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tccz845 (ching)
2014-06-21 01:24:24“谁杀了作曲家”,基本上是一部人与交响乐乐团各声部乐器组合对话的作品,可当成
认识交响乐乐团的入门经典作品.故事是透过一位作曲家的死亡带出了作曲家与交响乐乐
团的关系,然后,去分析交响乐乐团中那些成员(声部,音色,乐器)最有可能与作曲家结怨而
引起杀机.说书人即是探长,他不演奏,但他需透过办案及说书的过程介入乐团的演奏,并带
出各声部,乐器在乐团所担负的角色及功能性,所以,他得会看总谱,跟指挥很像.
例如角色最为吃重的絃乐部,分第一声部及第二声部小提琴们,可能会因为太累而对作
曲家有所怨言而起杀机,这是探长的推断,那这两声部就必需透过演奏圆舞曲及华尔滋提出
他们当时是在舞会上演奏的不在场证明.而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在乐团中可能技巧的功能性
发挥不高,但却有稳定旋律节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可能去谋杀作曲家.而容易被忽略的
中提琴,则有声部与调性融合的重要性,也不可能有犯意,而音域高的长笛是交响乐乐团中那
只快乐歌唱的小鸟.小号则不甘寂寞的出现在世足赛的开幕典礼上,而患了思乡病及相思病
的法国号,温柔的单簧管,打击乐器组,竖琴.... 都各有各的理由及不在场证明来说明自己
不是凶手.而到最后,才确认杀了作曲家的凶手是交响乐乐团中的指挥家.
但在说书人及探长确认凶手是指挥家的时候,众家乐器却又齐说,(演奏方式回应),真正
谋杀作曲家的是他们全部,因为古典乐界所谓的作曲家都死了,贝多芬死了,莫札特死了,海
顿死了......而他们那些留下来的伟大作品是透过一代代的演奏家,交响乐团,指挥的观念
提升,新解,演奏技法的突破得以留存及发扬光大,所以,每个音乐家都该有忘记作曲家音符
一成不变的勇气,在保有范本下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这套节目的精神内容.
上半场是交响乐乐团的纯演奏会,阿龚是下半场的压轴节目.演出约27分钟的长度,他担
任的角色既是说书人也是探长. 节目由说书人的一句话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