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Microsoft)用75亿美元,收购最大的开放原始码平台GitHub,这个案例很能够说明,硅谷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对价值来源的看法很不一样。GitHub的收购价,是该公司年度经常性收入(annual recurring revenue)近三十倍的金额(这是超高倍数)。为了对这件收购案有更整体的了解,请参考这个数字:微软在2016年以260亿美元收购LinkedIn(后者营收的7.2倍),当时这件收购案被视为最高金额的科技业并购案之一。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澄清人们对硅谷运作方式的一个普遍误解,还有这种天文数字的价值从何而来。
在硅谷要创造股东价值,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是财务,二是策略。财务价值是指商学院和股市谈的东西。它注重营收或盈余的倍数、销售成长、毛利,以及管理理论。它重视一家独立公司成长和蓬勃发展的能力。
当我们在谈油价如何影响艾克森(Exxon)的股价时,直觉认为那家公司做的事情(钻油)、油价、这两者与股价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有直接关联。同样地,如果你经营一家在地的干洗店,这项生意的价值,是根据你有多少顾客、他们花了多少钱、提供这项服务所需的成本,还有你对成长的预期。
另一方面,策略价值与前述这些因素没有什么关系,而几乎只重视公司的产品和/或市场定位,能如何协助或阻碍另一家公司(通常是一家更大的公司)获得成功。策略价值并不是透过一家公司独力赚钱的能力来实现,而是取决于它为其他人创造获利的能力(或在某些情况下,是看它保护获利的能力)。
这个区别是核心理由,可用来解释为何一家只有五名员工、没有营收的公司,可用十亿美元出售;而另外一家有五百名员工、营收达一亿美元的公司,出售的价格却低了许多。硅谷最出名的成功故事,像是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和Google,都是拥有巨额财务价值的知名例子,但是,绝大部分新创公司的成功故事,并不是要打造一家有能力办理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并在股票上市之后持续成长的公司(要做到这一点格外困难);它们的故事,其实是要为别人打造某个有价值的东西。
换句话说,微软为GitHub花了75亿美元,并不是要取得这家公司赚钱的能力(它的财务价值),而是要取得GitHub能接触到的大批开发者,他们每天使用GitHub的程式码储存库产品(这家公司的策略价值),如此就能引导他们进入微软的开发者环境,而这里才是真正的获利所在。
以下介绍一些策略价值的知名案例。2006年,Google以按照当时标准来说很惊人的16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当时的YouTube很不赚钱,而且非法上传的影片引发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既然这样,何必接下这个棘手的事业,更何况还花很高的溢价来收购?这不是因为YouTube未来能够赚钱。十年过去了,YouTube是否已有获利仍不清楚。当年的收购案是因为YouTube对Google有极大的策略价值(也就是有能力阻挡竞争者入侵Google获利丰厚的搜寻引擎业务)。迄今Google收购YouTube已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可能仍未获利,但现在这普遍被认为是历来最好的并购案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2007年升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花十亿美元收购MySQL(我当时在MySQL担任高阶主管)。MySQL的主要产品是免费、开放原始码的数据库,非常容易使用,而且能为几乎既有的每一个网站提供后端功能。MySQL当时的营收极少,它整体的商业模式(财务价值)顶多只能说是用猜测的,但是,却有多个买家愿意出高价收购它。
MySQL的价值是在策略面,而不是财务面。对甲骨文(Oracles)、IBM和微软之类的公司来说,它的策略价值在于可保护它们获利良好的数据库业务,不受某个免费产品影响,那个免费产品能提供它们昂贵的解决方案80%的服务,而且能提供的服务还在增加。虽说这是个策略价值的好例子,最后却不是最重要的。那时升阳面临严重问题,它的硬件产品价格昂贵,很快就被价格低得多的Linux服务器攻击得很惨。升阳必须解决这个威胁,而且动作要快。对升阳来说,收购MySQL,让它能把自家一部分特有的优势纳入数据库中,让使用升阳/MySQL服务器的网站,比采用竞争对手解ꠊM方案的网站速度快十倍。当时的升阳危在旦夕,真的很需要这种策略价值(这也是甲骨文在六个月后收购升阳的一大因素)。
微软收购GitHub的确是大新闻,但它只是众多例子之一,再次印证最成功高科技新创公司的主要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打造一项可以自给自足的事业是特例,而非常规。能够驱动创造成功的结果,是靠策略价值,而非财务价值。你若是根据这个论点来调整思考方式,就更容易理解硅谷这个疯狂的世界。
(陈佳颖译)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