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为何大力整顿科技巨头?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07-10 21:11:50
原文标题:
中国为何大力整顿科技巨头?
原文连结:
https://p.dw.com/p/3wJ28
发布时间:
10.07.2021
原文内容:
多家中国科技企业遭遇当局审查之际,网信办又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讯息运营
者赴国外上市须审查。中国政府为何对这类企业连出重拳?
(德国之声中文网)
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近日遭到北京监管当局重拳审查,多家中企随后
取消赴美上市计划。周五(7月9日)中国国家网络讯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发布公告
,“滴滴企业版”等滴滴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讯息问题”被要求下
架。路透社指出,这是继此前监管机构要求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后,中国对滴
滴出行的进一步封杀。
周六,中国网信办在其网站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
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包括了“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讯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
,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等内容。
《华尔街日报》当天也援引知情人士报导称,中国政府刚刚宣布的将加强对海外上市公司
(尤其是在美上市公司)的跨机构监督,并收紧未来海外上市规则的行动中,中国网信办
将发挥主导作用。该报指出,“该机构影响力上升意味着,中国政府想要解决监管机构之
间缺乏协调的问题”。
对此,文章举例称: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上个月进行大规模首次公开募股交易前,各监管
机构发出的讯息就不一致。该文接着写道:“对于未来的海外股票发行交易,网信办可能
会对被视为威胁中国安全的发行计划予以阻止。”
反垄断和掌控权
《华尔街日报》还认为,这也凸显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断加强的控制民营企业部门的努
力,尤其是那些拥有海量宝贵数据的科技公司。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不间断且很可能继续扩张的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加强对大型网络
企业及其数据处理方式的监管”,德国波昂大学全球科技政策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梅飞虎
(Maximilian Mayer)向德国之声分析:“正如欧洲的反垄断监管部门加强对亚马逊、谷
歌、脸书、苹果等科技企业的监管一样,中国当局也希望管制有能力收集大量用户讯息,
取得市场中绝对优势地位的平台类企业。
当然,除了数据安全,中共也关心数据掌控权的问题,梅飞虎举例说:“中共在100年内
发展了逾9000万党员,而腾讯十年前推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式——微信现已有12亿多的月
活跃用户。这也意味着,腾讯掌握的实时数据比中共还要多。”
国家安全和领军人物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DGAP)亚洲项目的中国问题学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向德
国之声表示,中国在看待其经济问题时,会优先透过国家安全的视角。她猜测,北京加强
对科技企业的监管也可能与中国不希望其人民的数据最终落入美国安全机构手中有关。滴
滴出行在美国上市很可能加剧了这种担忧。
不仅科技公司遭遇重创,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自身也感受到了政府重拳的力量。首当其冲的
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2020十月下旬马云高调抨击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不久后,阿里巴
巴的金融业务——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被中国监管机构叫停。马云随之淡出公众视野。今
年4月,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又对阿里巴巴开出182亿的天价罚单。马云现在虽然重新现身
,但有媒体观察马云变瘦了,面露疲态,引起各界揣测。
还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亿万富翁也选择离职。例如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负责
人张一鸣和新兴网络购物公司拼多多董事长黄峥。他们辞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数行
业观察人士认为来自国家领导人的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共释放的讯号具有多重意义,”梅飞虎解释,一方面,中共想明确要求企业必须服
从党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关乎企业领导人本身,因为这些人在中国往往颇受追捧。他
们现在应该比以前更谨慎地处理他们所掌握的数据。 ”
市场脱钩加剧?
中国政府对科技公司的整顿行动也引发了反弹。例如,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BlackRock)表示,他们将暂时避开中国那些占主导地位的超级科技巨头,要过相当一段
时间才会建议投资者买入中国大型科技股。该公司投资组合经理Lucy Liu 解释,监管将
在“几年内”继续困扰投资者。
美国的公司也受到中国政府措施的影响。例如,苹果公司就持有滴滴的股份。德国外交关
系委员会的狄雨霏写道:“投资中国数据公司的投资者面临非常明显的风险。政府总是会
想方设法地掌握对数据的控制权。”
这些讯号虽然令人望而却步,但是波昂大学的梅飞虎认为,中国市场不太可能与世界脱钩
。“因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人们根本无法抵挡继续在那里投资的诱惑。”
心得/评论: ※必需填写满20字
节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草案部分内容:
第十条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活动、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
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风
险;
(六)国外上市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国外政府影
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
(七)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数据安全的因素。
大概看来,未来在美国股市中,不会频繁地见到中概股的出现了吗?
至于在中国方面的监管机构之眼中看来,想法就是“一切都在步步惊心,总不能让美国掌
握到关键技术”之类的概念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