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yanangch (åšè‡ªå·±æœ€ç¾Ž)
2015-12-28 02:05:29《故事未了》后的一段感动与空虚的十日后,终于看
了一些板上的心得文,沉淀了一些时候,也终于生出
了久违的专辑整体心得文。
文中也包含一些大大们写过而自己又有同感的内容。
发表过心得的歌曲,会以简略版呈现;
未发表心得的歌曲,会有一些“不是很长”的心得。
文长慎入,但还是希望大家愿意慢慢看完吧=)
-----------
自农历记日以来,我们一直习惯把“春”当成“第一
个季节”,“冬”为最后一个季节,自己常觉得很没
道理,因为四季永恒回归不断啊。要真定义“第一个
季节”,恐怕一定要知道天地混沌初开时是什么情况
才可。
若《春》写的是生气蓬勃时,大自然与人之间的美妙
接触;《夏》写在烈日普照下,内心的澎湃,甚至是
黑暗面;《秋》写落叶纷飞时的自我倾诉、沉淀,让
自己平静下来的故事,那我想,《冬》就是写寒冬时
一些对世间的无奈,却也不因这些无奈失去对生命的
热忱,因为《春》也快到了,之前三季熬过的一切,
或许也会以一样或不一样的形式再度光临。
----------
【《冬 未了》告诉我(与社会?)的讯息】
个人觉得《冬 未了》中每一首c大写的歌多多少少都
包含了一些对病态社会的讴歌。
〈痛快的哀艳〉中的病态社会,就算自己不喜欢,
却还是必须融入,否则不是被活埋就是被淘汰。
因此无奈地,周而复始地继续助长社会歪风。
若要“做回自己”,便一定要“让社会揭发、憎恨、
罪怪”。
〈对杀人狂指控〉中大家内心的小希特勒,总爱以一
些看似冠冕堂皇,实则邪恶无比的“理由”去“判别
人死罪”,或断章取义而又将改变后的意义加诸于当
事人。
〈博物馆〉中人对事物的过份解读,解释了又牛不听
所造成的无奈。
〈回车诺比的梦〉中或沧海桑田,或瞬间大变造成的
面目全非,却少有人再继续守护,继续施救。
〈下雨的夜晚〉中人因一些小挫折而否定一切美好的
倾向。
〈他举起右手点名〉中社会自以为在大战后变得文明
许多,殊不知暴力和邪恶“几十年后”依然健在,只
是改变了形式。
〈墙外的风景〉中社会自以为做到了人权平等,却又
用一厢情愿的“社会标准”牵制人类。
〈未了〉中人单方面看待事物的倾向,或不觉,或刻
意地忽略了从其他角度看待人事物也会有不一样的收
获。
(其实觉得CD大〈我们不懂〉中也有类似精神存在)
〈MKS〉中人或不觉,或刻意地,时时刻刻在欺骗自
己和他人。
威大将两首充满“明显的正能量”的〈地平线〉和
〈Everyone〉则告诉我们总能从别人,甚至每一个人
身上获取一些有用的讯息或鼓励。
----------
【《冬 未了》与我的共鸣】
〈痛快的哀艳〉
较年轻时,我们心目中常会有一些理想,或者是一种
“理想世界”的画面,却往往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
最后还是屈服于“现实因素”,放弃了之前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无形中不但没除去或抑制这些病菌,
反而由其“未了”地蔓延、壮大。
有时我们可能想想出了一些对策,却没有遇见对策施
行后,往往却滋生了新的菌种。因此“产生问题”和
“解决问题”又变成了一个“未了”的循环。
〈对杀人狂指控〉〈他举起右手点名〉
其实有让我想起了〈掌声落下〉中的键盘英雄;和
〈御花园〉中腐败的当权者,都是类似的情况。
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思想和语言上的暴力,以为“君
子动口不动手”是文明的举动,殊不知“暴力远比艺
术单纯”,其实社会反而更复杂,更难以捉摸了。
瞬间又想起了之前沸沸扬扬的“艾尔比事件”。
人家确实有错在线,对别人施了“语言暴力”,可那
蜂涌般的谩骂,无条件的抵制,不也是“语言暴力”
么?得理不饶人的态度,有时确实会让我们瞬间理智
断线,而还继续以为自己依然是对的。
诸如此类,都源自于人们的“自以为是”。
(〈对杀人狂指控〉〈包围〉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墙外的风景〉
我们彼此建立多年的友谊,往往因为一件让彼此不舒
服的小事,断送友谊,从此成彼此“墙外的风景”。
对于这个普遍现象,心里真的十分感慨。
交新朋友“建立友谊”,因小小因素“一刀两断”,
或因“缘分已尽”不再联络,似乎也是一个生命中
“未了”又周而复始的过程。
宗教信仰之间的尊重,似乎也是缺乏的。
自己来自伊斯兰国,似乎对于机场鸟瞰、甚至房屋顶
上两条横梁成十字架形状特别敏感。建筑商也这样被
要求修改颜色或设计,实在太可笑了。
个人觉得,宗教信仰,不如说“宗教”是一种“信
仰”,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求个心安。
何必互相指责?何必彼此增添不必要的围墙?
有时我们常常抱怨说:“为何没人懂我?”
或者是:“为何人情世故这么难懂?”
皆因心里的墙造成。
抱怨这些的同时得想想,我们又何曾拆下这心墙,或
是开启墙上的一道小门,让人家看见呢?
你我都不开,怎能看清彼此呢?
若原意开启了,那就好好沟通吧。
若不愿开启,那就像c大写的,弄个小小的树洞,偷
偷把自己的秘密放进去吧。
“别失望”与“好失望”也是一个无限循环,我们
不也是从“寄托希望最后却又失望”这“未了”的
循环中成长吗。
〈博物馆〉
简短(歌词方面)而有力的歌,教会了我“欣赏艺术
时的注意事项”。不懂艺术不可怕,只怕对牛弹琴,
只怕不愿听人。犯错不可怕,提醒一下,高阶一下也
就够了,只怕“讲不听”。我们试图制止别人在表演
现场录音录影,也就是这样了。
要欣赏,要解释,要翻译的事物无止境,也是一个
“未了”的过程,而从中也无止境地遇到种种“牛不
听”的人。
〈回车诺比的梦〉
自己的感触其实不在于“家园”,而是跟“科技”有
关。(虽然自己又很犯贝戈戈地念了理工系)
科技的进步,其实真的提高了生活水平吗?
无可否认,科技产品,确实让我们可以在更少的时间
内完成更多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们活在现代,却感觉
比古代时间更不够用?是我们高估了科技产品,还是
低估了时间的需要?
我们是否因有了手机电脑,渐渐忘了怎么手写字?
我们是否因有了计算机,渐渐连1+1也不会算了?
我们是否因有了交通工具,渐渐忘了怎么长途步行?
为什么古代不需要健身房减肥,现代却需要?
想起了〈一千座喷泉〉礼那句“人们是如何遗失了在
起点的初衷”XD
〈下雨的夜晚〉
就算世界如此不完美,我们还是不要否定这世界,不
要因少数的不好而忽略了眼前的美好。
生活中难免受伤,而且一定不只一次,总会有至少那
几次否定自己,否定世界,否定人生的时候,每每如
此,只要坚持相信不完美的完美,也就度过“下雨的
夜晚”了。这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吧=)
〈地平线〉〈Everyone〉
当我们貌似找不到立足之地时,请“反复”记得:
虽有阴晴,我们还是可以从任何人的只字词组里找到
勇气,找自己的感动,找到生命的动力,还有自己的
定位。(c大云,感动别乱丢啊XD)
〈我们不懂〉〈未了〉〈Must Keep Singing〉
“理想世界”这么难达成,是不是该放弃?该怎么
样?是不是只有欺骗自己,才是生活的方式?
我们可以试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待眼前人事物,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可以让我们提起精神的东西。
否则唯有推著各自属于自己的巨石,从中欣赏推石的
乐趣,欣赏姿态的美妙。
不同的日子推著不同的石头,也可以看成是生命中的
〈各站停靠〉,那就享受当下与〈近未来〉的体验。
Must Keep Singing 中的“Singing”,我们或许可以
依据各自的定位,或者各自所做的事,改成适合形容
自己的词语。
相信在“浮生愿不曾解”的同时,大家都“还有一些
念”。那就让我们为了这些“念”,“向桃花的尽头
追”吧!
作者: mahojoyce 2014-01-02 01:59:00
推!
作者:
Esponja (支æŒå©šå§»å¹³æ¬Š)
2015-12-28 05:35:00推,有种上帝之眼统观全局的感觉~r大我可以当你的粉丝吗>
作者:
kaoru83 (倔强又怎样)
2015-12-28 13:01:00推!
作者: violentfish (violentfish) 2015-12-28 14:13:00
推好文,r大我也想当你的粉丝~
作者:
zoe0811 (下雨的夜晚)
2015-12-28 20:32:00推!喜欢r大的见解:)
作者: t2100t (虚无吗? 是的。) 2015-12-29 01:49:00
推!我真的很多字忘记怎么写怎么读,心算也很烂,走一段路就觉得脚酸,我的病态全都被点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