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看发现台湾人似乎是普遍内建硬件思维+政治正确思维
想到以前有一群台大的天真小子,觉得104人力银行很烂,功能很差
找了一团菁英团队,做出了功能强大的商职网,spec真的很强比104强很多
下广告夸下豪语说“104我九个月内要打败你”
结果三个月后就倒了
什么叫工业思维,就是过度聚焦于“看得见的硬件”以及围绕在他身上的产品规格
实际上消费者买单的心理学根本不是这样
Christensen言简意赅把消费动机归纳为 "jobs to be done theory" (完成什么事定律)
消费者买单的核心都是具有“完成什么事”的明确动机
比如以麦当劳来说,为什么要买奶昔,是因为司机
“想买个可以长时间一边开车一边单手吃又有饱足感的东西” <- 这是他的真正任务
你不把客户到底什么 jobs to be done 明确的挖掘定义出来
在那边凭空加大奶昔 或是降低价格 对奶昔的硬件规格胡乱改进 对于销量都没有用
后来Christensen帮麦当劳顾问,他发掘出了司机买奶昔真正的jobs是这个之后
就把奶昔的黏稠度弄得更高(可以吃更久),加入小果粒(提高引用惊喜)
并且把流程改进的友善于车辆驾驶 果然马上爆款
回到视讯软件
客户用视讯软件的jobs to be done就是我要用来办公,这是用来降低成本的通讯工具
分析他的竞争优势的时候 第一个要剔除的因素就是政治正确
什么中国渗透 资安问题 他妈的干我屁事
而且都是某些政治脑的外行和竞业嘴上乱讲 事实根本也不是如此
如果A软件的使用成本是10,有人放话说他有中国资安问题
但B软件的使用成本是100,所有人都会用A,然后把特别机密的事自己约定暗语就好了
政治正确没有那么值钱
在商业世界搞政治脑是对自己的脑设下障壁,迟早害死自己
这是台湾的公频常识里愈来愈有障碍、愈来愈不利的倾向
再来就是硬件思维的人很容易只看得到有形的事物,例如以为成本就是价格
免费就没有成本
实际上成本的涵盖非常庞大 隐形成本才是占最大宗的部分
当你的办公团队或教学团队已经习惯zoom之后,乱换软件有非常高的迁移成本
之前Zoom之乱时,台湾的公频里有很多公知说“学新的是有多难”“恐惧于学习新事物”
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根本没有理解到那个迁移成本有多大
教师要全部重新备课,学生要重新训练,会计单位要重新买新软件重新跑流程
还有其他竞品的UX做得很烂,ZOOM是因为UX很好,才能结成现在这么大的网络
形成网络效应之后,护城河的门槛会变得很高
第二就是Zoom的超多人连线,影像是业界最稳画质最好,没一家有能力跟他比
台湾人大部分人是与世界脱节,根本就没有用过
台湾人列的竞品,都是自己和朋友一对一自己试个30秒,觉得好像“差不多啊”
这种东西“应该没什么门槛”
讲这种话前最好记住那个呛声九个月要打败104的井底之蛙 现在人不知道去哪
再来就是软件企业的供应链如何研究他的生产力是一件很谜的事
他的评估方法和硬件工业天差地远
好的程式设计师,生产力可以是平庸设计师的一万倍
好的软件企业组织,生产力可以是官僚软件企业的十万倍
IBM在几十年前早就发现这个现象
这也是微软之前在2010年代为何逐渐没落
袁征带的ZOOM,员工满意度是史上最高,超过90%,不知道怎么办到的
但所有的线索都显示出他领导能力很强,这种领导与组织你最好不要小看他
另外他就是一个华裔美国人,很多台湾的政治脑说他是中国人,这根本就是种族歧视
我讨论整串看下来,再次很有感想
感想就是
第一:台湾人不要去买软件企业的任何股票,科技业买硬件企业的就好
因为台湾这个工业国家,弥漫的常识里真的完全缺乏软件与服务业的sense
你不管买多,或是买空,就算刚好买对,大部分人也都是运气,根本没有看懂
台湾有工业的sense,你去买美国制造业,那是可以同感搞懂的
但你去买软件,你会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第二:台湾人不要出于政治理由买股票
比如因为贸易战或科技战,多或空华为概念股
台湾的公频里充斥太多政宣的平行世界资讯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吃进一点
比如说大纪元当初每天在黑ZOOM 说ZOOM被什么机关什么机关禁用
但ZOOM遭受到基层强烈抗议 解禁之后 大纪元是不会反向再把你洗一次的
于是一堆人就活在ZOOM被禁的平行世界里
真正去现实世界对帐,又有几个人能理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