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 2015 年 Q1 航空双雄就双双提列 原油避险 损失,各吃掉 eps 0.47元与
: 0.62元,而这次 2618 再次提列原油交易损失,主因在,2015 年初提列业
: 外损失后,在3、4月间,2618 认为国际油价低点有限,所以进去 摊平
: 原本的损失部位(原部位并没有停损平仓),结果国际油价一路跌一路摊
: ,以致这次提列的损失金额扩大,假设、如果、不幸、万一…国际油价持
: 续破底,那这业外投资的损失还会持续提损,这个后续要观察…
: 这是 2618 先认列损失,那 2610 呢?
: 最近一堆分析师狂喊航空双雄因为低油价成本降获利会增,这逻辑没有错
: ,但人家就爱玩期货避险又不停损,明明 2015 年初新闻就在那,过了1
: 年通通忘记原油避险这地雷…
: 不过,这边认列的损失都是“帐上”损失,只要不平仓,都不会造成实质
: 损失,就不卖不算赔嘛,而且航空双雄那么大间,钱多底子硬,继续拗单
: 摊平,等原油止跌回升走大多头上涨时,这些帐面损失总有一天通通可以
: 在财报上回冲,所以 长 远 看 原油总是会弹嘛,拗久了就是你的 XDDD
: 人家有钱可以继续摊平降部位成本,你没钱套牢就只有…等死。
先讲几个前提
有些较认真的会去查衍生性商品交易资讯,但航空业衍生商品
还会含有大量外汇部位,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衍生性商品可分类为符合避险会计,与交易目的的商品。
适用避险会计之一般条件
避险关系唯有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时,始应适用避险会计之规定:
a.
于指定避险开始时,有关避险关系、企业之风险管理目标及避
险策略应有正式书面文件。该书面文件至少应载明避险工具、
相关被避险项目或交易及被规避风险本质之辨认,与如何评估
避险工具抵销欲规避风险造成被避险项目之公平价值或现金流
量变动之有效性。
b.
避险预期能达“高度有效”抵销被规避风险所造成之公平价值
或现金流量变动,且此一特定避险关系与原书面文件所载之风
险管理策略一致。
c.
以预期交易之现金流量避险而言,该预期交易必须是高度很有
可能发生且其现金流量之变动将影响损益。
d.
避险之有效性能可靠衡量,亦即被避险项目之公平价值或现金
流量及避险工具之公平价值能可靠衡量。
e.
企业应持续评估避险有效性,且于指定避险之财务报表期间内
均确定该避险为高度有效。
由此来检视
长荣航空于2015年06月已出清不符避险会计之部位,到最新申
报资料 (2015年11月) ,期间并无任何增减。
中华航空2015年01月至11月皆有交易不符避险会计之部位,但
依其损益变化至11月实现与未实现尚为正数1.70亿元。由趋势
推断应该不是原油或燃油的多头部位。
符合避险会计部位去讨论损益其实很奇怪的,因为价格避险会
计部位必定与被避险部位相反,就航空业因为需持续购入燃油
供营运耗用,因此未来需购入的燃油可视为空头部位,因此航
运业会建立多头避险部位,波动与损益如下表。
上涨 下跌 持平
营运成本 增加 减少 不变
避险部位 获利 亏损 不变
净效果 不变 不变 不变
上表未考虑交易成本,若有成本净效果会小赔,利用有限成本
来规避风险。
在原油下跌趋势之下,避险部位能赚钱才是奇怪,就这点来论
避险部位损益来论成败有点莫名。
长荣航空与中华航空的衍生性商品2015年11月损益如下(单位:亿)
不符避险会计 符合避险会计
未冲销 已冲销 未冲销 已冲销 合计
长荣航空 0 -1.35 0 -30.97 -32.33
中华航空 0.87 0.92 0.39 -24.93 -22.73
注意:上表是所有衍生性商品,包含但不限于外汇与燃油
风兰大的心得推论反映出对避险会计的原理误解,避险部位并
不会任意出场,因为期中出场还会多了市场波动率与流动性的
差价反而增加曝险,而被避险部位成为裸部位直接受市价影响
,就避险而言任意停止避险操作才是在赌市场方向。而部位随
时间推进会出场或建立新部位,例如长荣航空于03月时避险部
位已冲销为13.0亿,11月时已冲销64.4亿可佐证。因此心得推
论凹单其时有点过头了。
因为之前有些公司投机衍生性金融商品大亏,因此在公司内控
与法规准则中订立百分比或金额触发门槛,公司揭露部位损益
情形,但现行一般并不是公告整个避险部位的损益,而多是在
外加说明,而使得避险部位被部分未能完全理解的讯息使用人
有意或无意的形成错误解释。
我是期望相关部门应该修改规定,让避险会计衍生性金融商品
揭露不是只揭露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损益,应在揭露整个避险
与被避险的组合损益,以免投资市场错误解读。
就投资而论
公司避险操作降低了公司与原物料间的关联性,也就是原物料
下跌并不能直接反应在营运绩效。
航运业历经高油价而开始避险与燃油附加费等措施,降低高油
价的损失,但也降低了低油价对公司的助益。
避险是利用成本支出来规避波动,而一般公司并不会揭露避险
比例,比例高低要看公司对波动的承受能力与对市场的预期,
并没有绝对。
新闻常常只说片面,投资人要去思考更加全面,而不要见树不
见林。
感谢风兰大的用功心得,让板上有许多讨论,我也认真回这一
篇,让大家认识何谓避险操作,若有不足请各位补充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