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搭公共汽车是成本最低的方案。
其实用真实世界的思考是没有错的。
会觉得不行,是因为各位都忽略了自己开车的成本。
以现实开车来说,一公里的油钱加上保养费以及轮胎钱,大约也要两三块。
现实的台中市公共汽车来说,10公里免费,超过1公里也才收1块,根本超便宜呀!
与现实的差异,大概就是游戏里面的市民并不会考虑等待成本,顶多就在站牌等到time out开口袋车离开。
加上市民环保意识非常高,老子就是要开车的非常少。
在规划的时候要采取和sc2013完全不同的思路才行。
SC2013:强制分配一定比例市民搭乘、只搭一站就下车重新排队、市民随机闲晃制造分散流量的假象
C:S:计算通勤成本、不会中途下车、市民不会瞎晃、没搭到车就口袋车。
SC2013的时候我们采取减少停靠站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C:S则是必须要把大众运输路网设置的广又宽。
一条公共汽车路线不到3站或超过10站,都是比较不理想的配置方案。
每1万人口少于3条2种类大众运输,也是效率不佳的大众运输。
另外还要尽可能提高车辆替代率,一定要高于70%。
线型规划、路线可以很多没问题。
除非你知道在做什么,否则不要弄环状线。
就算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也要尽量减少环状线。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就不会用太多环状线(?
以我个人的习惯来说,公共汽车/轻轨要网状,地铁/单轨放射状,缆车我才会弄环状来辅助,而铁路我原则上是专门拿来联外载旅客用的。
我的城市基本上住宅区和商业区的道路都不是红的,因为道路使用率非常低。
要练习的话,我推荐各位去工作坊抓台北地图,然后拿台北捷运和公共汽车图去拉动线。
正常来说会非常有效率。
高雄就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