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连结: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502001463-260410
2.内容:
金管会火速金检国内九家银行TMU业务中的TRF(目标可赎回远期外汇),发现银行胡乱销
售TRF给非避险目的的一般企业,犹如2009年的PEMG案再翻版;当时国内银行因为盲目销
售这种高风险结构型商品给1.6万人,且很多是一般投资人,后来银行花了极大的成本与
客户和解。
金管会主委曾铭宗昨(1)日首度揭露,银行销售TRF商品,总计超过1万家企业投资
,其中有一成左右、即约1,000多家是一般企业,即总资产不到新台币5,000万元,并不是
专业投资人,甚至出现一向形象很好的银行,也将TRF卖给一般中小企业,让他很“惊讶
”。
金管会在金检TMU前九大银行后,发现部分银行大量销售TRF商品,根本没有考虑客户
的风险承担能力,甚至很多客户是资产不到5,000万元的一般中小企业,在面临人民币快
速贬值时,客户可能没办法一直增补保证金,许多客户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投资的是“获
利有上限,但亏损无限”的高风险商品,且这项商品客户赢的机率相对极小,但投银及销
售银行则有极大获利空间。
同时金管会也发现,银行销售TRF向提供商品的投资银行收取高额的权利金,且不用
承担“市场风险”,即人民币汇率涨跌,销售银行都不会有损失,唯一的风险是“信用风
险”,也就是客户补不出保证金而违约时,销售银行必须垫付资金给投资银行,但目前多
数客户都有抵押品,还未出现银行损失的情况。
金管会分析,这次TRF风波就如同2009年时发生的PEMG事件,当时称为“台版马多夫
案”,即国内多家银行、投信销售台湾人彭日成在加州设立“保盛丰集团”包装的结构型
商品,投资内容其实是一些老人保单,以7~8折价格买来的保单,若老人提早离世,领取
保险金,则可赚取较高报酬率。
但后来发现这种过度包装的商品其实是一宗骗局,当时国内有1.6万多人买到此商品
,其中不少是一般投资人。
因为银行未把关商品,也未确认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即未作到KYP(了解商品)、KYC
(了解客户),以致当时销售PEMG商品的银行花了许多钱与客户达成和解,金管会也担心
,这次TRF有不少银行销售名目本金可能达新台币上百亿元,若客户无法增补保证金,银
行代垫风险可能大幅提高。(新闻来源:工商时报─记者彭祯伶/台北报导)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重罚X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