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连结: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212/1481489/
2.原文内容:
中美贸易战陷入胶着状态,无论三个月后的谈判结果如何,已深深影响着美国华人各方面
生活。除了食品供应商囤货应对,纽约有中餐馆老板也坦言,经营压力愈来愈大,已准备
好涨价,把额外成本转嫁消费者。而洛杉矶华人超市顾客,部份人指明显感受到菜价上涨
,但也有人指购物时不太注意价钱,对贸易战没有特别感觉。
在纽约经营粤菜馆富临海鲜酒家的老板张少明,打开菜单就是一肚苦水,“这碟荷叶蒸双
鸡,材料包括笼仔、荷叶、金针、云耳、酱油、蠔油,必须向中国大陆入货。”从事餐饮
业已经25年的他说,由酱油、食材如鲍参翅肚,以至中式厨具等,价格都急剧上涨。“例
如姜以前卖1.25块(美元、下同)一磅,贸易战后涨到两块一磅。”他估计,受贸易战影
响,整家餐厅开支增加了15%。
目前仍然未有涨价的张少明称,贸易战对餐馆的最终影响,处于“观望”阶段,“我们这
些小市民,只能跟随变革。若挺不下去就要涨价,再之后是倒闭了。”坚持煮出“家乡味
道”的张少明,拒绝以美国材料取代中国货,“我们粤菜最重要是用自己的牌子,美国制
造的酱油不适合我们。这是我们的文化,它(美国)不可能取代。”90日缓冲期如箭在即
,张少明表示,最坏打算是转嫁消费者,菜单标价或会增加10%。
最知道超市价钱的,一定是每天买菜做饭的太太们。在洛杉矶,华人对贸易战的感受各有
不同。不愿上镜的杨太太表示,近月华人超市食品价钱涨了不少,“(敏豆)两三个月以
前都是0.99元一磅,现在涨到1.49块一磅;茄子本来0.8至0.9元一磅,现在涨到1.99块一
磅,最近这段时间,我不知道跟什么有关系,但东西(价钱)涨了很多。”她没有深究食
品是否来自中国,但看价钱买菜,总感觉贵了很多。
每两个礼拜到超市购物的张先生,则没有感到价格有明显分别,他笑言有时还会做特卖,
买两件更便宜一点,“超市很多货品都不是来自中国,有越南﹑马来西亚,中国商品不是
很多。例如这个‘山东面’,上面写着越南文,所以没大问题。”他续指,蔬菜由墨西哥
进口,肉类大部分来自美国,“可能(美国)超市的中国商品会比较贵,唐人超市多从越
南﹑东南亚国家进货,不一定来自中国。”
闫小姐则表示,她平常四至五天才到一次华人超市,没有留意价钱,也没有感觉到东西变
贵了;她认为不涨价当然最好,但毕竟“多少钱都要吃”,东西还是要买。(纽约、洛杉
矶连线报导/沈靖、张紫茵)
3.心得/评论:
如果觉得变贵 可以不要吃
如果真的不吃会死 可以搬回支那
不过这些人一定死不回去住支那
因为支那没人权
被自杀、被消失、被充公、被课重税
还要像gn五毛一样 歌颂天朝 实在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