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还未上市的股票本身是没有违法的
不然怎么会有实体股票在券商的股务机关交割,或是公司的股务处理人员,
而股票转让的
同时还有国税局的税单同时有银行的存根?
所以买卖还未上市的股票当然没有问题
因为每一家公司成立的时候都是从没有上市开始的
不管是早期的鸿海 近期的王品 瓦城,都是一样
而法律的规定是一家公司要完成上市柜流程 至少要有三百人以上,百分之20以上股权
在外流通,如果不能买卖,那这些股权是如何在外流通的?
报章媒体的做法本来就是断章取义,只挑有题材的部分来报导,按照报导来说,这五年以
来,上市柜的几百间公司都是不值得投资的公司吗?
包含数字科技,瓦城,王品,F-美食?看好这些公司,在他们还没上市柜甚至还没兴柜就
进场拿到他们股权的投资人,在这个上市柜的过程当中没有丰厚的获利?
甚至说现在还没上市柜的许多公司,太平洋百货,上海商银,南山人寿,全联,如果有人
在买卖这些公司就被视为所谓的高风险买卖?
这个讲法完全是非不分,因为这些公司只是"还没上市柜",不是吗?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相对来说,有供给才会有需求,一家再好的公司,在走入上市柜流程
之前,如果没有专人对外进行特定释股,如何能让"外人"来进行股权认购?
而一个外人,如果没有门路,管道,或是特定人的引荐,如何能得知第一手消息,进而在
比较低成本的时候先进场布局投资?
我相信,如果时光可以倒回到2009年,一股150元的王品,应该人人都会认购,因为
结果论来说,这是个三年之间获利200%的投资
但是事实上是,当时在王品工作的员工或是所谓的高阶主管,也并非人人都有把股票留到
最后,甚至放弃这个权利的也大有人在
因为这就是资讯水平与投资观念的落差,而懂得这个市场的人,当然会大肆进场收购,而
后在适当的时机点释出,这个时机点未必会在上市柜之后,也可能在上市柜前
所谓的学者,记者,或是乡民,哪些是这个社会上经济的强势?
当这些负面的新闻或是消息出来的时候,可曾见过哪个企业老板或是在投资市场里面有
一席之地的人出来跟着抨击或附和?
因为这些钱本来就是默默地在流动,金钱游戏也是缓缓的在进行,从来不高调,但是却影
响了所有人的财富重分配跟金钱事业版图
这是所有"圈内人"默认的潜规则,能获利的机会,原本就不会被大肆张扬,也没必要刻意
澄清
这并非是帮新闻中的XX投顾护航,因为市场上的确是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肖公司,而是
报导里面提及的许多观念是不正确的
如果他们在公司财报中作假,或是没有提供财报,收款却没有完成股票过户,或是以空头
公司再进行这些事项等等,那显然是触犯了诈欺等法律
但是我们并非该公司的员工,自然不清楚他们在做的内容到底为何
反过来看我们在让投资人选择的标的上,
例如展圆国际,提供的财报是四大事务所中-资诚所签核的报表,难道会是假的吗?
公司的营运,展店,两岸的布局,这些投资人都可以亲自到每一家店去确认是否有这些店
的存在,难道也能做假吗?
就事论事的说,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至上市柜,要看投资人对这个产业,这个企业,还
有公司经营管理的期望与判断
我们提供客观的财报与资料来让投资人作为一个评估,是否适合在这个价位,这个时间点
,成为该公司的股东,进而分享上市柜之后带来的获利效益
但是这是保证获利的吗?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但是在一个企业成长至上市柜的过程当中
,在上市柜前的确是业绩与股价最为飞速成长得时段,这是不可否认的
只是端看介入的时间点与获利是否有达到心中的期望,至于冠上其他的莫名罪名,则大可
不必了吧?
毕竟投资永远都是在机会与风险之中去取得平衡,我们所要确认的就只是,投资的真实性
,资料的可靠性,还有自身投资能力的评估(借贷投资是不归路)
那如果这些都能够确认,就只剩下该公司是否是心中理想的IPO公司标的,然后等待时间
带来的获利!!
总结
投资标的评估
案件来源真伪
资料的客观性
才是能否获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