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讨论价量之外,偶而也来发些跟财务分析有关的名词知识。
今天想聊聊两个理论上用来计算股票内在价值的名词 - NPV与内部报酬率。
利用这两个名词可以在财务工程上判断一个股票或投资计画有没有投资价值。
想聊聊这两个名词是因为可能是最近很多业内的朋友在前几天去考高业,
常常msn或寄mail来问,
不少人初业都有了也工作了两三年还是没弄懂这两个名词,我想用一些浅显
的名词来解说一下:
=====
方法一 : NPV法
NPV也就是常听到的净现值,他的意义是这样定出来的 :
NPV = [股票在期初的(内在)价值] - 股票的购入成本
V P
那什么是股票的期初的内在价值呢?
简单的讲就是你预期持股到无限久远,把每年预期的
现金股利(广泛来讲,可以解释为所有因为投资该股而得到的现金收益)
折现到期初的总和 :
V = D1/(1+k) + D2/(1+k)^2 + ....... Dx/(1+k)^x x = 无限大
k就是所谓的折现率,简单讲就是你对这支股票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k的算法可以由CAPM模型中利用系统性风险因素计算出来 : Ri = Rf + Bi(R-Rf)
Ri即是k 不过这个公式我就不解释了,大家记起来观念就好 ==>
折现率k = 对这支股票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那NPV = V - P 所以明显的知道若 NPV > 0 则你的投资收益最后会高过你的投资
成本,也就是代表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标的。
=======
方法二 : 内部收益率
定义上就是使得净现值(NPV)等于0时所得到的折现率(k)
也就是说 NPV = 0 => P = V = D1/(1+k) + D2/(1+k)^2 + ....... Dx/(1+k)^x
在算内部报酬率时,已知常数就是你的购入成本 P
你可以利用P配合预期的现金股利求出k,这时候的k在会计学上有个名词
叫做"资金成本率"。
而你可以在利用上面的CAPM模型公式求出你对这支股票的必要报酬率Ki。
如果Ki > k 也就是预期的必要报酬率 > 资金成本率,就代表一个值得投资的标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