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主动选股VS. 被动ETF

楼主: eric199199 (Eric)   2016-12-14 11:44:06
无广告好读版:http://eric199199.blogspot.tw/2016/12/vs-etf.html
对于刚开始学习投资的朋友,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我适合做什么样的投资?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不同,时间的运用也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方式适合
所有的投资人,这也是投资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派别、主张!
以下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Mr.Lai对不同投资方式的小小见解~
一提到股票投资,目前市场上主流不外乎分为两大派: 主动选股与被动投资(ETF)
而主动选股又有数不清的操作方式,这里先提目前几个比较常见的做法,
1.存股门(农夫): 这应该是目前许多人选择的投资方式,挑选几档市值大、
生活中可见度高、股利稳定发放等...所谓的定存股,以定期购买的方式来
关闭心理帐户带来的得失心所造成的损失, 就像农夫在耕耘一样,
每年收成作物(股利),作物源源不绝,只是每年收成有好有坏,
基本上只要标的够分散,这样的作法适合没有太大问题,但报酬也像农夫般平稳,
适合没空分析股票的上班族,但这个方法最大的风险就是没空分析,
而在有问题的个股上进行不断摊平。
所以我认为存股应该是一种心法而不是一种方法,如果为了标的分散,不如选择ETF。
2.波段操作者(猎人): 借由透彻的分析与评估,相信短期内某些事情会如预期般发生,
而作出较为集中且偏短期的操作,这样的投资人报酬或损失范围较大,
就像猎人一样,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适合较专业的财报分析者或具产业消息者。
代表人物: 索罗斯
3.价值投资人(树人): 收集各种资料分析后,耐心等待合理价格出现,买进后偏长期持有
就像农夫一样等待著作物长大,不一样的是树人会分析作物品种,作比较集中的投资,
偶尔也会当一下猎人过过瘾,这样的投资适合有能力与空闲研究财报及收集产业资料
且心理素质健全的投资人。这领域不乏许多投资偶像: 巴菲特、彼得林区等...
小结一下主动选股的投资人应具备的能力: 研究财报的能力与空闲,如果这方法不适合你
的话,可以考虑以下介绍的被动投资(ETF)。
ETF简单说就是追踪特定的标的,自动调整成份比例,故称被动型投资,
像是台湾50(0050)、S&P500、VT等分别是追踪台湾流通量前五十大公司、
美国500间企业、全球7500间企业,所组成的ETF,简单地说如果你的资产
想和台湾同进退就是买0050、美国就是S&P500。ETF的特色就是不会倒闭,
以0050为例,在你的公司流通量排到51名时,就会被第50名替补上去。
ETF的优点不外乎是其不受内线消息的影响,除非遇到系统性风险,
否则也不会踩到地雷,缺点就是很无聊、报酬率不会大起大落。
非常适合没空研究股票但又想从市场中投资获利的人!
但也有不少人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操作ETF,那么这就不算是被动投资了。
一提到ETF,大家脑中应该会浮现这两句
“长期来说,没人可以打败大盘”
“九成的基金管理人绩效都输给了大盘”
那既然打不赢,我们跟着大盘总行了吧!
最近也有不少文章指出近13年波克夏的表现是输给美国大盘ETF的,但我认为投资是一件
连续的事,每天报价都在浮动,若以某一年和过去作比较对两者都有失公允。
的确,我认为"长期"来说,没人可以打败大盘,而"规模"如果大到一定程度,
想打败大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巴菲特的波克夏报酬与大盘越来越接近的主因,因为他的
规模够大、时间够长,而早期的波克夏能狂胜大盘可能是其早期资讯流通
不像现在迅速、规模较小、时间不够长,使其所作的价值投资发挥巨大的效果。
看到这里还希望巴菲特迷先息怒,我想波克夏的成功还有许多因素,像是善用浮存金
危机入市、现金增资低买高卖等财务操作。
因此如果把对报酬率作的分析考虑时间和规模,我认为大盘的ETF就像统计中的母体,
当基金的规模与时间越大越长,也就是个体越接近母体,则其表现也会越接近母体。
也就是再过100年,波克夏再大个几倍,我想其绩效会更趋近大盘,但是理财时间不到
百年且规模也不大的我们,应该不用担心这些事。
总结一下
如果你有时间且有意愿学习财务报表的分析,想自己组支明星队,
你可以主动选股成为价值投资人。
如果你没有时间研究,就以存股的心法买0050、SPY(S&P500)或全球(VT)的指数型ETF。
如果你没有时间研究,但又想成为价值投资人,你可以买进巴菲特的波克夏(BRK.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