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恐中自闭 将使台湾枯萎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4-04-09 16:19:51
1.原文连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492-260109
2.内容:
当前反服贸运动,说穿了,其根源就是部分特定意识形态的媒体、政党和政客在背后操弄
台湾人民恐“中”的心理,恐吓人民会失去工作机会、恐吓产业会遭受冲击、恐吓国安会
被木马屠城。回顾过去近20年的历史,未来若仍是持续恐“中”自闭,将使台湾走向自绝
之路;在全球化的时代,惟有用“中”开放,台湾才能壮大富强。
台湾是经济成长高度依赖外贸的经济体,不计香港,大陆占台湾货品出口高达27%,是台
湾最大出口市场。两岸之间如果未能迅速完成服贸和货品贸易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将对台
湾造成三方面冲击。其一,在竞争对手国如韩国、日本、欧盟等陆续与大陆签署FTA之后
,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会在进口关税及非关税措施遭遇不利的竞争威胁,受直接伤害的
不仅是占出口27%的制造业,还包括相关服务业,例如贸易、运输、设计、检测等产业。
其次,市场是产业成长的活水,台湾要发展的新兴产业未能得到具规模市场机会的支持,
其发展会陷入泥淖,例如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文创、电子商务、行动通讯等产业。第三
,产业为了克服关税和其他市场进入障碍,会再次出现规模性的产业外移至大陆。2010年
两岸签署ECFA,一家在厦门当地投资生产的台湾糕饼业者表示,如果将来签了货品贸易协
议,其产品出口到大陆可享免关税,该公司会回台湾投资设立工厂。
综合前述三大影响,在既有产业萎缩、外移,新兴产业未能发展替补之下,将使台湾面临
产业空洞化的危机,大幅削弱经济成长的动能。
两岸关系之外,在全球化时代,全球经贸体系已然发生重大转变,以往一项产品在同一个
国家上、下游整合生产的方式已被模组化生产体系所取代,生产流程被切割成多个模组,
分别在不同国家生产,形成全球价值链的经贸网络;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越多更高
附加价值活动,越能带动较高的经济成长。
两岸之间如果不能尽速完成服贸和货贸协议的签署、实施,将严重阻碍台湾进一步和其他
贸易伙伴洽签FTA,因此难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将可能被挤出全球价值链之外,经济成
长将受重大伤害。过去最典型例子就是高雄港。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大陆以其世界工厂
和最大新兴消费市场的地位,在全球制造和服务所构建的经贸网络居于核心节点。
2008年之前由于两岸无法直航,台湾被挤出全球价值链之外,高雄港在全球货柜港排名从
1999年第3位直落至2008年的12名,2011年进而跌至第13位,殷鉴犹历历在目。
事实上台湾拥有许多优势条件,例如雄厚的产业发展实力、位居东亚交通枢纽、地近亚洲
新兴市场等;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大陆市场更具有历史、语言、文化等特殊优势,如果能
掌握大陆快速发展的契机,让台湾优势充分发挥,肯定能在全球不景气中创造优异的经济
表现。日本野村研究所于2010年指出,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稳定成长,将与大陆具相容性
的语言和文化转化为竞争优势;一些日本企业采取和台湾企业合作的营运模式,成功的为
大中华圈市场提供客制化产品和服务(即“chinalization”),因此建议日本企业应运
用台湾作为跳板,扩展在大中华圈企业对消费者类型(B to C)的业务。
对于两岸服贸,《亚洲时报》于今年3月24日的报导〈Taiwan trade pact vital for
growth〉指出,该协议有6项重要意义,包括:可扩张台湾在大陆的商业活动、促使台湾
往附加价值链更高端移动、可同时保护现有竞争优势及创造新竞争优势的来源、两岸关系
较以前稳定和安定可促进国家安全和繁荣、有利台湾进一步与其他国家整合,这些都和台
湾的未来息息相关。该时报并指出,为了持续既有策略性优势,台湾应该同时加深、扩大
与先进国家及包括中国大陆在内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关系。足见用“中”、开放,对台湾具
策略性的重要。
两岸服贸协议既然已经行政院“核定”而完成法定效力,送至立法院“备查”被改为“审
查”明确违反法律,并引发更大违法乱纪事件,再留在立法院被审查是治丝益棼,行政院
允宜依法启动该协议生效。(作者尹启铭为前经建会主委)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恳请马英九让尹启铭担任经济部长兼任国发会主委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口有十三亿 只要有一亿人购买我生产的商品就发财
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太天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