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ttCompiler (编译最佳化)》之铭言:
: 小弟帮朋友代po
: 他目前私立普大资工
: 因为普物一直修不过所以延毕大五
: 目前在外面一家小公司实习一年做前后端 35k
: 虽然是实习但跟全职没什么两样
: schedule每天排的很满
: 忙到课业其实无法兼顾
: 主管说你成为正职了话薪水可以变成50k
: 他觉得比起读书上学更喜欢写程式
: 因此想说干脆大学休学去全心投入工作上
: 跟主管要求成为正职
: 一年后再跳槽找更高
: 有工作经验应该比无经验的大学毕业有优势
: 但他也怕说未来其他公司看到学士肄业会有多大影响
: 此外多益有金色在这个情况能加多少分
看到这篇让我回想起我十年前在这个板上写的文章
都十年了,学历通膨应该是更加厉害了,只可惜人类的寿命与青春没有办法延长
所以大学是越念越没价值、现在年轻人的人生是越来越没有时间纵深在社会中探索,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人是输在起跑点上了
十年前讲线上学习还是很新很潮的东西,而现在线上课程多得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选
两年前在湾区,我跟一批跳过大学直接开始boot camp训练软件开发的台湾年轻人吃饭
聊天,才发觉理论上应该是最保守的家长团体,也已经有很多人,绝大部分家庭背景
跟我差不多,中产阶级出身,也不是有开公司赚大钱的家庭,开始放弃要求小孩追求
大学学历,转而鼓励小孩追求被过去认为是‘职训班’是‘黑手’才会追求的知识策略
回到我自己的经历:
我十四年前考上了国立资工所,但需要唸三年才能毕业,应该唸吗?
这个问题我当时仔细想了一想,发现可以换成另一种问法:
我是应该要相信,我接下来用心工作三年换得的资历?
还是我该相信,国立大学资工所毕业带来的光环?
我确定我要走纯软件开发,那么上面这两个选项,哪一个写在三年后我的履历上,
可以让我找到更有机会、更好薪水的工作?
然后我发现我的问题又衍生出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我不相信自己在社会中拼三年会比在资工所跟着老师有用,那么三年后资工所毕业
,我就会更擅长拼命吗?
我发现答案是:我肯定会更不擅长拼命的,甚至一辈子都不敢拼命了,因为念毕业我就
30了,按照台湾人的尿性,我肯定会因为社会对特定年龄成人的期待而更不敢走‘我认
为值得尝试’的道路,所以我选择不追求学历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会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个生存者,认为
在社会中生活相当于在野外求生
我只对能真正帮助自己生存的东西感兴趣,对别人的生活、赚了多少钱没有太大的关注,
我宁可花大把时间,专注于取得第一手、第二手到第3手的真实世界反馈,好归纳出自己
能实践的职涯生存策略,而对站在讲台上讲第N手资讯的人敬而远之
任何尝试诉诸权威要我相信、任何有装逼成分的东西,在我来看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会
优先假设那都是靠装神弄鬼骗人为生的人们,联合搞出来的跨代集体合法诈欺
我不认为学校老师们都是骗子,而是他们就算真的不适任、社会真的不需要,他们要被市
场devalue也有几十年的延迟,而退休金不用掏出来押在学生未来的成就上,又大多在公家
机关支持的机构任职、脱离市场挑战,直到迟来的市场大浪把他们连同过去十多年的学生
一起卷走才会结束,这种知识传递机制有先天的系统性道德风险
这种欺骗性不是个人道德上的,而是系统本身内建的
我想要透过会动又有效率的系统证明知识‘真的’有效、透过付得起钱请人的公司证明老
板‘真的’想做这件事情、透过一再花钱买服务的客户证明这个产品‘真的’有用
我想要我的人生沈浸在距离一切这种‘真的’近一点的地方,看得见、摸得着、口袋响
叮当,与同样喜欢苦干实干的人交往,而离任何习惯要请神附身起乩之后才会说话、而话
还是常常说不好的人远一点,然后我运气还算不错,就走到今天了
这些年这样下来,我所认知的真实世界是这样的:
一个市场只要画得出清楚的边界,那那个市场就是会偏爱有特定能力、价值组合的人,
这种偏爱是演化决定的,人智只能模拟猜测
而这意味着,在那个市场中的玩家们,只有把生存策略、能力都磨练到超过那个天意的阀
值,才会有一点点的机会在哪天获得上天的关爱,取得‘会被他人称作运气好’的成功
其他人?虽然这样讲很残酷,但一般都是陪榜的
所以职业生涯的选择,同时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是要顺着大多数人的方向移动?
还是走比较少人走的路?
就观察社会中不特定的大众统计上的方向而言,当然是会得到
‘根据统计数据,做特定的选择,好得到统计上比较好的结果’
但问题是:
1. 统计上‘平均’的人并不存在,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
而人有价值的地方一向都是这个人离群值的部分,也就是从生存策略来看,一个人该从众
的部分只该是自己已经放弃死了心、确定绝对不会比别人优秀,就连用上比较利益法则都
会因为过不了全有全无律的门槛而产生不了市场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这个人的弱点,弱点
只要不致命就好了
2. 很少人会直接接受他一辈子只能得到平均值的结果
其他人我不敢说,至少会上soft_job版来看文章、写文章,就大概率是多少有企图的,完
全没追求的人会去追剧、去看些娱乐性的东西,上来干嘛呢?取暖吗?
根据以上两点,一个人如果职业生涯上了轨道,那自然是因为他很有企图的去寻找、
试探,然后哪天他各项能力中离群值的那部分与他所处的环境咬合上了,而他的意识形态
没有挡着他去发挥,这样他虽然当下还没开始赚钱,但哪一天一只好的黑天鹅飞来,他
就会取得比起旁人更大的成功
很会念书也是一项能力的,而且常常是某些市场的关键能力,但问题是,我们问过自己
到底比起他人擅不擅长唸书没有?而学校真的是我们吸收知识最好的方式吗?我可以还算
有信心的说,如果唸来唸去不是唸身体健康的话,那最好数数看比自己优秀的人有多少、
自己是不是真的唸得出‘超越毕业证书’的差异的人?大多数人都不是的
如果追求自己的职涯有一天可以发光发热,那是总有一天要在某件事情、某项能力上选择
很少人走、不能期待周围的人可以理解的道路的
做出这种选择需要勇敢与练习,而一般人从大学毕业到40岁前,大概只有五次机会,因为
每次机会都是要经营差不多1000天之后,才看得出来该不该继续的,越晚开始,能试的次
数就越少、社会干扰越多、心理压力越大,失败的机会越高,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拖延的命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