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
1.确定效应: 对较小的确定收益之偏好多过于很可能得到的较大收益
即使后者的统计性较高
2.奇幻思考: 自认为某些行为会导致某些预期的效果 虽然不知如何解释
或是根本没有理由
3.预期理论: 宁愿规避损失而不愿继续押注获利 换言之
加码亏损或套牢的股票 而卖出已获利的股票
也就是说 照正回馈理论来说 多头市场应该比空头市场的交易量大
但事实却相反
"减少亏损 扩大获利" 的人并不多
格式塔理论;
1.说服效应: 我们所相信的是可信的资讯来源而非可信的论点
2.自我说服: 事实与我们的态度冲突时 我们宁愿改变态度而不是接受事实
3.代表性效应: 观察到某趋势后 就认为该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4.知识态度; 将资料分类研讨 但每一类均以简单的态度来处理
例如看了一些东西后 就大致决定"股市应该上涨" 或"债券一定下跌"
而没有去芜存菁 "脑袋空空不是没有东西 而是装了太多垃圾"
爱因斯坦: "凡是力求简洁 而非简化"
5.时间变动: 股价变动的时候 移动平均线要花一点时间才跟得上
因为投资人心态需要调整 也就是投资人要准备开始习惯这新的股价
延伸下去 就是为什么黄金交叉或死亡交叉在移动平均线长期重叠后出现
其讯号会很强烈
6.错误共识效应: 高估和自己持相同态度者的人数以及其能力
假设自己看好台塑 若身边的人也一同看好台塑
则假设市场也是看好台塑 并觉得这是对的
同理 很多抽菸的人都觉得其实社会上抽菸的人并不少
7.自我防卫: 调整自己的态度以符合所做的决策 无论该决策的正确性
例如买了鸿海之后 买进的理由已消失
却开始改变态度告诉自己应继续持有直到获利
或者寻求他人的想法来取代自己买进的理由
例如PO板询问是否可以进场或是否要停损
8.身体标识理论: 市场的威胁增近了焦虑与恐慌的持续性
急涨急跌以及市场散布的消息造成投资人慌了手脚
看着盘不知买什么也不知卖什么 严重者就是全砍了再重来
认知心理学:
1.后悔理论: 试图避免承认错误
当市场修正到我们认为自己犯错的那个水准
我们就重新采取我们认为正确的行动 改变错误而不用承担悔恨之痛
2.认知失调: 证据显示我们的假设错误时 我们会扭曲该讯息
3.框架效应: 我们的决策会受到看起来像是正确的资讯所影响
上涨的市场创造出上涨的理由 下跌的市场创造出下跌的理由
媒体、分析师一贯的技俩 涨时喊多上万点 跌时看空下六千
4.精神区隔: 将不同的现象分类 试图让个别最佳化 而非让整体最佳化
例如持有友达与奇美电 结果前者上涨 后者下跌
有些人会关注其个别上涨下跌的原因
而忽略其实两者皆为面板族群的整体性
又如只看到哪些股票有赚钱 而没有探讨自己资金的配置与风险管理
5.选择性接触: 只吸收支持自己态度和行为的资讯 忽略不利自己的消息
6.适应性态度: 我们发展出和身边人士一样的态度
原先坚持多方的人可能会因为周遭的言论偏空而改变想法
另外一种解释是 人们会去责怪特立独而亏损的人
而原谅依照市场走势而亏损的人
后见之明谬误:
听到一些可能发生的事件真的发生了 就立刻改变原先的想法
"我早就知道了" "去看昨天的推文 我有说喔"
认为已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事先预测的想法中 使得做出决定的欲望加强
一但价格回到让我们后悔当初为何没买进时 我们多半就会下手
尽管市场的趋势已有所改变
================================
没有打完 也打不完 大概还有20余种
有些理论看起来差不多 但其实有些微的差异
(一些人询问股票是否可以买进或卖出时
我想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他只是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同答案的人支持自己
或者寻求合理的安慰而已)
总而言之
倾听市场对人们说的话 而非人们对市场的评论
我认为当基本的技术指标、产业分析能力都有了后
有时候可以看看这类的东西 还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