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ky871026 (懒喵)》之铭言:
: 各位大神好~小弟第一次发文 如果有排版上的问题请跟我说> <
: 本人目前大二就读私立科大资讯系
: 当初会选择本科系是因为对写程式的憧憬还有未来比较有出入的关系
: 在班上我的成绩很好 使我很有成就感 让我有一种原来写程式很简单的错觉
: 但其实只是老师教得很简单 还有其他同学很混罢了
: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 然后...我接触到了本版
: 刚接触的时候我非常兴奋 心里想 我以后也能像版上的前辈们一样年薪百万吗
: 但看了几篇..几十篇..几百篇文章后...
: 我发现我都看不懂...明明是读资讯却感觉我跟板上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高墙
: 事实上并不是墙太高 而是自己太过渺小而已
: 情绪整个掉落谷底的我开始对未来产生了不安及悔恨
: 后悔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
: 抱歉扯远了...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我的背景而已
: 目前大二过了一半 想请教前辈我该如何有效的运用剩下两年半的时间
: 学校目前教过的东西:C/JAVA/Arduino/ARM Cortex-M0
: 不过都只有教毛皮而已...
你才读大学,还在打基础,连领域都还没选,不用急着去看懂业界的人在讲什么。
CS 的领域分支多到数不清,几乎大部分的分支都走专精路线,你会被吓到正常。
但是如果你把基础打好,会发现什么东西都是同从一基础延伸而已。
硕班的时候你的任务是用这基础往某个领域深入发展,用你所学去往前冲,看能冲多远。
一般来说,当你在单一领域钻研出一点成就的话,你会发现要略懂其它领域并不难。
虽然不知道你读 CS 之前对电脑系统、网络、程式设计这些自己碰过多少,
那些因为好玩而接触的各种杂学,大多是属于 CS 领域的旁枝末节。
你在大学上课学的是反方向走,从树根开始走,跟以往你做有趣玩具相比会较为枯燥。
你大学四年的除了学校课业 (从根部往上爬) 之外,
你原本的各种杂学和开发有趣玩具的兴趣也要继续培养和保持 (从枝叶往根部走),
在这四年间你的任务就是要用夹击的方式让这两种知识技能会合,
连接成至少一条从根部到枝叶完整的线,日后从线的路径上开始慢慢往旁边延伸。
当你做到这件事的时候,你嘴里也能吐出其他领域专家听不懂的东西了。
渐渐你也会发现,虽然以前听不懂高手们说些什么,
但是现在只要稍微查一下资料,或者好好请教别人,你也能很快就略懂略懂。
因为别的领域也是跟你从同一个根部出发,所需的基础知识并不会偏离太远。
而且你走通过从根到枝叶的整条路径,有时候你会发现别人的专业跟好是你邻居,
稍微补几个技术名词和数学知识,你也可以马上领会他们大概在干嘛。
你也会发现你尊敬的其它领域高手对你专精的领域了解有限,所以他们也会来请教你。
最后就会把你现阶段的看不懂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却不会有现在所感受到的恐惧。
因为到时交流多了你就会明白不懂别人专业领域的东西根本是家常便饭,
而重点在于你能不能透过以前所学、所累积的经验透过听讲或 Q&A 变成略懂略懂。
就算真因为现实工作需求你需要换领域做,你进入状况的速度也会远比非本科系的高。
CS 领域之间并不是离开根部之后就会完全平行走,而是有时接近有时远离。
当你从根部到枝叶走通过至少一条路径,你就能选择两条路线靠得最近的地方打穿过去。
打穿过去以后就不再像最初是从枝叶和根部出发来串出一条线,你出发点变成至少三个。
所以走通隔壁路线其实也没当初走通第一条那么花时间跟心力,这个只能说试过就会懂。
只是以台湾现在训练学生的方式,一般这都要到硕士或硕士毕业就业后了,以前会更早。
你现在看到的一些看似懂很多领域的高手,其实并没有走通每一条线。
他们只是透过不断参与各种茶会、研讨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
从原本自己专精的那条路径打穿到邻居那边去逛大街一下,
然后发现那边也有几处墙薄的地方,就再往邻居的邻居拜访,一直反复下去。
最后就是你现在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博学多闻,这个随着时间累积你也做得到。
我去年八月以前还是在 CPU 硅智财厂做编译器的工程师,
去年九月中旬转行做金融科技公司的架构师。
编译器跟金融商品自动交易系统所需的专业技能看似差十万八千里远,
到职第一个月我也这不懂那不懂,但花三个月就实作完初版系统在中华机房里稳跑。
这些靠的就全是过去在求学阶段打下的基础,所以基本功真的不能忽视。
: 还有我的英文也没有很好 大概就介于国中跟高中之间的程度吧...
: 看了版上很多文章也知道英文很重要 所以我会好好加强
: 至于专业部分因为分得很细 所以不太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补强...希望可以给个建议
直接去补习。
升研究所的补习班几乎不是用填鸭式教育,会想办法让你弄懂观念。
尽量挑面授课程,就是老师会来教室上课的,不是进房间各自看影片的那种。
有问题你就尽量问,你缴很多学费给补习班,他们有义务要把你教懂。
英文也是差不多的概念,补习和问老师,一定要问到自己懂,长大后学其实没那么难。
就算你读私立科大,老师教得很简单,但也不见得代表老师没料。
你的老师们之所以只能在那任职,不一定是他们很废,有时是一些非专业方面的因素。
他们教很简单只是配合学生平均程度和避免被投诉,不代表你不能问他们没教到的内容。
你一个学期付的学费至少五万多,如果钱是你自己出的,你绝对不会想让他们过这么爽。
补习班会教的是整本课本,因为研究所会考整本外加书上没写的,但学校老师常教不完。
然后补习班通常如果你大二就开始去,那么你的学习进度会超前学校。
要是补习班老师讲的方式你听不懂,你还能死抓着课堂老师去问。
要是你比较晚补习,你甚至还能针对听不懂的部分去低年级课堂旁听抓学校老师问。
补习班老师多半会有赶场问题之类的,如果你有这状况,就多利用学校老师。
听不懂不用装作你有听懂,再花时间都要耗到他教懂你为止,那是他们的义务。
你如果做不到,你唸书也只是白送钱给别人,未来还要吃一辈子亏。
你出社会就不再有老师可问,同事跟主管没义务教懂你,万一你不会做人的话会更难过。
: 然后还有一些苦恼的问题
: 像是学历只有私立科大真的找的到工作吗...要不要考研究所之类的..
: 因为看板上大多数人都是高学历工作似乎还是很难找的样子..所以很担心自己的未来...
我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但过去修通识拜访一些竹科公司协理和副总的经验,
他们都清一色推荐读 CS 就是要读研究所,所以你还是当成你要去读比较好。
然后虽然考研究所常被呛成是洗学历,但去一些大公司就是洗了真的有用,你就洗吧。
其实就像我上面讲的,以现在学校训练学生的方式,要走通一条路径通常都是研所后。
硕班选教授跟联络教授的时间点可以在考试前,放榜后常常名校热门教授早就额满。
你们学校的教授可能会希望你推甄自己学校,叫你放弃补习跟考试,记住不要听他们的。
以现实面考量你至少要洗也洗个四大四中的国立硕,不用去考虑其它选项。
学得不全又放弃补习走原地推甄这种轻松路线,你在未来就业后只会无限后悔。
硕班一般教授还会主动接科技部计画或科专丢给学生做,也能累积大量实作经验。
你选教授的时候最好也把这点列入考量,不然跟到太嘴砲的教授你会练不到功。
当然练功之余还是别忘了硕班阶段的主要任务。
硕班的任务是教授帮你发现一个问题丢给你解,博班则是你要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
所以你如果之后被硕班教授怂恿读博班,就看你个人想培养出哪个层级的技能。
坦白说在台湾读博班 C/P 值很低,你到时自己考量是为理想还是为现实奋斗吧。
: 还有一个比较偏向私人梦想的问题
: 我有位亲人在日本工作生活还有了家庭 他时常跟我分享他的生活
: 所以我从小就很憧憬在日本生活
: 然后我就想问一下版上有经验的前辈们
: 在日本找工作的话会看台湾学历吗?
: 还有在日本工作环境好不好之类的问题
: 我在本版看到的文章都是蛮推荐的 但是我在某版也有看到不推荐的
: 说什么日本人很藐视外地人或是人不如狗之类的话...
: 所以想请有经验的前辈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
: 想问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些 抱歉可能有点多跟杂乱...
: 不过还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发问 拜托了(跪
日本软件业就我听到的状况是比台湾还乱还惨。
板上曾经贴过的一篇陨石式开发译文的原文就是日文,当时在日工作的朋友也很有共鸣。
但这不是我亲眼所见,所以我也必须强调这是我听说,实际状况我不知道。
日本的职场文化问题也不能小看,很多去日本就职的朋友都很不能适应。
你有在日本工作的亲人就去多问问这类问题吧,我都只是听说,不如你去找亲人问。
只是如果你现在英文能力不足,本身日文也没什么基础的话,不建议你多花时间学日文。
在这行里英文能力远比日文能力重要,你养不好英文能力其它都甭谈。
另外如果你想考英检,我会比较建议去考托福,那边的着重项目比较适合理工人。
考得过一般代表你有在美国大学上课听讲、理解并做笔记的能力,
对于往后跨国技术交流甚至你进入西方国家工作来说会很有用。
近年有不少 remote jobs 的工作型态,是透过即时通讯软件跟外国公司面试,
通过之后,你就是继续在自己台湾家里工作领他们薪水,定期开开视讯会议之类的。
如果你会向往这些工作,把相关英文能力练起来绝对是不可或缺。
大三或大四通常会开放选修研究所的课,你可以把英文阅读和科技英文写作先修起来。
研究所的英文阅读通常会有难句拆解,教授帮你拆过几次后你文法大致上就无所窒碍。
科技英文写作会教你英文论文的文章结构及用字,这对往后阅读论文和专业书籍有帮助。
外面的英文补习班其实不太容易训练到这些,你要多利用学校资源去培养好这块。
一样就是不会就问,修课期间看到论文或技术文章上有不懂的句子也能拿来问教授。
这些课有好好修好好发问的话,剩下的缺点通常剩字汇量、听力跟口说。
字汇量可以靠自己补足,听力跟口说可以设法找外籍家教之类,不是太难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