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两岸工业用机器人产业政策之观察

楼主: Sea5 (Sea)   2016-08-25 09:44:17
1.原文连结:http://bit.ly/2boTizn
2.原文内容:
【两岸工业用机器人产业政策之观察】
图一、全球主要国家工业用机器人密度与两岸机器人数量
近年来,
工业机器人与设备自动化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
不管是半导体、面板、食品、网通…等,
各种劳力密集产业积极寻求更高效率生产方式,
试图以机械化取代大量人力,
让多余资金能够聘请更多研发、管理人才,
不仅降低人力成本也提高生产效率。
全球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发展至今,
已有许多厂商占据重要地位,
包括瑞典的ABB Robotics、日本的FANUC、Yaskawa、
NACHI、MITSUBISHI、德国的KUKA Roboter、
美国的Rockwell Automation、AdeptTechnology、
意大利的COMAU、中国的首钢莫托曼(Motoman)机器人公司、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
机器人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力
机器人虽可相对替人类提高工作效率,但
(1)在传统人力在后端工作流程,以及云端数据分析等工作,仍无法被机器人取代。
(2) 更需要具备经验的管理人员与资深员工,调整最佳化、远距监控与调度机器人,
才能让自动化生产维持稳定。
(3) 机器人在重复与单调的作业,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与流程,但也须搭配视觉辨识,
才能实现与人类相当的“手眼协调”。
───
中国对机器人应用的优惠补贴15~30%
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支持之下,对机器人应用的实施优惠补贴。
广东已启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将从全省159家机器人重点制造企业,
选出重点支持15家龙头企业,并通过建设三个智慧制造研究院,
进行科研攻坚、技术突破。
广东要在搬运、抛光、打磨等劳动力强度比较大的生产环节方面,
率先使用机器人,让工业机器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15年,广东省获得3亿的资金以事后奖补的方式,
对采购机器人的价格,给予15%到30%的补贴;
2016年针对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大陆中央再推出新举措。
大陆国务院2016年8月22日公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
将在6大方向发力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
全面推动营改增试点,
年减税额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并提出要支援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券转股权;
对于目标任务,方案指出要在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016年中国已有77个地方政府推出鼓励发展机器人的优惠政策。
深圳每年补贴7600万美元(24.5亿元台币)支持机器人产业,
广东省2016年也将提供5500万美元(17.7亿元台币)补贴,
其他还有对相关工业园区、
基础设施的投资及补助企业将生产线由高成本人力转换为机器人。
事实上,
目前中国企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70%从国外进口,
而国产的机器人也有70%的零组件是进口。
所以,
中国政府其实是靠砸钱在全球机器人市场拿下高市占率。
中国机器人制造发展的最大技术问题,
仍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无法掌握,
主要是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器这四个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
‘中国制造2025’对于机器人产业规划
为因应劳力成本高涨及人口老化冲击,
中国对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在未来10年内仍将持续增加。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指出,2015年,中国每一万名工厂工人中,
只有36台工业机器人,密度于全球排名第28名,在官方大力推动下,
2020年时,每一万名工人将达150台机器人,排名挤进前10名。
接下来中国发展机器人目标在于提高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组件自制率,
及寻找服务机器人需求的切入点。
需求:
● 预计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
● 预计202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
● 预计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40万台,保有量达到350万台。
2020年目标:
●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
●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 50%以上
● 培育出 2-3 家年产万台以上、产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 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25年目标:
●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 80%以上
● 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及普及应用
● 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前5名行列
● 新一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进入示范应用
2030年目标:
● 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新一代机器人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
目前,中国登记在案的机器人企业已超过500家,
并有逾40家的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挂牌。
现阶段中国自行制造机器人的成本过高,
不利整体产业发展,
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即是要解决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基础薄弱、关键
核心零组件依赖进口、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等问题,期能在2020年同时达到关键零组件
自制化与外销中国制高阶机器人产品的目标。
───
我国从“2015 台湾产业发展愿景计画”到“五大创新产业计画”
2006年经济部启动“2015年台湾产业与科技整合研究计画三年计画”,
其中机器人正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后来随着工业4.0概念,2015年为加速产业创新、加值转型与产业加值化而推动
“生产力4.0发展方案”,接着2016年5月蔡政府就任后,
行政院长林全于7月21日在行政院会听取经济部“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报告后表示,
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是政府五大创新产业计画之一,也是总统的重要政见,
目的是希望让我国成为全球智慧机械及高阶设备关键零组件的研发制造中心。
其中,机器人产业相关智慧技术更是标列的关键技术。
图二、建构智慧机械产业生态体系
───
台湾机器人相关业者
台湾厂商挟半导体与工具机长年以来研发与技术能力,近几年也开始慢慢崭露头角。
机器人概念主要是属于工业电脑类、机械自动化设备及系统。
我国主要相关厂商,如下:
表一、台湾机器人相关业者
公司 主力产品/应用领域
鸿海 整机组装、Foxbot机器人、Peper机器人
阳程 自动化设备
均豪 整机组装
桦汉 工业电脑、运动轴卡
凌华 视觉导引系统、控制器
东元 机器人机电设备
盟立 整机组装
上银 多轴机械手臂
研华 工业电脑
新汉 人机界面
台达电 电源供应传感
鸿海集团宣布旗下富士康部分生产作业实现七成由机器人(手臂)操作,
响应大陆当地的“机器换人”专案项目,
主要是取代脏(Dirty)、累(Difficult)、危险(Dangerous)这类“3D”工作。
同时,富士康表示,以一台机器人成本人民币约10万多元计算,
仍低于三个工人一年人民币15万元的成本,加上机器人使用寿命约三年以上、
运作一年即可回本,也更安全。
鸿海自行发展的机器人部队有4万部,
且包办70%的机械类制程技术,
目前集团在郑州、昆山与深圳等地实现自动化工厂。
其中,
鸿海集团宣布旗下富士康自行研发的“Foxbot”工业机器人今年(2016)将首度扩大中国商
用布局,从“自用”走入“对外贩售”,并以年产量突破1万台销售到商用市场。
鸿海积极发展“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等七大领域,
内部订下2020年目标:富士康在中国工厂要实现30%的生产自动化。
现今,
也开始将机器人商用化、应用到不同产业,并转出口销售至其他国家。
───
结语
事实上,
工业机器人包含许多台湾本土厂商已具备关键零组件技术,
包括:机器人机电设备、传感元件、多轴机械手臂、人机界面等等。
政策扶植智慧型工业机器人,同时也将带动3D视觉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
因应全球人口老化及人力短缺议题,
同时为应对全球工业升级浪潮下的产业合作新局,
台湾提出“生产力4.0”政策,大陆则提出“中国制造2025”,
两岸如何在彼此政策间寻找对接合作契机,避免恶性竞争,成为思考重点。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满20字):
机器人产业虽被看好,不过目前情况来说各国离自订的工业化4.0目标都仍有段距离,
台湾更是刚起步,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