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框架必要功能
现行的开发框架种类繁多,而每套框架本身也可能相当庞大,该如何妥善应用?势必要适当抉择所需功能,如此一来,就算框架是庞大的,对你来说也会是简洁的!
按赞加入iThome粉丝团
文/林信良 | 2018-01-21发表
就现代程式开发而言,只要谈到框架,多半令人感到沉重,这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应用程式到了一定规模,须基于某套半成品,才能加速开发;其二则是半成品本身,为了应付各式需求,本身往往也庞大到令人窒息。
更糟糕的是,开发者要接触的半成品,经常不会只有一种,想要样样精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以带一下Spring MVC吗?
在Java全盛时期,开放原始码专案百花齐放的那个年代,有着各式各样的框架,而且各自发展迅速,版本变更快到开发者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追逐新框架或新版本的意义究竟何在?
仔细想想,有些新功能用来省事,其实只是换了个新封装,却重复著旧的模式;有的功能则是基于新观念,有待社群进一步地验证可行性。无论是哪个,似乎都不能作为继续亦步亦趋的理由。
在工作也暂时用不上的情况下,被我暂时放生的框架之一是Spring,在Spring 2.0 之后就不常接触。过了多年,现在5.0都出了,虽然大致知道主打的特点是什么,但并未去玩弄过细节。直到不久前,一门Servlet/JSP教育训练接近尾声时,有学员闲聊时谈到:“可以带一下Spring MVC吗?很多同事接下来必须使用,只是东西超多,不知从何下手!”
我内心的OS是:“呃!都接近课程尾声了,还能怎样?”对于这类需求,通常会被我婉转拒绝,而且,都这么多年没碰Spring MVC了啊!然而,脑袋中迅速地闪过了几个画面,嘴角一滑,就开口说道:“好啊!我抽一、两个小时带一下,至于原本课程后面的OOXX,自己看书也可以!”
这突如其来的勇气,倒也不是信口开河,虽然是Servlet/JSP教育训练,然而,使用了一个MVC架构的Web应用程式,贯穿整个课程,在适当阶段也都运用重构,切分出Facade、DAO等各式元件,正好Web层可以套用Spring MVC,而中间层的元件可以用Spring DI来解决。
然而,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毕竟有限,必须筛选框架的功能,只讲解必要的部份。为了衔接课程,我还是先在web.xml中设定DispatcherServlet,然后,其余部份尽量采零配置(zero configuration),幸而早就以Servlet/JSP自干出MVC架构的范例,因此,对于零配置时采用的惯例(Convention)配置是什么,学员并不难理解。
熟悉框架底层
因为,Spring MVC有一点不错的设计,那就是控制器的方法,可以直接注入Servlet API,像是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这意味着:直接复制原Servlet中的程式码,放到Spring控制器中,重新命名方法、下几个标注、自动注入Facade元件,控制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至于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做什么用的?在接下来的课程,当然就不必再解释,后续只要检视程式码,如果方法中实际上只用到HttpSession,就只要删掉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改注入HttpSession即可。类似地,若只用到HttpServletRequest,此时,我们就只需要注入HttpServletRequest;若只用到HttpServletResponse,就只需注入HttpServletResponse。
实际上,如果方法中只需要请求参数呢?方法参数的部份,就改标注@RequestParam;如果最后只是转发(forward),那就return一个字串,而请求参数的注入、转发API什么的细节,就可以带入前端控制器模式(Front controller)的概念了,并可以一并解释Spring DI容器、自动扫描标准、自动绑定的概念,是如何由DispatcherServlet开始这一切的。
这就是为何开发者常说的“要知道框架底层原理”。Spring MVC是基于Servlet,若熟悉Servlet API,在有个Servlet/JSP建构的Web应用程式,而且已经符合MVC架构,基于Servlet API筛选出Spring MVC中最基本元素,去掉不必要的配置,才能马上感受到框架的好处。
基于框架的持续重构
嗯?这样就算使用Spring MVC吗?为什么不算?如果打从一开始,只在控制器的方法中,注入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就算还没用Spring DI来组合Facade、DAO等元件,此时,只要应用程式能如常运作,就是使用Spring MVC,没有人规定须用到什么程度、用了哪些API,才算是使用了一个框架!
当然,有人会说,这太浪费框架的功能了,是没错!只是,框架的功能是否有价值,在于它能不能为你的应用程式带来益处。
例如,使用@Autowired自动绑定Facade元件,能使应用程式省去自行组合依赖关系的麻烦,又能使程式架构清楚;而使用@RequestParam,一眼就知道该变量代表请求参数;若使用@PathVariable,我们马上就知道是路径变量,那就不用特别注入HttpServletRequest。因而,值得基于这些功能来重构应用程式。
所以,这也可以用来判定一个框架,是否适合你的方式。框架应该要有个最小集合,而这个最小集合,最好可以基于开发者既有的技术背景,在略为重构(原型)应用程式,以使用此最小集合后,就能使应用程式运行起来,之后随着对框架认识的越多,在判定框架中的特定功能是否适用,之后,再逐步重构应用程式能使用该功能。
就像Spring MVC呈现技术不一定要用JSP,那么,该使用其他模版技术吗?这就要问你自己了,对于JSP有什么不满吗?对于想使用的模版技术,又认识得够多吗?它又能解决你在JSP中遇到的什么问题?这些答案,也决定要不要重构新的模版功能。
也就是说,没必要全面了解一个框架,再来使用框架,也没必要使用框架的全部功能。认识多少、就用多少,其余暂且基于既有熟悉的技术也无妨。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勉强使用某些框架功能,反而是危险的。也许是忽略了生命周期,而造成除错困难;或者是忽略了技术细节,而造成效能低弱,更糟的情况,可能因为不知道各元件环节之间如何衔接,而造成了安全漏洞。
为了避免一知半解,在调查功能细节的过程,必须采取系统性的作法,单靠网络上的零散文件,只会造成困扰,改为透过一本专书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若框架有些历史了,一本专书往往会交代一些各版本的变异,以及最佳实践的变化,甚至是中心思想或者既有典范的转移等,而这些在决定框架功能的用与不用之时,会是个参考基准。
筛选必要功能的方式
许多开发者都认为,框架可以视为程式语言的延伸,只不过,若生态系很活跃,而框架本身也蓬勃发展的话,这套语言的延伸,很容易扩展到像是没有边界的状态,而对于这类框架,想要全面掌握是没有意义也不可能的,因而必须要有方式来筛选必要功能。
所以,掌握一门框架的中心思想是个出发点。因为,理解底层或者实作方式,可以大致构筑出框架各个功能的运作原理。举例来说,如果有个原型应用程式,我们可以试着找出框架的最小集合,重构应用程式来套用那个最小集合;接着,系统性地吸收框架知识,找出令原型应用程式能获得益处的功能,逐步重构应用程式来套用那些功能。
最重要的是谨记,别试图用上全部的功能,也不用试着追逐每个新增的功能,而是懂得如何筛选出对应用程式本身来说的必要功能,如此就算框架是庞大的,对你来说也会是简洁的!
https://www.ithome.com.tw/voice/120504
值得思考的问题与观点
思考追逐新框架或新版本的意义究竟何在?
只要应用程式能如常运作,就是使用Spring MVC,没有人规定须用到什么程度、用了哪些API,才算是使用了一个框架!
框架的功能是否有价值,在于它能不能为你的应用程式带来益处。
没必要全面了解一个框架,再来使用框架,也没必要使用框架的全部功能。认识多少、就用多少,其余暂且基于既有熟悉的技术也无妨。
别试图用上全部的功能,也不用试着追逐每个新增的功能,而是懂得如何筛选出对应用程式本身来说的必要功能,如此就算框架是庞大的,对你来说也会是简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