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资讯] 找寻竹篱笆内的春天(永安市场站址公路村)

楼主: talin5814 (重現江湖)   2025-01-05 22:02:24
各位好!再补上近期所投稿中和公路一村曾经住过的公路局职员
他们昔日在今台北车站前的忠孝西路办公的处所发展的历史
探访公路局旧蹟的前世与今生│张健丰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014
谢谢!
※ 引述《talin5814 (重现江湖)》之铭言:
: 找寻竹篱笆内的春天(永安市场站址公路村) 张健丰
: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article.php?id=2562
: 摘要:
: 中和公路一村肇始于1952年,里面的公路局员工曾参与重大的公路建设。这里有闽南、客
: 家和外省文化的交融,体现了眷村的人情味。但因环境的剧烈改变,珍贵的在地记忆逐渐
: 流失,如何找回竹篱笆内的春天成了重要课题。
: https://tinyurl.com/y6nkfucu
: 消失的公路一村站名
: 捷运中和线永安市场捷运站所在的公路一村,原是一个封闭的社区。因上世纪末的捷运开
: 通及四号公园、国家级图书馆先后在此一带落脚。于是,该眷村部分的围墙被打破,从社
: 区里开通的中和路400巷,成为附近中永和居民和其他民众进出捷运站的重要通道。每天
: 上下班尖峰时间来往人车络绎不绝,随之而起的便是商家的进驻。捷运虽给当地带来了繁
: 荣和高涨的房价,但也带来重大的改变。例如,原来在此地设置的“公路一村”站牌被“
: 捷运永安市场站”取代。其实,永安市场离捷运站尚有近五百公尺距离,当初以此命名就
: 有点不接地气;而“公路一村”,目前也只出现在当地的房仲广告里,知道的人越来越少
: 。村内因外地人的迁入及在地老一辈的凋零,该社区发展的历史也逐渐为人所淡忘。
: 1952年草创的公路村
: 台湾光复后不久,位于台北市中正路(今忠孝西路)的台湾省公路局为了安置局内的员工
: 和其眷属,选择在台北县中和乡潭墘村靠中和路一带的水田,兴建员工和眷属宿舍,即公
: 路一村,简称公路村。另于1953年,在中和乡的连城路兴建公路二村。前者,因碰到1951
: 年的花莲大地震,建材涨价于是因陋就简,在考量所在地势较低的潭墘容易淹水,便将地
: 基稍微垫高,四周钉上木板成为墙壁,上覆以黑瓦屋顶,成为一楼的矮房群。
: 由于当时这里仍属台北的边陲之地,一些职员宁愿住在台北市或附近热闹的街区。选择定
: 居在此的人,虽然有生活上的不便,但也甘之如饴,因可和附近的田园融合,一派农村的
: 景象。当时,邻近的今四号公园一带有葡萄园和水稻田,而社区内尚为泥土地,上面长满
: 了青草, 因该社区尚未兴筑围墙,外面的耕牛可以跑进里面吃草,走饱后留下牛粪;社
: 区内居民放养的鸡鸭也会跑到邻近的农地觅食;到了春夏之交的晚上,附近田园上的蛙鸣
: 及萤火虫伴随居民入眠,真是一幅天人合一的景象。但台风带来的洪水,时常让中永和的
: 母亲河─瓦窑沟溢出,公路一村也和附近的田园一样,成为一片水乡泽国。虽然环境如此
: 克难,但公路村的员工仍参与台湾重大的公路建设,例如澎湖跨海大桥等。
: 1958年永和从中和乡分出设镇后,公路村仍划归中和管辖,隔着中和路便是永和,彼此的
: 生活机能仍密不可分。当时中和路对面的商家也开始做起了公路村居民的生意,例如有擦
: 皮鞋的,还有美味的“永和豆浆”店等。交通方面,当时中和路上没什么汽车,较多的是
: 脚踏车和三轮车。除了有公路局的通勤专车外,也有公路局班车在此设站行驶到台北火车
: 站,附近也有5路公共汽车到相同的目的地。由于当时尚未有永安市场,公共汽车可载送当地居民
: 去中正桥对面的厦门街采买;也方便了该地学子去台北念女师附小(今市立教大附小前身
: ),当时全校近三分之一是公路局的通学生。每当上下学时段,校门前公园路上,一支支
: 林立的站牌旁,总是充满了欢笑声,公路局好像成了他们的校车一样。不久,13路公共汽车通
: 过中正桥延长路线驶至公路村,方便该地居民到西门町及万华。
: 此时,永和人口不断激增,工商业发达。公路村四周也建起了水泥围墙,大门设在今中和
: 路400巷接中和路的出口处。此外,也有为当地幼童设的幼儿园,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
: 由于社区住户有本省和外省籍,左邻右舍闽南、客家和大陆各省的乡音此起彼落。大家也
: 都使出家乡的拿手绝活,乐于分享给社区居民。有做年糕、搓汤圆、包肉粽,或是做包子
: 馒头等,所有闽、客和大江南北的口味都在此汇集;居民也彼此守望相助,门不闭户、路
: 不拾遗, 形成台湾一道美丽的风景。
: 1969年改建新社区
: 此时公路局在社区里兴建了四层和五层楼公寓,配给与原来住在矮房的居民,由于建筑坚
: 固,不怕地震和淹水;用水也从地下水变成了自来水。此外,社区内的通道除了由石头路
: 改成柏油路,也加强了美化、绿化。例如,和公路村前的中和路行道树一样,种起了无尾
: 熊爱吃的尤加利树(大叶桉树),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不久,公路局便开放给住户购买
: ,一栋三房一厅的住所,40几万就可买到。当时台北市的大楼每坪35,000元至38,000之间
: ;公务人员月薪两三千元,也算廉价。
: 后来,围墙外急遽发展,公路村有些公寓也开始和周围合建,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淹没
: 了公路村的天际线,也加深了彼此的距离感和陌生。而公路村里的学子大部分都读到不错
: 的学校,出国深造后,就落地生根。有些长者也随着儿女远渡重洋,不再还巢。留在此的
: 老人家们也只能在这里闹中取静,颐养天年。
: 打破藩篱之后
: 上世纪末,公路村的部分土地被征收为捷运站用地。设站的地点选在原公路村的幼儿园上
: 。附近民众可透过捷运到大台北各地,甚至转乘其他铁路设施到远方或是出国。捷运虽给
: 社区居民带来了便利快速,也因房价的高涨留住了人。但随后的捷运永安市场站联合开发
: 计画,却要求捷运站旁贯穿公路一村的宽八公尺计画道路,要打通,须拆除围墙。村民以
: 社区安宁、住家安全会遭破坏而群起反对,但仍挡不住时代的洪流,在社区内开通了中和
: 路400巷后,商家进来了,外面车辆也进来了,甚至半夜有飙车族呼啸而过,给当地带来
: 了环境、治安等问题。
: 未来的展望
: 近年,连城路上的公路二村已拆除,改建成公园,只剩一段断垣残壁供人怀旧。它已成为
: 当地重要的都市之肺,但当局却有意改为社会住宅。而公路一村所在的永安市场捷运站,
: 已兴建了共构的高楼层大楼,导致从中和路上已难望其全貌。所幸社区内仍有部分围墙获
: 得保留,也有一家保留该眷村口味的餐厅还存在。当局应该在当地设置相关设施,赋予该
: 眷村文化的灵魂,并限制外面车辆进入区内,让该社区回复旧有的宁静。
: (作者系历史研究工作者)
作者: yakifone (复员兵)   2025-01-05 23:00:00
有意思!!
作者: aultra (老宅)   2025-01-06 01:25:00
小时候的同学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