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 NIO-US美股ADR 蔚来(六)电池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1-01-04 01:24:29
前情提要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09600990.A.C7D.html BMS
1. 标的:NIO-US
2. 分类:心得
3. 分析/正文:
(二)蔚来电池技术的发展
在谈梯度利用之前,先花点时间科普电池技术,毕竟谈电池梯度利用,
不讲电池技术的进展,有点瞎子摸象之感。
顺便预测蔚来将发布的150度电池包的技术路径。
1.电池小科普
在谈蔚来的电池技术之前,先做些常识普及。
目前电动车电芯的正极主要有两种材料:磷酸铁锂(LFP)与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常听到什么NCM/NCA811,前面是取元素符号的第一个英文字,
后面是比例。
NCM,分别是镍(Ni)、钴(Co)、锰(Mn),NCA则是把锰换成铝(Al)。
811就是镍80%、钴10%和锰/铝10%。
为什么811容易自燃?这是由三个元素在电芯中的作用不同所决定。
镍:提升电芯体积能量密度
钴:稳定结构,延长电芯寿命
锰或铝: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材料安全性
可以看到811的能量密度高,但稳定性跟安全性欠佳,如果热控制做不好或
短路,容易热失控,电池自燃就发生了。
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低,但较安全,充放次数优于三元锂,价格更为便宜,
不过在低温环境下,SOC会雪崩式下降。
而电芯的形状可分为三种形式,优缺点如下:
https://imgur.com/I9Ne4sR
目前电动车电芯用圆柱的,主要是特斯拉,大多电动车电芯用的是方形
(包括蔚来)。
圆柱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虽高,但电芯排列天生会有较大空隙,注定模组后的
效率较低。
以特斯拉的Model 3长续航版(77度电池)为例,特斯拉电芯的单体能量
密度是257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只剩161Wh/kg,效率只有63%。
虽然单颗圆柱电芯价格不高,但连接成串,对电池厂工艺要求很高,况且为
防止热失控,需要的绝缘与散热组件很多。
要监控电芯,需要很强的BMS调控能力,目前特斯拉BMS技术领先全球,
才敢用圆柱电芯。
软包大多用在手机居多,因为形状自由,模组的单位能量密度理论上可以很高,
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使用车型很少。
蔚来推出的100度电池包,技术并没有太多革新之处,但对150度电池包的开发
很重要,许多尝试是替150度电池包铺路。
因此猜测150度电池包的技术路径,要先看100度电池包究竟改良了什么?
2.首先改良了模组的能量效率
采用CTP(Cell to PACK),将本来的小模组变成大模组,原本蔚来的70度电池包
有32个模组,100度电池包只有12个模组。
蔚来官方宣传体积利用率提升19.8%、能量密度提升37%和配件简化40%。
简单讲同样能量密度下,更省钱了。
原本70度的电池包,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是206Wh/kg,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只剩136Wh/kg,单体能量密度只有特斯拉的80%,模组效率却只赢特斯拉5%,
可谓惨不忍赌。
改成12个模组后,体积利用率的增加跟减少的配件,都能增加模组的能量密度。
原本被配件占据的空间,现在能塞入更多电芯,重量增加却不多(多塞的电芯
要减去原本配件的重量,才是额外增加的重量)。
100度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变成186Wh/kg,模组效率提高到80%左右(70度跟
100度电池包采用的三元比例很相近,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差别不大,但电压
往上提升,能量密度也跟着升高)。
模组效率到80%,之后再靠模组优化的进步空间有限,想达成150度电池,
要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3.高镍单晶的试验
要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镍的比例提高,可是比例提高,
安全性有很大疑虑,蔚来自燃差点把自己也烧掉,对安全深有体悟。
要把镍堆高,可以,但一定要安全,蔚来经不起再烧一次。
所以100度电池包特别强调安全,很多改良针对安全进行,此处对150度
电池包发展最重要是──采用单晶。
单晶技术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结晶过程控制的区别,量产较为容易,
而单晶的三元前躯体合成比多晶复杂,价格较高。
在三元材料比例相同下,单晶的克容量(mA·h/g)稍低于多晶,但单晶电压
可以更高,整体上两者能量密度相差无几。
蔚来采用的高镍55(镍55%、钴12%、锰33%)跟普通的NCM523有何不同?
首先是镍的比例略高于NCM523,多了5%,能量密度会略微提升。
不过镍的提升不是那么重要,重点是钴的比例大幅下调,达到接近NCM811的
水平,为之后无钴高镍的电池发展试验。
单晶比起多晶有什么优势呢?
(1)更加安全
由于单晶的库仑效率比多晶高很多,界面稳定性更好,并且在高电压下的
产气极少。
https://imgur.com/ngJlyVY
越能抑制副反应发生机率,也就减少危险的机率。
并且单晶峰值温度比多晶高,热稳定性更好。
(2)循环性能更好
单晶经历充放电循环衰减比起多晶低很多。
摄氏40度下,单晶NCM523电池经过3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有98%,
多晶NCM523电池只剩92%。
摄氏55度下,单晶NCM523电池经过3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在94%以上,
多晶NCM523电池已经不足85%。
充放次数越多,差异越大。
https://imgur.com/Nv9fYwu
既然有这么多优点,技术难度也不高,为什么各家厂商不全面采用?
因为单晶材料高电压状态下,有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高电压造成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压力提高
会形成表面缺氧(电解液产生的副反应)和晶界缺陷(界面阻坑增加)。
另外,单晶应对界面压力时,会导致不同单晶颗料取向不一致,可能会使
正极的晶体结构改变,产生不可逆的体积热膨胀。
可以说这问题没解决,单晶的高电压优势等于废了,况且在热膨胀可能发生的
前提下,其他优势荡然无存。
既然正极的单晶没法动,那只有动电解液的脑筋了。
4.电解液的解决方案
当前电解液的溶质主流是六氟磷酸锂(LiPF6),具有溶解度高、导电性好和
电化学较稳定的优点,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锂盐,简单讲就是性价比高。
但LiPF6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1)热稳定性不佳
LiPF6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五氟化磷,会使溶解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等副反应,
影响电池安全性。
低温下易结晶,使SOC大幅下降。
(2)对水很敏感
遇水容易水解成氢氟酸,氢氟酸还会反过来促使LiPF6水解,水和锂会生成
氧化锂,由于氧化锂的低电子导电性,它的积累会造成电子的阻碍。
这会导致电导率下降,使电池的电容和循环寿命变差,更严重会使电池过充,
进而产生大量气体,当电池无法排出气体到临界点,便会爆炸。
LiPF6的缺点对单晶是不可忍受的,一定要寻找相对应的替代品。
这时,双氟磺酼亚胺锂(LiFSI)横空出世。
LiFSI拥有全面辗压LiPF6的性能,导电率跟热稳定性比它高,又耐水解,
此优势使LiFSI在电池循环寿命、高/低温表现和安全性都比LiPF6出色。
唯一的缺点──贵!
LiPF6现在的价格大多在7-10万元/吨,电解液的价格才3-5万元/吨,LiFSI
就算已经大幅降价,一吨也要45万元。
LiFSI在电解液中的比例上升后,还要额外加锂盐使之钝化,不然容易腐蚀
正极集流体的铝箔,这些添加剂的锂盐不便宜,也推升LiFSI的应用成本。
现在大多做电解液添加剂,从原本加0.1%(LiFSI刚量产时,一吨破百万元),
到现在2-10%。
好消息是近期LiFSI的产能会有数倍成长,天赐材料(002709-SZ)、
新宙邦(300037-SZ)和日本触媒(4114-JP),在近期都有扩大生产的计画。
其中以天赐材料最为激进,现有2300吨产能,今年Q3预计扩产再加4000吨,
明年再加4000吨,有望把LiFSI的价格再往下杀。
目前还不知道蔚来LiFSI添加比例到几%,不过有BMS的电化学阻抗测算,
越多数据反馈,会让蔚来对电池包的效能与成本做更好的控制。
不晓得高电压单晶的试验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所以蔚来跟宁德时代合作的
电池包,增加很多安全设计。
为避免热失控的情况,应对LiPF6的热稳定性不佳和水解问题,在电池单体间,
有更好的隔热阻燃材料,还没法解决就利用无障碍烟道,在热膨胀时会迅速利用
压力排烟。
为防止高电压短路,有防高压拉弧的制程,把腐蚀电芯的额外带电去除,
把可能短路之处包覆。
并且有全天开启的热失控传感器(由汉威联合(HON-US)提供),能在感知异常
第一时间主动开启电池液冷降温。
5.150度电池包之后的发展猜测
一旦高电压单晶的测试数据够多,LiFSI随着更大产能降价,会加速更加安全、
电池循环寿命更长的无钴高镍电池包到来。
很可能蔚来的150度电池包到来的时间会比想像的快。
到150度电池包后,蔚来不太会再把心思放在电池身上。
从150度电池包测算,此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已经到280Wh/kg附近,
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到320Wh/kg以上(视模组化效率而定),
已经逼近QuantumScape(QS-US)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下限(380-500Wh/kg)。
况且150度已经足够满足普通车主的续航需求,再高的能量密度电池包,
有,更好;没有,也没差。
有媒体问过李斌,会宣布固态电池吗?李斌兴趣缺缺的带过。
可以表明蔚来对150度之后的电池发展兴趣不大。
作者: backpackertw (初行背包客)   2021-01-04 01:37:00
哥你的NIO 分析写得快比机构报告还长了@@
作者: cuteSquirrel (松鼠)   2021-01-04 02:11:00
作者: backpackertw (初行背包客)   2021-01-04 03:18:00
没睡着稍微跟者把几篇文看了,饼很好可以投资,感谢您愿意分享,电池部分不太懂,但高端定位及二手车市场的商业策略不确定性太大,只能说目前国家政策倾斜,不会倒目前饼要画到国际车厂还太远,各领域中企出去靠得还是低价与相对可接受品质,中企只要能在中国站稳之地就算赢了
作者: changpaokang (吱宝)   2021-01-04 07:22:00
无私分享知识,推
作者: hightech1112 (转山)   2021-01-04 07:3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