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版(图多必看 强烈建议使用):
https://www.ptt.cc/bbs/Stock/M.1437227737.A.BCF.html
"1986年到1990年,台湾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股市牛市。台股从1986年的1000点泡沫式
飙升到1990年2月的12000点,创造了疯狂的股市致富神话。然而在随后的8个月里,股指
又从12000点狂泻至2000多点,泡沫破灭,股市大崩盘,原来人人参与的金钱游戏变成了
无人幸免的噩梦。台湾股民成为这场股市“疯潮”的最终买单者,“股疯”过后,股市暴
富梦终究支离破碎。
1951年至1987年,台湾连续40年年均经济增长达到9%,成为世界之首。劳动密集型的出口
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
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经济的飞发展使谋求更多的财富成为社会热潮,也催生了更多人实
现一夜暴富的念头。类似赌博的博彩活动甚至一度成为社会主流活动,致富热潮也在不断
膨胀。图为1985年2月26日,台北,政府发行的博彩活动爱国奖券开奖,民众挤满了现场
。
除了官方的财富储备,台湾的民间收入也随之大幅提升。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年
底领取到高于每月工资数倍的奖金花红成为常事,从1981年到1987年,台湾国民储蓄额平
均每年递增21.46%,一度占到台湾GNP的38.5%。当时台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更从1比40上升
到1比25元,大量海外热钱涌入,使台湾岛内资金泛滥,对股票市场形成了极大冲击。
1986年,台湾股市在成立25年后,首次越过1000点大关,拉开了高速增长的大幕。投机的
人们逐渐发现在博彩之外还有一种更迅速的赚钱方式。图为1986年11月,台北,投资人在
证券交易所关注股票。
1987年10月1日,台湾股票指数升至4600点,出现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 10月3日,因为
股价上涨过快,台湾当局约谈了台湾主要证券公司负责人。受这个利空消息的影响,再加
上美股崩盘,台指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然而这场牛市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新一轮的“股市狂欢”在股民激烈的抗议之后再度来袭。图为1987年10月16日,台北,
股市行情连日重挫,投资人第三度前往立法院陈情抗议,抗议政府干涉股市。
1987年,在泛滥的资金的冲击下,台湾各种资产价格也随之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
时间内翻了两番,地下钱庄和投资公司的月利息率达到4%,甚至6%以上。巨大的资金流
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1988年1月政府停办爱国奖
券,博彩热度迅速冷却,于是过剩的游资和急于发财的致富心理使投资人大举转入房市和
股市,更有大量资金流入了地下投资公司。图为1987年11月,投资人恢复乐观,证券交易
所内挤满了投资者。
尽管1987年4月在台湾股市还不到4000点时,时任台湾证监会顾问余雪明就曾在多个公开
场合表示“台湾股市跌是不可避免的”“股市再涨就不合理了”,但事实却是从1988年开
始,台湾股市进入了疯长模式。 1988年6月,台指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
涨到8000点,2个月时间里连涨3000多点。图为1988年3月22日,日盛证券营业厅内的股市
投资人。
1988年6月9日,台湾股市大放异彩,一举冲破五千点大关,在五彩缤纷的气球助阵下,号
称"破天价"的指数让投资人雀跃不已。
1988年8月9日,台北,股市十日以七千一百廿点零九收盘,创新股市高峰。
就在人们认为股市即将冲破一万点大关的时候,台湾当局对股市开始了第二次调整。
1988年9月24日(周六),为抑制股市泡沫,台湾财政部门负责人郭婉秋宣布,自1989年
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这项收税原本月1985年被取消。尽管税率只有千分之三,但台
指还是出现了狂降的势头,指数从8813点连跌19天到4645点。图为1988年9月29日,台北
,多达七百名股票投资人包围财政部,要求见财政部长郭婉容,对股市动荡表示抗议。
当局的调整举措使台湾股市重挫。连续出现了18个无量交易日,每日成交额从700亿元暴
跌到平均10亿元左右(最低时只有1.32亿元)。股市从9点开盘时就亮起“跌停板”灯号
,各证券公司也从昔日的人山人海变得冷冷清清。愤怒的股民开始走上街头抗议。 1988
年10月21日,台北,台湾股市跌势不止,投资人走上街头抗议。
由于连日的请愿都没有结果,愤怒的投资人把矛盾指向了执政的国民党当局。图为1988年
9月,台北市,抗议财政部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的投资人在街头募捐经费支持民进党,希
望能激起执政的国民党的重视,挽救股市。
投资人的抗议持续了近一个月,持续的抗议使社会不安气氛日益膨胀。图为1988年10月12
日,台北,股票投资人频频在街头抗议。
为了化解危机,保住选民,台湾当局作出让步。 1988年10月22日(周六),台湾证券交
易所总经理赵孝风以台湾证券市场管理人的身份,邀请台湾股市的多位知名股票做手吃早
餐。 10月21日,也就是这些做手们聚会的前一天,股市成交量由10月20日的4.3亿元大增
为187.3亿元,由前一天的跌155.19点减为跌76.86点。做手与大户大量买进股票,达到了
阻止卖出的目的。被深度套牢的投资人在观望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继续跟进。图为1988年
10月20日,台北,由台北市七家以上证券公司职员和股票投资人所组成的民众请愿团体,
聚集台北市议会要求前议长张建邦(左一)救市。
在股民们狂热的投资热情下,股市很快迅速反弹。 1989年6月,台指创下9000点新高,并
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一万点大关。图为1989年3月2日,台北,台指大涨116点,证券
交易所内的投资人喜笑颜开。
1989年6月17日,台湾股市当日上午9:55分亮出“万点”星光,加权指数以10013.42冲破
一万点大关,交易所里股民大开香槟庆祝。
※补充更正※台股首度破万点是1989.6.19(谢谢 张哲生提醒)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当时台湾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
的“赌场”,股市原本应该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已然无从谈起。当时参与台湾股市
的一位美国基金经理StevenR.Champion在他记录台股大牛市的传记中写道:那时候的台湾
人似乎找到了如何超越光速和摆脱其它物理限制的方法,他们到达了一个时钟停摆,平行
线交织的奇怪空间,正常的金融和商业法则在这里都不再适用。图为1989年春,台北,各
地投资人在交易所内纷纷抢购股票。图片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系列图书《岁
月台湾》第四版秦风编著
在连续的暴涨之中,赚钱效益高的巨大诱惑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数据显示,到
1990年3月泡沫顶峰时,活跃交易账户从1988年6月不到60万激增至460万,炒股成为全民
运动,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图为1989年12月4日,随着股市的热络,证券公
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查看行情的“号子”到处可见,原来是电影院、歌厅、餐厅、画
廊的建筑持有者,也因追求利润,改装成证券公司营业。
当时的台湾股票市场几乎是买什么赚什么。有文章称,在台湾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
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式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
,而一些胆子更大的人,如果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
到15%~20%。图为1989年5月25日,台北市,查看行情的“号子”外停满机车。为争取“
时效”,方便停放的机车成为股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股市带来意外财富让台湾各阶层都沉迷其中,许多人离岗跑去炒股票,造成产业劳工短缺
。轻易而来的意外财富让很多人无心工作,股市当时是9点开盘,12点收盘,很多炒股的
太太们在收盘之后,先找一家像样的餐馆吃饭,下午就去唱歌、跳舞、逛百货公司。图为
1988年6月11日,台北市,在劳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醒目的大型布招常见于各工厂的厂
房。
上到政策制定者,下到普通民众,都纷纷被股市吸引,在对股市的狂热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学生旷课炒股,出租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务员炒股。当时
的一些例如“劳动保险署”和“公共住房署”的政府部门在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
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中。图为1989年3月9日,台湾联合晚报所举办的巡回股市系
列演讲会上,现场人山人海,座位及走道挤得水泄不通,主办单位只好请听众坐上演讲台
。
在全民狂欢的股市暴利背后是股票市场浓烈的投机气氛和越吹越大的股市泡沫。台北股市
的日平均交易量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到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
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约交易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图为1989年2月10日,
台北,股市开市,一家证券公司请来乐团演奏,庆祝红盘开市。
巨大的交易量不仅依靠膨胀的市值,还依赖于高换手率的推动。 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
的不到两倍升到最后的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的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
造的。图为1990年1月23日,农历春节股市封关的日子,台北天仁证券内挤满投资人抢股
过年,观看股票情形。
在当时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操纵股价成为庄家们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当时的台湾
股市垃圾股爆涨,绩优股落后。一只台湾本土银行股票在泡沫最高峰时,总市值竟是摩根
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五大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却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到1990年1月,台湾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
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普遍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图为1990年1月31日,马
年股市开红盘,行情上涨,指数达到12054点,再创高峰,各“号子”为博好采头,大放
鞭炮。
1990年2月,台币升值趋缓,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台湾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
有的3年涨12碑额的奇蹟后,在贸易顺差缩小,政府连续加息、拓宽投资渠道、打击非法
金融等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下,牛市开始动摇,加上1990年突然到来的海湾战争这一催化
剂,台湾股市最终被彻底击垮。在1990年2月至10月间,台股由12495点狂泄至2485点,8
个月的时间里跌掉10000点。图为1990年5月,台北,投资人在证交所内看着一片惨绿的股
市行情。
台湾股市泡沫的破灭,使台湾股市严重受挫,交易清淡,成交量从1989年的25.41万亿缩
至1992年的5.92万亿,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重从1989年的155.6%降至1992年的48.1%
。股价下跌后,土地价格也开始暴跌。房地产平均单价从1990年最高峰时的每坪23.61万
元新台币降至1991年的15.92万元,下跌了67.43%。图为1990年7月17日,台北,天仁证券
交易所内,到现场关心股市的投资客少之又少。
1990年的暴跌成为一场彻底的崩盘。在这次股灾中,那些海外热钱早已获利出逃,所有损
失都由台湾本土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承担。在这场股灾中,很多人都倾家荡产,遭
受巨大损失的有庄家和主力,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散户。在台股从12000点回跌的过程当中
,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被套。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
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最后一路跌至2485点,许多人把牛市赚的所有钱都
吐回了市场还不够。图为1990年6月22日,股市连月重挫,证券投资人协会到立法院请愿
,督促政府有关单位速谋良策,挽救股市危机。
经过了一场暴跌的大洗礼之后,那些因炒股致富的太太们也结束了优厚的生活,重新回归
家庭和工作。一场大股灾让很多台湾股民认识到,股市并不是提款机。股市泡沫造就了短
暂的暴富神话,很多台湾股民在经历这次股灾之后,也告别一夜暴富的幻想,重新回归平
常的生活。图为1990年10月3日,四百余名证券投资人赴立法院、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
打出“破产”字样的横幅。
文章来源: 网易
台湾股市从1960年代才开始,之后便起起落落,由于十信等事件引发了金融危机,1985年
台股最低时才636点,不过,正所谓危机或许就是转机,因着这个低点,却成了接下来台
股几年狂飙的起点。
1985年,政府为了振兴股市,决定停征证券交易所得税。
1987年,台湾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大家乐”赌风也达到了颠峰,加上新台币升值,
热钱不断流入台湾,股市也跟着一路攀升。同年10月,台股最高达4,600多点,11月进出
口金额更创下历年单月的最高纪录,当时房地产与股市狂飙,堪称是“台湾钱淹脚目”。
之后受到纽约股市崩盘的影响,同年12月,台股跌到了2,200多点。
1988年1月,政府停办爱国奖券,“大家乐”因而热度迅速冷却,过剩的游资以及急于发
财的人心,旋即大举转进房市与股市,此外,更有大量资金流入了地下投资公司。同年6
月,台股突破了5,000点、7月冲破6,000点、8月掼破8,000点、9月更到达了8,800点!
由于台股指数攀升的速度太快、涨幅太大,让政府当局终于决定出手干预。
1988年9月24日,当时的财政部长郭婉容宣布,政府将自1989年1月起,恢复课征证券交易
所得税。此举果然引起投资人与民意代表走上街头,表达强烈的抗议,并高喊著“没有股
票就没有选票”,当然也重创了股市,到了年底,台股跌到5,000点以下。
不过,1989年上半年股市大回神,到了同年6月,还创下9,000点新高,几天后的6月19日
,终于突破10,000点,整个社会弥漫着浮躁的超high情绪。
即使在1990年1月爆发了全台最大的地下投资公司鸿源事件危机时,台股还是继续狂飙冲
到了12,495点。
当时台股充满著盲目的乐观与梦幻的想像,投资人都认为指数将能很快地冲破15,000点,
甚至还有一些股市名嘴大喊著上看20,000点。
接着,1990年爆发了波斯湾战争,也戳破了台股这颗超级大泡沫。随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美元大涨等冲击,从1990年2月到10月间,台股从12,000多点一路狂泻到2,500多点,八
个月内台股指数跌到只剩下零头,泡沫终于破灭了。
文章/图片来源:张哲生
想追踪寻找更多台北的过往回忆 可参考以下
张哲生FB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
张哲生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galactor2009/featured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94004.html#p=AUL3N3O53R710001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0153048681129531.1073742071.124164094530/10153048681329531/?type=1
2.原文内容:
"1986年到1990年,台湾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股市牛市。台股从1986年的1000点泡沫式
飙升到1990年2月的12000点,创造了疯狂的股市致富神话。然而在随后的8个月里,股指
又从12000点狂泻至2000多点,泡沫破灭,股市大崩盘,原来人人参与的金钱游戏变成了
无人幸免的噩梦。台湾股民成为这场股市“疯潮”的最终买单者,“股疯”过后,股市暴
富梦终究支离破碎...(其同如上)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现在的成长不比当时,但股民的素质则较当时更成熟且精简了。
国民党那时不知道从中A了多少...换算底下的相关公司,照经济日报当时的采访刊登内容
中,就有新台币一兆的党产(1993-09-19/经济日报/03版/综合新闻)。
对比现在其中究竟党产投入了多少企业或个人口袋,而今完全不得而知...
或许对台股来说那是很理想的年代,对台湾民众来说也是充满希望的年代,但个中转折种
种并非数字上体现给我们的东西就能称为最美好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