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资深乡民 也一直受惠本版其他乡民资讯甚多
如果版主不介意 我就借此回复一些问题
首先,我没在写公3也没有计划要写
不写不是因为案例不足,以这3年发生有争议的案子 没有30个也有20个
像我第一次靠公司治理放空赚钱的必翔 或是最近的纬创/纬颖都是
不写的原因主要是主题不够. 这是什么意思?
对读者来说 你们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案例,但其实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
像英业达/英华达 谈的是把赚钱单位切割出去 利用子公司资讯揭露或受公众监督不像母
公司 特定人再上下其手
像万泰银掏空案谈的是台湾背信罪规定不合理以及司法审判效率的问题…等.
近年看起来很多案子发生 但分析背后可检讨的成因 其实大概都已经写过了
例如今年受争议的纬创/纬颖 对我来说就是英业达/英华达 + 乡民提问:四大基金不作为
的翻版而已
如果要写,我就是把同样的东西加在一起重新包装 这对读者并不公平
或是有一些原本有问题 但已经改了的 如复兴航空案的会计师签核意见
甚至更常碰到的 是大家认为是公司治理问题 但我不认为属于这个范畴 例如国巨董事长
前妻卖在高点 (除非是内线交易)
这就是有新的"主题”很困难的原因
毕竟公1+公2 至少含括了38个主题 这应该已经比多数公司治理教科书的内容都要多的多
了
ANYWAY, 接下来"如果"有写作的打算 我可能偏向写一本理论性高一点的教科书
其次,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知道这2本书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1. 为什么叫"公司的品格" . 这是我最常被问的问题
答案是出版社取的. 这家出版社从总编辑到各编辑都是女生.
当时最流行的韩剧 叫"绅士的品格"
于是编辑会议就无异议通过 叫"公司的品格" (我自己取的是"台湾公司治理的23个案例")
2.这本书(公1)最早是要写教科书,案例只是附在每一章后的小故事
没想到后来反客为主,反而是案例为主,理论为辅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翻公1, 有几案篇幅较短, 而且名字取得很像论文名的. 那就是最早期
写的
就这样, 大家如果有一些案例和想法 也欢迎底下留言或EMAIL给我, 如前面说的 只要主
题够多 或许也能再拾笔写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