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cwxez (a fool by the roadside)
2023-07-23 17:18:03本文有游戏剧情雷。
单独来看,Sam Barlow在2022年的作品Immortality是在游玩机制上有所创新的FMV游戏,
借由点选物件进而在不同影片间跳转的方法新奇有趣,媲美电影制作的拍摄手法和演员表
现也让人在拼凑故事真相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声光飨宴。
但如果将它和Barlow的前两作:Her Story和Telling Lies放在一起,还可以看到开发者在
创作发展和机制改善方面的轨迹。一个明显例子是对影片播放的控制,Her Story的玩家不
大有需要快转、倒带的问题,因为影像多半是数十秒内的短片,重复播放不难。到了Telli
ng Lies影片长度大增,时常有一段七、八分钟左右的影像,于是前后快转功能被加进来;
但即使如此,游戏提供的“快转”相对其片长,和时常陷入沉默的影片内容(因为该作是
以视讯对话为主体,故剧中人有大段因聆听而不发一语的时间),仍然缓不济急,非常破
坏游戏体验。在这样的趋势下,Immortality增强影片控制功能(比如一键到片头片尾)是
必须的,有趣的是在倒带功能上也发展出一种新玩法。
除了操作机制,内容复杂化也为玩家解谜或理解带来新挑战。看得出来,从Her Story以后
Barlow尝试在相似的游戏机制中扩展影像、故事或角色关系的丰富性,让探寻真相的过程
更复杂多面。在Her Story中玩家处理的是个人独白,集中描述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但在
Immortality则有三部各自独立、题材迥异的电影(以及隐藏故事),各自被打散成几十个
片段。玩家或许会发现在前几个小时,光是了解三部电影的梗概已经不容易,遑论当你发
觉这些分裂四散的影像中,有些还隐藏诡异的片中片,揭露与表层故事完全不同的真相。
这当中还有个让Immortality难以理解的因素,就是很多人提到的,玩家在本作中浏览影片
的次序,并非像Her Story或Telling Lies中以自主决定的关键字进行搜索,而是仅凭点选
某一影像片段中的物件,再随机跳接到有相似物件的另一影像片段,如此连绵不尽的看下
去。比如你点选A片段中的苹果,游戏会随机跳转到B片段中有苹果或类似物件的时刻,只
要画面中有可供点选的物件,玩家可以无限跳接下去。
这无疑是大胆的做法,一个无尽延展的影像宇宙,从概念上来说非常吸引人,初步玩起来
也很神奇。特别和前作比较起来,或许会觉得Barlow是有意摆脱关键字搜寻的方式,走向
这种纯粹由影像相互连结的叙事可能。如果关键字搜索让玩家展现自主的推理和逻辑能力
,Immortality则让玩家泅泳在一片影像的海洋中,只能设法不灭顶。这些影像只凭相似性
连结,因此摆脱了既定的叙事框架(时代、情节、片型、演员...),打开一个广阔的可能
性空间。
但这也为实际游玩带来很多挑战,本作的200多支影片含有三部独立电影和一个隐藏故事,
等于有四个故事会交错呈现在玩家眼中,十分复杂;再加上影片间只能以物件相似性随机
串连,因此玩家对故事的解读几乎完全是被动的,只能一边消化大量影像,一边等待脑中
的数据库成形,故事的轮廓慢慢浮现。三部电影的轮廓浮现以后,接下来处理三者间的关
系(譬如有些主要人物横跨三部电影拍摄);表层故事之外,当你注意到底层真相存在,
就要再考虑底层故事、人物和那三部电影的关系,这个过程就不尽如概念上那么单纯有趣
,而是混杂了迷惑、惊奇、颠覆和苦恼的复杂历程。
就故事内容或主题上,本作应该可以有很多解读方式,也牵涉到影视产业的某些面向,比
如不同年代的电影型态、对电影制作中作者论和女性处境的批判等等。对我来说,它主要
是一个超自然故事加上开发者个人艺术观的结合,下面是个人解读,略去细节。
Barlow默认了一种非人的永恒生命体,这种生命体一方面以人为食,另方面也想提高人的
精神境界(多矛盾的想法),于是编造了基督教传统中的各种故事,希望借此感化凡人,
但徒劳无功。其中一个生命体 (The One) 不愿放弃,便化身为被它吞食的少女玛丽莎,继
续借由拍电影的方式说故事,同时满足自己体验人生和创造艺术的渴望。The One过著这种
边捕食边创作的生活方式,从1960年代起拍了很多电影,到了后期甚至一人“分饰”两角
(演员玛丽莎和导演约翰)。
或许因为分饰两角的负担太大,The One的化身逐渐无法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最后另一位
生命体 (The Other One) 提出一个解法:一般来说像他们这样不朽的存在,只有用火才能
完全消灭,但The Other One却有经历火焚而重新复活的经验,关键在于只要有旁人或观众
见到它死亡的时刻,它就能在该人之中复活过来。于是,在游戏结局前,演员玛丽莎被安
排在镜头前烧成灰烬,The One也借由目击这次死亡的玩家,穿透第四道墙在我们之中复活
。
其实我觉得,相对于Immortality离奇的超自然故事,这样“由艺术而不朽”的艺术观实在
有点老生常谈,与新奇的故事背景不相称。The One借由观众的见证而得以真正不朽,这和
一般对于艺术经由后人的接受而永远留存的观点,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Immortality不惜
建构了一个超越时间的生命体、大肆批评基督教传统,最后得出艺术才能达到真正不朽的
结论,但我们似乎已经在很多地方听过类似的说法了。
令人好奇的反而是,在这个数位世界、这个已被赛博庞克或后人类想像解构的世界,特别
是在游戏这样的新媒体中,是否可能表达某种不同以往的艺术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