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金融时报:超低利率不是央行的阴谋

楼主: ray2501 (猫是一只猫)   2015-03-19 15:48:50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ppt.cc/KVfl
2.原文内容:
钜亨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美新浪) 2015-03-19 12:20
当前利率为何如此之低?最佳答案是,发达国家仍处于一
种“可管理的萧条”之中。这种萧条非常严重,它不会很
快结束。
人们可以发现,主要高收入货币区(美国、欧元区、日本和
英国)的“安全”证券利率异常低表现在三个不同方面。首
先,央行的短期干预利率是0.5%甚至更低。其次,长期政府
债券的收益率极低:德国30年债券收益率为0.7%,日本接近
1.5%,英国是2.4%,美国是2.6%。最后,长期实际利率也非
常低:英国十年期通胀挂钩国债收益率为-0.7%,美国同类
债券收益率高一些,但也只有0.4%。
如果你在十年前告诉人们,今天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大
多数人会认为你疯了。只有需求、产出和通胀全都极度低迷,
并且人们预期这种低迷还会持续下去,你的预言才有可能成
真。实际上,力度极大的货币刺激措施给出和通胀带来的增
幅非常小,可见当前经济多么疲弱。
然而,现在我们听到了关于利率极低的不同解释:它是货币
政策(尤其是央行购买长期资这类量化宽松政策)的错。有些
人认为此类“印钞行为”特别不负责任。
正如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副行长本布罗德本特(Ben
Broadbent)所说的,这种指责毫无道理。如果货币政策在至
少6年时间里——还有些人是自本世纪初以来——保持一种不
负责任的宽松,人们肯定会看到通胀飙升,或者至少是通胀
预期不断上升。此外,央行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长期利率。
对量化宽松效果的实证分析表明,它可能将债券收益率拉低
了1个百分点。但请注意,即便在量化宽松政策结束之后(先是
英国,现在是美国),收益率依然保持了极低的水平。
物价水平是受货币政策影响最明显的经济变量。央行家们不
可能决定实际经济变量的水平,比如产出、就业,甚至是实
际利率,后者衡量的是经通胀调整后的资产回报率。长期而
言尤其如此。然而实际利率的下降是长期性的。以通胀挂钩
债券衡量,它们的收益率从1997年以前的4%左右,降至1999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至2007年间的2%左右,随后又降至
接近零的水平(西方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利率极低的原因有更令人信服的解释。那就是,均衡实际利
率——简单地,就是整体经济中需求与潜在供给相匹配时的
利率——已经下降,央行行长通过降低他们控制的名义利率
来应对。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将
这种状况称为“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意指长
期性需求不足的趋势。
最合理的解释是储蓄过剩和缺乏良好的投资项目。伴随这些
问题,金融危机前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加剧,危机后金融压力
和不良债务问题严重。危机前出现的私人信贷激增,显示了
在一个需求不足的世界,央行怎样维持需求。如果不是它们,
我们会更早看到与今日类似的低迷景象。
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央行没有选择如何行动——它们的手一
直被压着。欧元区发生的事提供了一个有力例证。2011年初,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将干预利率从1%上调到
1.5%。此举极为不妥,欧洲央行最后不得不再次降息,并开
始采取量化宽松。如果央行想成为一个起到稳定作用的力量,
它们就得按照一个平衡的方向调整利率——而这个方向还不
是它们能选择的。
厌恶风险心理加重可能是安全证券实际利率出现下降的另一
个原因。因为金融危机增加了最安全以及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国债的收益率
极低。但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因素。比如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之间的息差并不是一
直都比较大。
我们不该将央行看作是全球经济的主宰,而应将它们看成在
一台跑步机上奔跑的猩猩。它们只有采用超宽松的政策,才
能在高收入国家平衡潜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但这些政
策会在各个方面产生不稳定的后果。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出现持续上升?
这将需要投资明显加强,储蓄明显减少以及避险意识明显下
降,所有这些在近期都不大可能发生。中国经济正在放缓,
这很可能进一步抑制利率。许多新兴经济体也在变得疲弱。
美国的经济复苏可能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尤其是考虑到
美元目前的强势。许多经济体的债务负担仍很重。
超低利率不是央行的阴谋,而是紧缩性力量在全球经济中
制造的后果。虽然利率上行最终是不可避免的,但处在历史
低点的利率很可能将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那些打赌通胀
会飙升、债券市场会崩溃的人仍将失望。萧条已经得到了遏
制,但萧条毕竟是萧条。
(来源:FT中文网 译者/何黎)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很有趣的文章。
作者: transcend789 (阿雄)   2015-03-19 16:32:00
台湾就被拿来炒房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