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陆银行赴香港IPO 暴露中国金融的黑幕

楼主: STAV72 (刁民党党务主委)   2016-03-18 21:53:49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3/17/n4665155.htm
2.原文内容:
大陆银行赴香港IPO 暴露中国金融的黑幕
香港股市正曝光中国金融的黑魔法。中国中型银行正越来越熟练的重新包装贷款,让它们
看起来像是低风险投资。(Getty Image)
【字号】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3-18 2:43 AM 标签: 坏账, 投资产品, 金融, 银行
【大纪元2016年03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报导)香港股市正曝光中国金融的黑魔
法。中国中型银行正越来越熟练的重新包装贷款,让它们看起来像是低风险投资。两家国
有银行即将在香港发行的股票IPO(首次公开募股)凸显了这样的“巫术”是如何推动了
盈利增长。
各种投资产品越来越多 钱源自何处?
路透社报导说,在最近几年,中国中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投资
产品。这些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往往是以贷款或债券抵押,但是常常很难
判断到底这些钱源自何处。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各银行发现这个生意比普通借贷更有吸引力。这可能是因为它比
企业贷款要求的资本更少,在约束坏账方面的条款更少。
银行债务工具爆炸
要想知道这个业务已经变得多么火爆,只需看一看中国浙商银行。它目前正在香港进行
17.5亿美元的IPO。截至2013年末,浙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不到30亿美元的债务工
具,比如理财产品。
但是截至去年末,它的债务工具爆炸到660亿美元,占据它的总资产的42%。这些业务的收
入和费用去年给银行带来惊人的80%的税前利润。
浙商不是唯一一个沉迷于投资产品的。正寻求在香港募股12.3亿美元的天津银行也在拥抱
它所谓的“非标准信贷”。截至去年九月份,天津银行的这类未偿还贷款达到190亿美元
,是2012年末的三倍。天津银行的股东包括澳洲的澳新银行。
路透社报导说,中国各银行越来越依赖于这些金融工具而引发出一些风险。首先,它意味
著长期和非流动贷款越来越多的受短期贷款资助,人们对它的信心容易突然崩塌。第二,
它增加了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脆弱性。第三,它也引发宽
松借贷的风险。金融“巫术”极少有好的结果。
中国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 面临信贷风险
CNBC报导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到25年来最弱,中国各银行通过它们的理财产品开始制造
一个风险网络,引发外界担忧金融系统的健康。
散户投资者是理财产品的主要买家,理财产品提供比银行贷款更高的利率。但是投资者往
往并不清楚他们在购买什么资产。银行常常夸大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的质量,却对具体产品
遮遮掩掩。
根据惠誉,理财产品往往投资工业领域以及房地产。所有这些都是经济遭遇产能过剩的领
域。
人们的担忧是,资金被投入到不盈利的行业,到还款的那一天,投资者拿不回钱。届时从
银行到政府等各个环节,都将面临很大压力。
惠誉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有23.5万亿元(3.6万亿美元)理财产品,一年前仅有15万
亿元。银行平均每周推出3,500个新产品。
责任编辑:孙芸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概估IPO规模与股价:
http://goo.gl/nAqYdn
大陆天津银行、浙商银行于本周相继在香港公开招股,计画于本(3)月30日挂牌上市。据
了解,浙商银行计画发行33亿股H股,招股价介于3.92-4.12港元,集资额约129亿-136亿
港元,可望成为香港今年以来首个规模超过百亿港元的IPO项目;天津银行则拟于全球发
售9.95亿股H股,其中在港发售部分约为0.75亿股,国际发售部分为9.2亿股,定价区间为
每股7.37-9.58港元,以中间数计算,上市集资额约74.15亿港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