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外资券商的五大困境…

楼主: DeutscheBank (Deutsche Bank)   2016-08-30 19:37:45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1927305
2.原文内容:
2016-08-30 03:02:35
经济日报 陆行之
过去20年,笔者很荣幸曾任职于日盛、柏克莱、瑞士信贷、花旗、巴克莱等券商亚洲区高
科技及半导体研究部门,并参与外资券商及台湾半导体产业同步萌芽、成长、茁壮的黄金
岁月,带领团队征战并获奖无数。
但时不我与,最近这一、两年,年薪百万美元的研究/销售主管、明星分析师/销售人员
愈见凋零;愈来愈多的外资券商,竟在外资持续汇入买股下,要撤出台湾,转到香港。笔
者在此点出外资券商在台湾的困境,渴望政府和业者能共同提出对策。
一、佣金被砍75%
当台湾各种ETF和高股利基金茁壮,以及公司不断提升研究报告的法令规范,愈来愈多的
外资客户不愿再付高额的交易佣金给券商养研究和销售人员,而透过各种程式交易(Prog
ram trading)或直接下单(Direct Market Access, DMA)来进行交易,因此市场结构从
付0.07-0.20%交易佣金率的高优质客户,逐步转成付0.02-0.05%的低率客户(>70%),这
当然造成券商获利衰退而决定缩减在台业务。
二、45%vs.17%所得税率当然有差
当外资券商能花40万美元请到33万美元价值的驻港分析师,为何要花60万美元请到同样经
验、能力、教育背景和价值的驻台分析师?这是所得税率竞争力的问题,尤当台湾所得累
进税率提高到45%后,外资券商扩编香港,台湾证券人才转战香港已成趋势。后果是我们
损失大量的超高所得专业人才和税收。所幸目前新政府正积极讨论降低专业人才所得税,
以吸引海外人才,并留住台湾人才,笔者以为税率短期内降到30%才具国际竞争力。
三、科技产业没落、MSCI降台股权重
当中国红色供应链利用其掌控的市场优势,高薪挖角获取技术,再配合国内的锁国政策及
缺工、缺地、缺电、缺水的困境,中国逐步蚕食鲸吞台湾科技产业的动能,从品牌、组装
、零组件、LCD、LED、太阳能到IC设计产业,内存及封测产业也将无一幸免。MSCI减台
股的权重、相对地增加陆股的权重,势必促使外资券商在亚洲重新部署,并顺势将高科技
研究部门转往税率较有竞争力的香港。
四、投银部门没落
当台湾好公司渐渐以增加现金股利和进行现金减资为导向,加上产业本益比/价格对股东
权益比偏低,公司透过投银到海外发行股票或可转换公司债的诱因减少,透过商业银行低
利率联贷增加,加上新证券法规禁止投资银行影响并补助研究部写报告推荐投资银行客户
,这些都造成投资银行部门获利衰退并停止对证券部门的补助。
五、法规不符合国际市场惯例
欧美和香港市场允许外资分析师接受媒体采访,台湾不允许;欧美和香港媒体可评论分析
师的报告,台湾媒体不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和券商,公平揭露(Fair D
isclosure)会影响股价资讯给所有投资人,本国法律规定券商,只能将分析师报告传给
签订推介契约之客户及专业机构投资人;香港证期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允许驻港分析
师可同步研究台湾和中国的科技公司,台湾法规不允许驻台外资分析师研究中国科技公司
;大陆券商买下外资券商,却被卡住不能买台湾分公司。
上述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法规限制大网,间接造成驻台外资券商和分析师逐步丧失其亚洲
高科技研究中心的地位,并需券商增加配置高成本的法遵人员配合,那外资券商出走就不
足为奇了。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满20字):
外资券商成惨业!请调降个人所得税救救外资金童!
作者: henry3182001 (台湾加油)   2016-08-30 19:51:00
看到第二点就想嘘,整天只会要求调降所得税台湾对集团商人富人已经够偏颇了还要怎么样不然你去越南排放污染物看看啊,莫名其妙
作者: fantasywater (prepare myself)   2016-08-31 00:21:00
德银发文是德银也要彻了吗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