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中的Tesla 自制电池生产线应该就位于加州Fremont Kato road 47700号上
https://i.imgur.com/AZGi8Dm.jpg
Tesla 自制电池电池要从2015年开始说起。
在加拿大,有位名叫Jeff Dahn 的电池科学家,他被公认是锂离子电池的先驱
开发者之一。2015年时Tesla 与Dalhousie University 签下了一份为期五年的
研究合作协议,Tesla 将会提供经费给Jeff Dahn 团队进行研究,当时Tesla
也有多位高级主管前去拜访,当然少不了当时的CTO JB Straubel,底下是他与
Dr. Jeff Dahn 的合照:
https://i.imgur.com/19vDxQ0.jpg
在这之前,Dr. Jeff Dahn 与他的团队是与3M 进行合作,并且有着一份长达20
年的合作计划,并且他是加拿大3M 先进电池材料工业研究主席。与Tesla 的正
式5年合作案则是从2016年6月开始。从此至今,该团队以Tesla 的名义申请了
不少电池专利,近期比较有名的就是可以充放4000次的百万英里里程电池:
车辆报废也不用换电池,特斯拉成功申请4000次充放电和160万公里电池专利
https://technews.tw/2020/05/06/tesla-battery-patent/
有了Jeff Dahn 团队这个后盾,Tesla 自制电池的计划才有了基础。要知道当
时Tesla 与他的电池供应商Panasonic 关系还非常好,双方在2014年时宣布达
成合作,Panasonic 当时提出将会投资50亿美元,2016年7月在内华达州的超级
电池工厂Gigafactory 1 正式开始营运,所以当时Tesla 就开始筹备自制电池
与Jeff Dahn 团队合作算是想得很远了。
有了技术之后还要有工厂,虽然有现成的Gigafactory 1,不过在2019年6月份
的CNBC 一篇报导说明了Tesla 在Fremont 另外有一个电池秘密实验室:
https://cnb.cx/2ZF45P0
这个实验室地点就在Fremont Kato road 47700号上,共有两栋建筑,面积大约
是18.5万平方公尺:
https://i.imgur.com/K3sVsQj.jpg
而且这与Tesla 主要的Fremont 整车工厂在同一条路上,只有短短几分钟车程:
https://i.imgur.com/LfLpuRR.jpg
另外Tesla 也在2019年5月份收购了Maxwell,还另外收购了一家加拿大公司
Hibar Systems。Maxwell 的干电极技术对于降低成本与提升电池品质来说非常
的重要,Maxwell 与Jeff Dahn 团队个人认为这是Tesla 自制电池的两大基石。
而Hibar Systems 则是一家拥有电池生产技术与设备制造的公司。
而自从2018年9月Elon Musk 上了Joe Rogan 节目还公然哈草后,Panasonic 与
Tesla 双方的裂痕也逐渐浮出台面。Panasonic 这间日本公司很难接受Elon 这
种公开行为,同时也对于Tesla 一直在要求降价很不满;而Tesla 这方则是不
满于电池产能受到了限制,供应不足影响到了Tesla 的生产计划。
可能也因为如此,Tesla 开始与其它电池供应商合作,并且加快了自制电池的
计划,并且在今年五月开始大量招兵买马,在官网上发布了大量的电池技术相
关职位找人,而工作地点就在Fremont。
另外在今年初时,Tesla 先是向当地电力公司PG&E 申请提高该地点的用电量至
6MW:
https://i.imgur.com/dnDSUO6.jpg
https://i.imgur.com/eT1ChnQ.jpg
在三月份时也申请了许可,加盖楼层扩建,将原先可容纳300名员工的场地重新
设计后变为可容纳470人:
https://i.imgur.com/BzLGMm8.jpg
https://i.imgur.com/4fKym3e.jpg
并且之前Elon 也宣布,股东大会与电池日将会在九月份一起举行,同时还有参
观电池生产线的行程,而地点也同样是在Fremont。
所以这些迹象都显示出Tesla 未来将会在47700 Kato road 上建立属于自己的
电池生产线,而以用电量6MW 来推算,有外媒猜测其电池产能可能可以达到每
年5 GWh 或是更多。
个人猜测,这条电池生产线应该只是试验阶段,未来很有可能视状况扩大或是
在Gigafactory 1 上也建立自制电池生产线。
参考来源:
Dr. Jeff Dahn 的wiki 介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ff_Dahn
Jeff Dahn 团队新闻稿:
https://bit.ly/3gz1U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