数量的比例不同
而已。
国泰证期顾问处经理蔡明翰说,租船合约通常是签1年甚至更长,期间运价飙升,无法直
接反映在获利上,若运价持续上扬,要等到合约重新签订,租金才能上调。
蔡明翰表示,每一家船公司会根据自己的营运优势评估,“两种营运模式没有绝对好坏。
”
台湾航海王强在哪?两大指标看懂如何观察
事实上,分析一家航运公司表现除了财务数字外,主要可以参考运量、运价两大指标。
国际上使用TEU(20呎标准货柜)来做为运量单位,指的是一艘货船可以运多少20呎货柜
,一家航运公司能运送多少货柜数量,概念接近工厂“产能”,会影响到市占率;运价则
关乎到该公司的营收跟获利表现。
从指标性的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Freightos Baltic Index, FBX)来看,今年7月时,
因为发生欧洲水患,导致货物无法顺利送达港口,国际运价就飙涨到10,176美元,带动长
荣7月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台湾是海运强国,根据航运市场研究机构Alphaliner排名,长荣(第7)、阳明(第9)、
万海(第10),运量都在全球前10大,三雄运力合计约占全球9.8%,约244万TEU(20呎
货柜)。
乔慕恩表示,全球有强大航运商的国家,都曾是某个时代的制造业出口大国,因为制造业
茁壮,本身有一堆货可运,造就经济成长,像在欧洲国家工业化的早期,诞生了马士基(
Maersk Sealand)等航商;到后来的台湾、日本,都曾因为是制造出口大国,因此有成熟
的海运产业。
航运业资本投资很大,一艘货船少说要几百亿美元起跳,背后还要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因
此除了并购,很少会有新竞争者的加入,这也是航运业的特别之处。
如台湾三家航运业者,各有不同的优势与特色。长荣是台湾规模最大的民营航商,主要经
营美国、远东长程航线;亚洲到美国的航线,长荣市占就达4成。阳明同样专攻欧美长程
航线,比较不同的是背景有官股色彩。
万海则专攻亚洲航线,拥有全球货柜航运公司最多、最密集的“亚洲”市场航班。然而今
年开始,因为看好美国解封所带动的消费能量,万海今年3月宣布,要砸下15亿美元订购
13艘13,000 TEU的大型货轮,开辟亚洲到美东航线。这也是万海成立56年以来,首度开辟
美东航线。
随着股市变化,航运股价逐渐回归修正,未来航运股的观察重点将是如何“降低每货柜的
载运成本”。
“大船当道”时代来临,各航运公司纷纷开始下订上万TEU的巨型货轮。当一艘船可以载
运的货柜数愈多,每个货柜的载运成本就会下降。规模经济将是维持获利的关键。
乔慕恩分析,大船的优势是一次可载大量货物,但营运上易受全球景气影响。像万海的船
型较小,虽然载的量少,却可透过灵活调度维持获利。
至于环境面,短期内全球航运业者需面对的挑战依旧是塞港,以及运能持续供不应求。
“得船、得货柜者得天下。”航海王股价奇蹟能否续演,还得看时空环境与股民热情在不
在。而百年一遇的航运热现象,至少让台湾人看见本土三雄在产业里的硬实力。
心得/评论: ※必需填写满20字
长荣 = 卧龙?
阳明 = 凤雏?
万海 = 司马懿?
现在货柜演到哪了?
从新闻推测还没到三顾茅庐
那表示后面还有很长的戏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