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连结: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00608.shtml
2.内容:
日圆对美元终于贬破100关卡,包括新台币、韩元在内的多种亚洲货币也随之跟进,一场
贬值货币战争蓄势待发,或者,实际上已然揭开了序幕。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半年,家喻户晓的是他推出了所谓“安倍经济学”,但其实,他还有所
谓的“安倍政治学”。这两套经济学与政治学,其理论有效性,还必须建立在所谓的“安
倍心理学”之上。安倍心理学,本质上,说到底就是豪赌一大把的心理——就像一个输到
底的赌徒在赌场中拼最后一把的心理。
如所周知,安倍经济学有三个组成部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大印钞票;赤字财政
政策,也就是大买国债;结构调整政策,包括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其中第三种说易
行难,点缀的成分多;前两者,则是相互配套的。
至于安倍政治学,也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反中、拉美、修宪(修改“和平宪法”,走上军
国主义)。三者也互为关联,但也存在彼此牵扯。
何以说安倍这两套把戏又都跟心理学有关呢?因为无论安倍所谓的经济学或政治学,其运
作能否见效,都视乎其政策操作的对象的心理反应而定,安倍对此可能信心满满,但实际
情况却极可能未必如他所愿。
量宽政策的目的在引导日圆贬值,进而提升出口竞争力及扭转通缩为通膨。然而日圆若持
续贬值,也将使得持有大量日圆资产的日本国民担心资产受损而卖出日圆与日债,卖出日
圆当然会加大日圆贬值压力,有可能使日圆进入到一个不可逆的贬值轨道,果真如此,将
导致资金大量外流,从而拉高日债孳息,与量宽政策目的背道而驰。债息升高,将使已负
债991兆日圆的日本财政不胜负荷,造成债务违约;另外,也将使同样持有大量日债的银
行业出现巨大亏损,触发金融危机。所以,这个政策是在同广大投资者进行心理战的对决
。
与此同时,日圆持续贬值,及因此而导致的亚洲及新兴国家跟进续贬,势必抵销早一步采
取量宽的美国及欧洲国家的贬值效应,挑战其承受底线。最近G7财金首长在伦敦举行会议
,已针对日圆的大幅贬值首度提醒日本须遵守国际汇率规则了。
至于安倍想要通过公投或通过国会进行修宪,让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则无疑将
在国家安全层次挑战不只是亚洲国家,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底线。修宪与参拜靖国神社,都
是想要恢复军国主义的动作。虽然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三大支柱: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
及神道教,均已今非昔比。但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各国及美国造成的巨大创痛,迄
今阴影犹在,这样的倾向,无疑也是对包括美国在内所有亚太国家心理底线的严重挑衅。
再看钓鱼台之争。此事发展到目前,当然与美国对日本的默许与支持有关。美国或以为这
正是“重返亚洲”,剑指中国大战略的有力布局。但很明显,钓鱼台已成了中国新宣示的
核心利益,寸步退让不得。安倍以《美日安保条约》挟持美国,美国虽一再强调主权(不
持立场)与治权(由日方管辖)的不同,但若中日一旦在钓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如何因
应?这岂不也等同在挑战美国的心理底线吗?最近中国当局警告美方不要在钓鱼台问题上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美方回应虽强调立场不变,但在态度上明显较为温和谨慎,折射
的自然也跟美国感受到的一些现实因素有关。
日本陷入低潮已逾20年,社会活力疲弱不振,GDP被中国后来居上,甚至还会进一步拉大
差距,心中郁卒可想所知。安倍此时奋力一搏,无论是安倍经济学或安倍政治学,都是一
连串的心理挑战或下注,挑战日本人民的“理性选择”,挑战美、欧及国际社会的“利害
计算”,更挑战中国的“容忍底线”与“反击能量”,安倍这一把真是赌大了。
全文网址: 日本这一次真的是赌大了 | 社论 | 意见评论 | 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00608.shtml#ixzz2TT0lC7ug
Power By udn.com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其实我是很不认同大家印钞票来救世的。
国家印钞票拿去买资产、包括国债、房地产抵押债券等造成资金外流、借此导致通膨看似
可行,但不如将这件事情拆开来看。
第一,决定资产价值的是看它能够换得多少劳动。
以此说来,日圆大贬、日股大涨,端是“帐面上”的成长,试问日本人的资产真正增加了
吗?企业、就算是出口为主的企业、真的变得更有竞争力了?SONY做出更好的手机受
到世界的喜爱了吗?
没有错,印钞票真的会导致通膨,企业的盈余会变得好看,但一国能够支配的他国货品会
因为本身货币增减而变多吗?问这问题就好像是“贬值了,我国每一个人的劳动力顿时成
长两倍?”令人莞尔。
请永远记得,一个东西的价值看的就是劳动。
第二,日本人现在一个比一个爽,出去玩、把公路塞爆了,整天看着股市飙涨也不用工作
了XD,还有最重要的,政府的支持度超高!
请问一下这么好的政策怎么到了现在安倍才使出来呢?马英九要不要也试试看,股市冲上
两万点我想连任好几次是没有问题的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