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科技台商的困境 ─ 白牌大军来袭

楼主: JamesSoong (Amari Cooper!!)   2013-08-13 20:00:39
※ 引述《kof70380 (小隆)》之铭言:
: 1.原文连结:
: http://ppt.cc/JJ-I
: 2.内容:
: 日前华硕下修今年PC出货目标,造成股价一度跌至近16个月新低,研调机构IDC、
: Gartner指出第2季全球PC市场已是连5季衰退,在在向外界宣示,运算产业正走在典范转移
: 的路上,台湾厂商的挑战不只是平板的崛起,还有陆系白牌供应链已非吴下阿蒙的事实。
: 研调机构普遍指出,今年全球平板出货约2亿台,将正式超越笔电的1.7~1.8亿台。过
: 去台湾PC供应链有台系双A撑腰,并与惠普、戴尔合作深厚,让上下游厂商掌握强而有力的
: 出海口。
: 但平板在2010年快速崛起,引发了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口中的“产业海啸”,速度快到
: 让台厂措手不及,当初的优势却成为今日的包袱,进而拖慢了台湾业者的转型速度。再加
: 上,平板价格下滑之快速,以及陆系品牌近年打下一定市占率,更让成本更低的陆系供应
: 链有机可乘。
: 今年2月惠普在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WC)发表169美元平板Slate 7,让市场跌破眼镜
: 的,不是169美元的低价,而是惠普把被视为产品“心脏”的处理器,交给了陆系的IC设计
: 厂瑞芯微,并由比亚迪负责系统代工,让外界不得不认真看待大陆平板供应链可能引发的
: 威胁。
: 其实,陆系白牌供应链在官方政府的特意扶植,以及以联想为首的品牌厂,喊出培养
: 陆系供应链的口号,陆系供应链从上到下已有撑起半片天的气势,从上游的IC设计、触控
: 面板、中段的机壳、电池,再到下游的组装代工,都已有代表性业者浮出台面。
: 研调机构NPD DisplaySearch指出,今年第1季白牌平板在整体平板的市占率已经冲到
: 4成以上,在7吋平板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76%,成为新兴势力,包括欧洲、大陆、拉
: 丁美洲都有广大的市场。外资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指出,2013年第1季大陆白牌平板约2,800
: 万台,预估2013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1.2亿台,比起2012年的5,300万台,几乎倍增。
: 低价及白牌平板的风行,左右代工厂、零组件订单分配的关键就在成本,大陆7吋平板
: FOB报价普遍可达45~50美元,蓝天副董事长蔡明贤更直言,在今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
: UTEX),甚至有陆系代工厂7吋平板的FOB报价喊到只有35美元,价格犀利无比,因此不仅
: 吸引区域性白牌下单陆系业者,连一线国际品牌惠普、东芝、宏碁、华硕等,或多或少都
: 有采用陆系厂的零组件,甚至是系统代工。
: 摊开陆系平板供应链,首先在处理器部分,陆系IC设计不仅价格超杀,还很快进入高
: 阶制程,目前大陆处理器价格紊乱,成本普遍落在10~15美元,甚至更低。
: 大陆“十二五”规划预计在2015年要达到IC自给率30%的目标,并订下在2020年前,
: 要达到至少1家进入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像是在白牌平板已有成绩的全志、瑞芯微,或是
: 手机芯片厂展讯、数位机上盒芯片RDA,也不容小觑。
: 由于大陆在数位电视、手机终端皆已拥有强大的品牌厂,包括海尔、TCL、海信、中兴
: 、华为、联想等,目前整个自有生态链里较弱的IC设计这一块,相信很快就能在2013年快
: 速茁壮,并在2015年前达到IC设计自有率30%的目标。
: 另外,在智慧终端装置(Smart Connected Device)扮演关键角色的触控面板,陆系
: 也有几号人物,例如以薄膜式触控为主的深圳欧菲光科技(O Film),受惠于大陆低价智
: 慧型手机及平板需求,欧菲光量产规模壮大,最大客户为联想,不过欧菲光为扩大客户群
: ,市场上以低价抢单的消息不断,并积极争取打入国际品牌。
: 市场盛传,欧菲光除成功切入三星Galaxy Tablet系列,另外华硕MeMO Pad、宏碁等低
: 价的平板,都已采用欧菲光的产品,显示欧菲光已具备抢进一线品牌的实力。
: 随着竞争态势扩大,台厂触控龙头F-TPK(宸鸿)为了巩固山头,不得不提起专利侵权
: 诉讼,控告大陆触控面板厂欧菲光制造的华为智慧型手机侵权,由于此为台湾触控面板厂
: 首度发动专利战,格外引人注目。
: 在机壳及电池部分,也逐步打进一线国际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亚迪,机壳产业
: 人士透露,比亚迪过去为争取苹果订单,砸重金采购数千台的CNC设备、塑胶射出机台,经
: 过几年的练兵,比亚迪也打入台湾宏达电的供应链,与可成分食机壳订单。
: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 连国际一线厂都交给陆厂代工~台湾代工处境岌岌可危....
科技台商的困境─台湾电子业3大麻烦
工商时报 詹子娴 2013年08月13日 04:10
台商在大陆的环保争议
台湾科技业既有外患也有内忧,除了遭逢运算产业20年来,最大一波典范转移的外部挑战
之外,光是在企业内部经营上,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又以三大麻烦最难解,分别是
人才培育制度不足、面对转型及创新的脚步太慢、以及环保议题引发的争议。
人才争夺战 台屈居劣势
科技业人才流失,已非新鲜事,特别是大陆重金挖角的案例屡见不鲜,但审视自身,就是
缺乏人才养成的策略,不论是诸多争议的“22K”低薪制度、“血汗工厂”等,经营者欠缺
利润分享的宽大精神,以及强有力的接班布局,让台湾在人才争夺战中,已经屈居劣势。
台湾向来强调企业家打拼精神,甚至是强人典范,包括郭台铭曾表态,要做到“死在沙场
上”。尽管科技大老多半强调传贤不传子,但“家天下”的意味却十分浓厚,导致专业经
理人缺乏发展舞台及公关,只好挂冠求去。
惯打价格策略 台湾创新不足
其次,为创新脚步过慢。台湾IBM总经理黄慧珠直言,台湾过去有太多成功模式,当产业景
气还OK的时候,问题不易被发现,但当景气落底,需要快跑之际,才发现体力已经不足,
台湾企业的投资眼光太保守、脚步太慢,习惯打价格策略,成本取向,都是大问题。台湾
电子业长期跟随国际大厂脚步前进,宛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但当环境丕变,巨人脚
步踉跄甚至倒下之际,台厂当然也无法幸免。
环保议题感冒 台厂跟着发烧
另外,台商过去在大陆各地建立生产重镇,不过大陆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实施节能减排
,积极扶植没有工厂的产业,包括IC设计、软件、游戏产业,自然不欢迎重度制造业,以
及背后产生的环保问题。台湾生产聚落又该何去何从?未来台厂面对制造重镇的迁徙,将
是另一大考验。
==============================================================================
大家都知道问题所在 但不敌短视近利的惯老板
每年电子股有营收的炒营收 等季报公布再来个毛利率不如预期的财爆
没营收的就第四季到隔年第一季炒个题材 炒个转机
爽爽过日子
所以许多电子厂的老板反证所税也就不奇怪了
十年过去 原地踏步或缓慢前进
被大陆人超过也是应该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