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钰祺延续之前《Kung's tiny show》的钢琴音乐会概念,
这次的《叁+一》则以中提琴为主角,
发表了他今年度的最新作品《日出前 终结悲伤》。
一直很喜欢看他拉中提琴的样子。
总觉得这个乐器,比起常见的钢琴,更能彰显他的独一无二。
就像弦乐在苏打绿之间的流窜,使他们是那么特别。
场地依旧很小,小得亲切。
搭电梯上楼,迎面是以V字排出的观众席,静待演奏者夹在其中。
但在角落、不远处的L型沙发上,龚钰祺正和另一位协奏者与蕴青谈笑风生。
那感觉很不可思议。
等候演出的背景音乐是日本神社的环境音,有日语、大钟,和沉静的氛围。
各自找喜欢的位置入座,用不打扰的分贝,与这块场地拍照留念。
我们选定的这侧,以中提琴的拉弦角度而言,恰巧是能看见表情的最佳方位。
龚钰祺穿着朴实的棉质衬衫,简单俐落地走进演奏区域。
在他身后的长桌上,放著三把中提琴、一个金色的颂钵。
按下电脑里的配乐,首先以我们熟悉的那把黑色腰瘦中提琴作开场表演。
演奏者和观众们的距离非常近,同样也静到能清楚听见他下每一弦之前的呼吸。
《日出前 终结悲伤》的创作动机是旅行在京都“六角堂”获得的感受。
每一段曲子之前的开场白,是由蕴青读出他所写的句子来充当音乐导览。
乐章里的曲名也全和它有关,如〈不动明王〉、〈圣德太子〉或〈六根清净〉等等。
听着琴声,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教学《哼唱光年》的直播画面。
想起他说乐章的起承转合是如何分布,沁入耳中的旋律也随之获得验证。
我最喜欢〈圣德太子〉的那一章,听起来很自信、线条感丰富也流畅。
第三段表演,是由阿龚的琴声搭配蕴青的歌声。
他们说,这是第一次用中提琴伴奏的〈如果想念变成无边汪洋〉,
也是新歌〈我的夏天〉第一次演出。
蕴青说,“夏天”是她的宠物猫,歌曲也是写给牠的。
这首歌有着活泼甜蜜的曲调,以及喵喵声的害羞告白。
碍于一些限制,这次的表演是由阿龚先把配乐录好,再同步播放搭配演奏。
老实说,也许是我听惯了现场乐器的生命感,
面对这样的形式,感觉是一艘海上行驶的船只,由风平浪静乘载轰隆作响。
他问,知不知道主题的“叁+一”是什么意思?
不是年纪哦,那代表的是:三把中提琴,加上他一个人。
我一直误以为是数字的“三十一”,毕竟演出日期也恰巧是在31日哪。
他说,那把黑色的中提琴陪伴了他十几年,终究因为受潮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了。
但这个乐器在音乐界算是边缘人的存在,不是不修、而是很难找得到人会修。
于是,解决方法只能买一把新的中提琴(?)
他掀开覆蓋着它的布,将新的琴举起展示给我们看,瞬间引起很大的惊呼。
那琴身超美!
如钩的上弦月弧形,也有些微高音谱记号的轮廓。
由于跟这把琴还不是很熟,起音时出了一点点状况而重来,
我却觉得这样的临场感才是最珍贵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乐曲旋律的关系,新琴的音色就我听来像一支陈酒,醇厚而浓郁。
也像个年迈的智者用成熟声线和你分享他的人生阅历。
虽然还是腰瘦琴听得比较习惯,但仍然会被这把琴给吸引。
整场演奏间的空档,他的目光试着和我们每个人视线交接,用点头的方式说欢迎。
笑容和煦,手掌也数次在掌声之间轻按胸口。
演奏会的尾声,阿龚在谈话间忽然冒出一句“我知道你们待会要赶场”,
或者说自己今天最成功的一个笑话,是下楼左转看《16叶》、右转则是能获得一夜。
(因为场地在林森北路上)
有点难形容我听见时的触动,大概是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的信任是那么内敛却又巨大。
就像青峰也在《16叶》的某一场开玩笑说,阿龚的狂热听众是顺便来看他的(笑)
最后,龚钰祺说希望我们在结束后能尽量填写回函,让他看看听众的反馈意见,
若无任何回音的话,他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继续进行。
我觉得,创作也是这样的。
尽管出发点通常并不为了获得名望或排山倒海的赞扬,单纯是为抒己。
但有时,写完了长篇大论的心有所感,若未得到一丝回应,不免会开始怀疑自己。
因为明白那种不安的心情,所以我才那么喜欢写心得反馈。
对创作者来说,任何只字词组都是动力。
会后,听朋友上前与阿龚说话,才知道他脖子上的黑痕,是拉琴太过忘我而来。
我总是很喜欢那样的片刻、看他们和他如朋友般谈天的那个时刻。
画面是宁静的。没有争先恐后的听众、演出者也不存在担心逾矩的防备。
那个人,明明应该远在天边的,竟然近在眼前。
很喜欢这场演出,小而巧而美,从绘马票卡、明信片到场布都是完整的用心。
《日出前 终结悲伤》的命名很美,也很适合中提琴温润的音色。
他说,因为最近的世界有太多不好的事情发生,这个创作也带着祈求平安的祝福。
近两小时的演出很充实,看了节目单才意识到居然有这么多首曲目。
也才发现,曲单的五个段落分别以太阳的起落或躲藏为名,觉得浪漫。
近傍晚才开始的音乐会,仿佛将我们的时间凝结在黄昏时分。
不敢说自己很懂音乐,但能懂得他的琴声想传递的讯息,感受到温暖而治愈。
期待演奏专辑的到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