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言】
因为深怕被爆雷,从周五晚上开始就不上批踢踢,
连刷脸书不小心滑到演唱会相关新闻就好像烫到手一样火速关闭。
瞄到的标题是说苏打绿开唱挺婚姻平权,
还好这本来就是打绿关心的议题也不算太雷。
想说不然开一下 YouTube 看看网络影片打发时间,
结果首页的推荐影片居然也是各种新闻片段好可怕(?)
只好立刻决定自行断网和外界失联(!)
但感谢朋友们很贴心,建议需要短袖和运动鞋,
不然在这样封闭自我的状况下,要是穿很多可能就会在场内中暑晕厥。
到了小巨蛋周边,身旁经过的打粉讨论著昨天的歌单如何如何;
入座后,身旁的观众也正讨论昨天的歌单如何如何。
……简直防不胜防嘛(大哭)
通往特区的地下走道里,摆放著八张电影海报立牌,
拍照留念的人群与它们保持距离,在空档中纷纷一个箭步过去合影。
再往入口过去一些,则左右夹道著艺人朋友们的祝贺花篮。
过了特区入口的黑色帘幕,场内一张张椅子整齐地摆放著。
不假思索地朝舞台方向走去,买到的座位是近到不需要看排数就能立刻找到定点。
以前,从二楼俯瞰总觉得宽敞,但实际走了一趟,原来是那么短的距离。
坐定后往萤幕望去,黑色太空里的蓝色星球,看着总觉得平静。
【Keep Calm:《故事未了》音乐电影】
大约七点二十分左右,如同电影开演前,萤幕上播起了预告片。
既然说好了是电影首映,这样的桥段安排让人会心一笑。
至于为何是这样的选片,也许有什么想传达的吧。
上网查了一下《云端情人》,剧情是描述男主角与人工智能系统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片,关于虚拟与现实、探讨寂寞或寄托,是跨越了种族的精神上恋爱。
与最近沸沸扬扬的婚姻议题上,似乎有着同样逻辑。
是该遵循现实人生里所谓的“合乎常理”,或者忠于自我的心之所向?
相互吸引的两个灵魂,只不过存在于不同躯体之上。
人工智能永生,但人类的生命却有保存期限。
因此,爱的任何形式都不应该在这有限的日子里更加受限。
当《百日告别》浮出“原创电影音乐/苏打绿 阿龚”的字样,就好想欢呼。
会安排这部预告,理由应该很单纯。但还是想说说,关于时间。
他们说,在一百天的告别里,是让留下的人学着放手。
对亲暱的人而言,那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放下的过去。
但对关系较为疏远的亲朋好友来说,却是轻易就能抹除那些过去。
如同那些与谁密切相关的议题,总被毫不相干的旁人拿去秤斤论两。
无论高价或廉价出售,最后都将被时间的洪流冲淡。
人们往往健忘。
第三部预告,是即将开演的《故事未了》。
十月份参与了印夏天巡回冬场,一直很惦记那段入场时的小惊喜,
制片花絮和演出者的感言,真的好让人感动。
原本期待着能再次看到的那些片段,却只截取了少部分在预告,而不在电影。
但看着 Bernd 用赞叹的语气和神情说著充满能量的苏打绿,就骄傲得好想落泪。
观看影片与亲临现场,最大的不同处是接收讯息的方式。
在现场看表演时,观众可以自己决定视线的方向,音乐电影则是被动的接受。
但电影里每个分镜,都是每个当下最完美的角度。
当镜头几度特写演奏者时,他们满足的笑,或随旋律的投入,
远距离看不见的这些表情和肢体,也被完整的收录在其中。
在观众席上看不清楚的这些画面,都在电影里呈现。
因此,现场感受氛围,电影感受细节。
又,相较于“演唱会纪实”来说,“音乐电影”特别的一点是,歌词有英文字幕。
尽管中文的博大精深难以用外文完整表达,还是能感受到文字的美。
要将所有曲目都翻成英文让乐手理解,想必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故事未了》诸多曲目以动画的形式将听觉转成视觉,每个画格都精致且贴切。
而音乐电影也将动画剪接进来,与表演者结合,穿插或融入。
我很喜欢的一个设计是〈城市〉的其中一段,
披着大衣侧身的男子,抬起头却逐渐化成青峰拿着扩音器歌唱的画面。
喜欢前奏听不出本人的〈小情歌〉,那红色灯泡与演出者交错的光影,
佐以交响乐版的悠扬与温暖色调,全新的编曲似乎也翻新了某个时期的自己。
〈你在烦恼什么〉,主唱横越整个黄区的画面,一直存在我脑海中。
去年此刻的我身在第五排,对于这样的近距离简直不可置信。
看他在电影里的穿梭,也让我想起《陪我歌唱》如摩西分海般切开人群的瞬间。
最后一首四季主旋律的歌曲串连,
在〈各站停靠:〉后段,听见馨仪独唱时青峰加入的合音才恍然惊觉,
原来《谢天谢地》听到同一句合音的熟悉感,是因为这里。
去年《故事未了》的音乐飨宴结束后,只能简单记录几行字的感动,
但经过这个下半年,长篇大论好像变成一件不那么困难的事。
必须老实承认,那时虽然带走了满满感动,却只拥有片刻回忆。
这几个月来跟着打绿东奔西跑,似乎也练就比以前好一点点的耳力,与记忆力。
于是在电影里,听见很多被当初的自己忽略的音符或巧思。
这才懂了,感动的其来有自。
所有被粗神经筛落的细节,在小巨蛋的音响设备之下,都获得了完满的释放。
【Party On:首映后的万人派对】
电影结束后萤幕转黑,声音也消失的那刻,总觉得耳边将响起秀秀老师的“嘿!”
右方出现了尖叫声,原以为是为电影喝采,但聚光灯一投射,是苏打绿。
面向舞台的右侧,加上 Bernd 共八人一字排开,彼此握著的手在空中形成锯齿状。
一阵掌声后,从正面的阶梯上了台,由小威负责致词,馨仪负责翻译(?)
此时,后方的工作人员也正快速地将所有乐器搬上定位。
猜想 Bernd 也许会说些话,但他却在打绿就定位的时候奔下阶梯窜进后台。
从一句“把小巨蛋当成很大的 The Wall”之后,开始了彩排的点歌时间。
主唱走下台,依照团员的指引寻找想点歌的人。
看见“支持婚姻平权,修改民法§972”的板子,跟观众借来拿在手上让摄影师特写,
但因为镜头太过拉近,没有一起出现在同框的青峰,
在下一秒钻进镜头里,像是路人第一次上电视的表情,开心地笑着比出胜利手势。
想起下午前往小巨蛋时,捷运站附近有群人喊著:“我是同志,请支持婚姻平权!”
或一些手持相关口号的人们,也在闹区附近表达着自己的信念。
在人来人往的台北街头,特别能感受到他们勇于挺身而出的果敢坚强。
点了两首歌以后,萤幕上出现一只伸著食指的手,
当镜头扫射全场时,台上的人就可以操控影像的移动,借此决定想点的对象。
彩排时听到最难能可贵的就属〈不甘寂寞〉了啊。
其实女孩本来点的是〈喜欢寂寞〉,
青峰反问:那妳喜欢寂寞吗?却被馨仪回说:她看起来比较不甘寂寞。
“妳不要趁机宣传自己的主打歌好不好(笑)”
接着说起这次的巡回完全没唱到这首,再问一次点歌的女孩想听哪一种版本,
于是女神主打歌就 GET 了(乐)
连电脑里都准备好歌词的曲目,主唱在其中一句还稍稍改变了用词。
最后大家一起深情大合唱“139”真的好荒谬好有趣哦~~~~~(满足)
以点歌作为彩排的段落结束,正式开始前,由秀秀老师人工覆诵起注意事项。
已经听得很熟悉的观演须知里,今晚却多了主唱的各种问句,
和萤幕上回话者的背影,以及听来有些无措的单字对话。
柔和的嗓音之后接上高亢的欢呼,下半场演出开始。
由〈日光〉和〈狂热〉起头,接续上半场的《故事未了》,直至〈快乐颂〉的沸腾。
喜欢〈日光〉那由左至右飞入飞出的字幕,以及褐色影像带有玻璃透明感的色调;
听到〈狂热〉的那一声“台北!”,不知为何突然觉得鼻头一酸;
开演前被爆到雷的〈快乐颂〉,已经失去本该在此反应的惊喜感,
但当大家一起用力喊出好几句“快乐”的瞬间,内心也是多么快乐。
从这首特别的选曲开始就满心期待,接下来的歌单绝对很梦幻。
三首连续的唱跳后,舞台前缘降下整片的 LED 网状萤幕,台上的人被隔离在后方。
〈包围〉的前奏里,如红色血流般,洗出了第一个画面:
谁都没有权力能支配
我一生一趟忠于自己的表演
跟着每组乐器的节奏,影像闪动着不同的词汇,以及旋转或发散的视觉特效。
随着歌曲进行,几段歌词在萤幕上来回跳动,每一句都与唱出的语气一样坚定。
〈彼得与狼〉如电脑重灌时的系统画面,以不断往上飞升的一列列白字比拟舆论。
句子很多很多,而我只隐约看见了“一个人”和“两个男人”的词汇。
觉得这是一个满有趣的设计,每个观众所聚焦到的词语,都不一样。
也很喜欢那些句子连成年轮般一圈圈,在发声的演出者前方形成音波扩散的效果。
〈御花园〉每一个举起手的“庆祝”,都与画面上的抗议手势重叠。
夏专与冬专的苏打绿似乎有几度藏在变换的影像间,半秒不到,一闪即逝。
公正无私的法律变身 吓鸟用的稻草人
生灵涂炭的结局是否 是种巧合的缘份
惊喜于这一段唱出的旋律, 与原版不同的小小变调。
重拍节奏当中跳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字样,
每一个瞬间都受到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最后回到〈包围〉的开头:“谁都没有权力能支配/我一生一趟忠于自己的表演”。
将三首连成一圈。
在这萤幕降下后的狂热三部曲里,因为坐得太近,
即使很努力地仰著头,还是只能勉强看到一些画面。
虽然可以感觉正传达着什么讯息,却无法完整接收写进脑海,
直到回家看见新闻报导才知道,原来当时是那样。
这大概是我当天感到稍稍遗憾的一个部分吧。
感谢官方后来释出影片剪辑成MV版,让我得以填补内心的小小缺憾。
网状的 LED 缓缓上升,并没有完全收回,而是停在半空。
这段空档中,青峰走到舞台边缘,在唱下一首歌之前表达一些想法。
(以下拼凑而成。感谢友人赞助回忆的片段)
关于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话想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未来,但是在这些不同的未来里面,
也要倾听别人想要过怎么样的未来。
很喜欢我眼里看见的〈近未来〉。
主唱头顶上方的 dancing ball,悬挂得比它前方的 LED 萤幕再高一些,
不太记得是整首歌,或仅在后半段,银色的球体发散出白色的光芒。
那光线,一部分从网状萤幕的间隙穿过,另一部分则毫无阻碍地往观众席照射。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还没唱到末段,但这画面就已经让我先想起了这句歌词。
仿佛前面几首的闹腾,都被眼里的光和温暖的旋律给安抚下来。
灯光暗下,熟悉的前奏传进耳里,直到透过大声公的声线唱出,
才惊觉是〈茎〉。
视线往上,LED 萤幕映出手写的红色英文歌词,轻轻地向上浮动淡出。
回来仔细研读了歌词,总觉得在今天,是对勇敢站出来的他们声援。
曲毕,工作人员从黑暗的台侧搬上一只高椅,主唱正坐,但靠着椅背以侧身面对观众。
〈百年孤寂〉里,投入歌唱的肢体,似乎随时都将滑落在地。
真的好喜欢这首编曲,加上无解乐团的弦乐四重奏,音和律都掷地有声。
不知道是不是音场的关系,〈茎〉和〈百年孤寂〉的两首音色,
比起之前在中山堂现场听到的,饱满许多。听着是无比满足。
接下来的木吉他版〈无眠〉,主唱走下舞台正面的阶梯。
先是钻进前排边缘与妈妈相拥,再往后走去。
我回头望,只能看见聚光灯移动的方向,以及隐约朝着二、三楼观众挥动的手臂。
对于这样毫无顾忌下台行走的画面,总是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看过其他歌手在小巨蛋的演唱会,当演出者准备走进特区前,
先是从两侧冲出了长长的黑色人龙列道护驾,人龙后方,是争先恐后的歌迷。
但苏打绿每回走进观众席时,身旁都只跟着一、两位工作人员。
其实,眼神的交流反而更能感受到满溢的爱与热情。
青峰从面向舞台的左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绕回。
歌曲结束时,他站在右侧舞台前方,给予观众一个深深鞠躬,聚光灯仍然打在身上。
而后,走回台上唱起〈Everyone〉,也在几句歌词中指向观众,或者抚上胸口。
这几个瞬间都让人感动得想哭。
休息了四首歌,接下来的曲目就再也没坐下过了。
当〈Believe in music〉的电音和吟唱一出,全场欢呼起身,随着音乐畅快摇摆和鼓掌;
没想到还能再听到〈I don't care〉这首梦幻逸曲!
好喜欢大家一起喊著每个“还有!”,以及灯光聚焦在阿龚身上的那段电钢琴 SOLO;
〈小宇宙〉的递麦部分,绵密的歌词与不断循环的啦啦啦,差点让我喘不过气来;
透过双手指缝制造出〈暂时失控〉的几句特效后,
电吉他的张扬让我的视线忙碌地在小洋和家凯间左右来回;
来自十周年演唱会如电流般的〈四季狂想〉前奏编曲,
身体不自觉地跟着小威的鼓点打着节奏,但耳膜总一直被馨仪的贝斯声吸引;
刚好前几天复习到【一起喔喔/控制狂】的小巨蛋现场版,
在电脑前光是看着影片都觉得沸腾,亲临现场的跳动却是更加痛快。
〈控制狂〉最后全场的一起喔喔,再接着唱起〈一起喔喔〉,
每一刻努力伸直手臂的挥动,以及大声唱出的音符,都是忘不了的酣畅淋漓。
终于来到得以休息的片刻,却是苏打绿集中到台前的谢幕。
虽然身体已经想坐下来好好补充水分,但内心还舍不得舞动的停歇。
主唱说,待会散场时会播放轻快的歌曲,让我们可以用雀跃的步伐离开。
待演出者全数退场,在 ABBA 的〈Dancing Queen〉中,
我们一边迟疑着是否真正落幕,一边抱着希望地喊起安可。
虽然身体跳够了但心还没跳够啊。
大约半首歌后,阿龚突然以一个现代舞的入场方式,从台侧奔到台前。
在台中央舞动了一阵,家凯也从旁加入,特写他们的萤幕影像上打着马赛克。
歌曲结束,台上的两人定格,其他团员也纷纷走回台前。
青峰微微皱眉,询问大家怎么都不离开,真的一点都不会累吗?
就算体力的确有些耗弱,还是要挤出丹田的力气大喊“不会!”
来回问了几次,他说:“那就告诉你们什么叫一点都不会累!”
熟悉的旋律一下,主唱用饱满的歌声唱出〈三天三夜〉的第一句“一点都不会累”,
那瞬间觉得全场的热度几乎点燃到今晚的最高点。
情不自禁地将双手与双脚腾空,笑着唱着,愉悦的心情好像可以飞。
但同时,也看见前方有工作人员安抚我们坐下或停止跳跃。
迟疑了几秒落地,最后还是忍不住跳舞不要停歇。
喜欢主唱用真音接近假音的声调唱出的每句“三天三夜”,
而最后一句“一点都不会累”改成了“明明就超级累”,
些许眉目纠结,却是笑得满足而灿烂。
曲毕,青峰说很抱歉让工作人员那么为难,但他们必须这样。
当下沉浸在整个气氛里,并没想起这首歌在某些层面是怎么样的意义。
直到后来看了推文和新闻才意会起来。
所以后知后觉其实也满幸福的吧(不是)
安可曲的安排,像是在电影结束,卷动完演出名单之后,Bonus 的花絮或桥段。
感觉和上半场的首映是前后呼应。
若没等完如卷动名单的一首〈Dancing Queen〉,就等不到这首〈三天三夜〉了。
真正挥手晚安之后,虽然特区前排仍然热情喊著安可,
但在一阵舞曲连击下,精力所剩无几,工作人员也开始催促大家离场。
最后,在 Madonna 的〈Hung Up〉里,留下了第一次与小巨蛋舞台的近距离合影。
但这首有几段让我误以为是〈你是我的花朵〉(掩面)
【关于:Keep Calm and Party On】
经过整个巡回,好像锻炼出开窍的五感体验、好像被宠到习惯近距离的接触。
虽然对打绿的答题有不少把握,但紧张的毛病最后还是只能靠友人携带。
是从来没到过的梦幻特A区啊。
感谢上半场的《故事未了》唤回当时的回忆和感动。
原以为忘记的,其实只是埋藏在记忆深处,悄悄伴着呼吸心跳的脉动。
虽然情绪是偶尔沉淀偶尔澎湃,但还是让自己 Keep Calm 在万人电影院里。
感谢售票机制,让我和周遭的观众在不同首歌里,有着同样的共鸣。
下半场的映后 Party,除了狂欢闹腾的同步率以外,
甚至连较为冷门的〈I don't care〉都能一起合唱出声。
感谢苏打绿,即使心意总被扭曲、风向总被误导,
仍然如此勇敢地走上浪尖,只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加温柔。
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到的却是你们无限的心思。
即使萤幕不时投影着人物特写,我还是选择以双眼贪婪汲取每一个本人;
几首灯光的设计,无法看见全貌,但只要伸出手就能碰上那些光线;
喷出纸花的瞬间,也满是惊喜和感动。
一仰头,彩色的纸片布满整个领空,在视线里缓缓飘动,在灯光里闪烁。
跳跃着伸手抓取却扑空,它们似乎比目测的还远上许多。
等待降落到头顶与肩上以后,再随着音乐节奏跳动抖落。
一回头,看着被淹没的座椅笑了。
捞起一把纸花,带走如其色彩缤纷的丰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