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苏打绿带来的美好经验。
原PO非打粉,但是是认真魔人(喂)
认真的音乐就要用认真的态度来聆听~
※进场小速记:
先看二马在《LIFE IN LIVE流行音乐与活动》里面骄傲的小巨蛋天顶,
开四面的苏打绿没用到一般常用的蓝区,细看蓝区上面超多悬吊点。此
次舞台四面每侧两条悬吊式音响,黄区三楼额外加两条。正中央两条直
下不同面的音响。控台在红2C,题词机四面各一,远灯前后侧。19:00
开始环型动画彩蛋钟楼,每五分钟团员动画人偶报时。
※12号当天结束后的速记:
1.开场由阿龚带领管弦乐团进入第一趴串四季入冬,
但因为我夏秋完全没买,当然就不熟。
2.因为很喜欢《无与伦比的美丽》专辑,所以唱《左边》我还蛮惊艳的,
但这个部分的背景好像是卡拉??不确定。
3.《后悔莫及》和《吵》超感动~~前奏有点没认出来。
4. 冬的曲都很赞!!!另外听到《城市》管弦乐团版整个大满足!!!
5.中场休息后是长长的钢琴协奏曲,爽爆呜呜阿龚我爱你呜呜!!!!
6.选了《小情歌》但我真的还好,私心是想听多一点美丽专(喂)
7.冬专应该全唱完吧?超满足!
8.全部约三小时,包含中场休息和谢幕。
※结束后隔几天的感想补充与随想:
老实说听管弦乐团很容易累,狠狠盯着乐团两个半小时后,眼睛就酸涩到
不行,最后几首歌眼皮撑不住只能闭眼欣赏,纯粹听音符也觉得很美。
很喜欢打绿的客座吉他手(小洋),家凯的角色比较偏节奏吉他?(而且
家凯的位置一直背对我囧)至于肢体投入三人组应该是青峰、小威和阿龚
,每个都超有戏的我的妈(XD)。走位我想不是没排,而是排得比较弹性
。所以外围的摄影师很辛苦,一直冲来冲去追着青峰满场跑。
有趣的是中场休息结束,1F观众走到一半音乐家就开始进场,然后一坨蓝
特区打粉在乐手进场动线前被拦下,超尴尬的等音乐家走完,还蹲下来避
免挡到后面红特区的观众,在原地听了一段,等摄影机移开才快速回到位
置。(我很担心他们蹲完整个下半场,所以一开始无法专心看舞台囧)
由于前三张专辑是我的苏打绿初心,对于演唱早期的歌特别感动。至于四
季和四季中间的专辑,就算是《你在烦恼什么》我也不太会唱,所以无法
加入大合唱的行列。对了,青峰说要大家练好《Everyone》,但那首副歌
的旋律真的很不明亮,对女生来说音域偏低,显得合唱音量小了点,不过
我偷偷观察,大家都有认真唱哦。
《小情歌》的亮点在于交响乐编曲版本,反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感觉第二
趴的安排比较多饭撒(fan service),所以说苏打绿还是有考虑到观众想
听的歌,并没有青峰自己硬要讲的那么任性。喜欢用四季开场(对歌单是
秋→夏→春→冬,现场因为我对夏秋专超不熟,春专也没听几次,基本上
从影像和歌词约略感觉^^””),最后以韦瓦第计画主题旋律,串四季专
四首含主题的歌曲做结尾,首尾呼应的巧思让演唱会的概念相当完整,可
以感受到这场演唱会才是韦瓦第计画真正的总结。
看11号第一场的友人请我check一下管乐,她觉得第一天管乐的部分比较悲
剧。我12号听完,觉得他们应该彩排就把细节设定好,像贝斯的低频馨仪
让很多给大提琴和低音号。我猜是因为铜管本身就有音量,所以收音后公
放出来的音量较小,部分是从现场空间听到的‘自然’混音,才会感觉有
点怪怪的。
当然场地回音还是有,尤其在协奏曲尾段钢琴比较激烈的部分,除了左右
手交替,还有回声混在里面,仔细听两手变四手,的确有点干扰。感觉回
音从三楼过来,也许和小巨蛋场地南低北高有关?其他部分还好,听来明
显主要也是因为那段钢琴音量超大的关系吧?另外中场前有一首歌一直出
现杂音,我以为是loop效果,但看到有打粉反应,好像是钢琴的收音有问
题?总之下一首就没有了。
回家check脸书,发现原来是德国的FOH音响师!联系到友人提及周刊访问
,提到德国人连舞台到观众的距离都要测量,突然感受到外国人的专业!
一想到现场收音,同时进到音控台的讯号可能会破百(交响乐团就至少60
轨了),这些轨数要怎么混、再怎么配音响公放,又不会干扰甚至重叠处
可以相位抵消……尤其苏打绿的场子管弦乐团并不是配角,每个声音都要
清楚,果然要靠数据化的音控啊!我相信德国人在欧洲经验丰富,也谢谢
苏打绿把这样的聆听经验带进流行音乐的现场。
由于各频的音轨都很多,所以大家的音量比重都不大。小威的大鼓震的很
客气,管弦乐团的定音鼓也是,因此节奏队震到心脏的机会很少,感觉很
‘音乐会’。但我猜这样调,完全是为了避免音量过大产生回音干扰的关
系。也正因为需要听清楚这么多的乐器,我很能体会这次苏打绿会这么特
别的大声疾呼一些规则,尤其是“不要跟唱”这件事。特别是交响乐团表
现歌曲的音量跨度广,为了聆听品质,基准音量不会开太大……如果身边
坐了个爱跟唱的大嗓门,就真的悲剧了,细节什么都不用听了(掩面)
我常常在想,到底华人演唱会一起唱的陋习什么时候能改掉?一、两首大
合唱是流程设计上需要观众有参与感也就算了,每首都唱,我到底是来听
歌手唱歌、乐手演奏,还是来到大型KTV包厢?所以很感谢苏打绿这次的坚
持。
全场MC时间我都很开心,很自然的get到拍手欢呼的点(我就是在青峰第一
次呛偷拍时拍手欢呼的那种人XD),仅除了讲对音乐不妥协那里没有给予
掌声。因为很多音乐人也没有妥协,只是个性不同,表演的形式不同,所
以没有用这种直接的方式来‘要求’观众。
关于拍照摄影,我曾认真追溯演唱会的手机留影文化,它的初衷并不是这
样。发展至今变成拿着大砲、透过萤幕在看live和整场整场的拍,早已扭
曲原先“此时此刻以观众视角记录当下氛围”的意义。
有人认为禁止拍摄是为了版权收益,实际上观众再怎么拍,也不会有官方
摄影和收音来得精致,因此我认为这些影像对版权收益的影响有限(除非
如日韩体系一样紧抓肖像权,或许会觉得影响较大,不过artist本身更在
乎的是智财权吧?)。比起版权,我认为干扰演出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
拍摄时高举的双手、明亮的手机萤幕、甚至拍照时的闪光,这些行为对于
现场其他观众、演出者视线的阻挠,以及舞台灯光营造的氛围被破坏,那
才是让人感到气愤的部分。
一个良好演出及观赏环境并不只是表演者及主办单位的责任,演唱会的成
功与否,观众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与其要求歌手都如苏打绿
这般“仗义执言”,还不如回头自律建立起演唱会应该有的秩序。老实说
听着青峰的第一段MC,感觉很无奈啦,因为本人本来看演唱会就不拿萤光
棒、不拍摄、不跟唱,完全靠一双手在挥舞和给掌声,所以并不希望台上
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与演出内容无关的事上。今天苏打绿愿意牺牲台上
的时间来换取我们台下聆听与观赏的品质,我只能说这真是佛心来着啊!
打粉很幸福。
(不过也可是能华人的乐团主唱都太温驯啦,还记得09年家兄看完枪花的
live,超兴奋的跟我分享主办单位的警语,警告观众不要乱摄录影,若是
造成主唱下台打人或演唱会中断,主办单位将依法提出告诉XD)
很庆幸第一次的苏打绿演唱会就是《故事未了》…要担心的是,看完这场
之后,我要怎么看其他演唱会啦!胃口被养刁了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