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30年后?看着长辈想着自己的现在

楼主: jingpikapika (晶晶)   2018-09-20 14:04:41
图文版:https://goo.gl/EU6yL6
主要是插了好多张30年前的老照片
亲爱的老朋友:
我觉得呢,人的确是看着前面的人们来定位自己在现在的位置、描绘未来的愿景,然后将
两者产生联系。
我昨天晚上见到了我的编辑的小学老师,我觉得那真的就是公务员的典范──在早年大学
只有20间的时候考上大学、在好的学校里任教,赶上经济发展的前期、在好的预期中早早
投资或著获得未来好的优退待遇。
他们在房价高涨前就买了房子,在一个体制内确保了生活所需与子女教育资源;虽然没有
在经济发展中发大财、但也没有面对其中的风险与亏损。他们工作到50岁甚至60岁的时候
退休,这时候的他们有房子、养大了孩子、有一笔退休金,身体也还算健朗,可以发展自
己的兴趣。
虽然对于台湾的老年们喜欢做志工、只有少部份写字画画旅游感到疑惑,但你绝对会羡慕
他们所拥有的生活。
──
关于长辈,在我短暂的30年人生中我认识以下四种:
1. 公务员退休:思佳的小学老师、我的火车站站长姑丈、学校中的工作人员我叔叔
2. 大企业歇工:达欣工程的工程师我爸爸、长庚医院护理长我妈妈、奥美公关我舅舅
3. 小企业或个体户:我高职同学的父母们、鹿港的长辈们
4. 家管:我同事们的母亲
他们的人生轨迹与以下这几项息息相关:
1. 出发点:
主要是学历,学历好于是机会好,之后下落也不会落到底。在我父母那个时代,是大学>
五专>高职>小学的年代;而一个人的学历能到哪里呢?大部分依赖家庭要求与教育、小部
份依赖于个人素质。
2. 产业:
身处潜在产业?朝阳产业?成熟产业?在这个产业中获得怎样的位置?
而产业与时代息息相关,所以时代造就家庭、家庭造就个人,密密麻麻的千万个个人、再
去累积下一个时代。
3. 地点:
其实这也是时代的一部分。在我妈妈的那个年代,留在鹿港跟出来在台北扎根打拼的人,
最后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4. 一级人际关系:
配偶、子女。他们下落了自己要用更强的力量去拉住他们,本来可以到10层的人只能到5
层;他们上升了,自己就可以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再往上挣一挣,本来在5层的人可能能
到12层。
这一切在一个人20~30岁之间快速发酵,所以很多政府跟企业都很想得到一个人的这段时
间。有时候你不见得要他做什么,只要他待在你这里、那他就不在别人那里,你可能就削
减了对方的可能、进而提高了自己的胜率或著降低了风险。
──-
回到我们原本的话题上来,我看着这些人有什么感想呢?
我觉得最优方案是一件事、自己的能力与个人取向是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即使不
喜欢也可以做得很好”的人,但“我可以为我喜欢的耗尽心力”的人也是存在的。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定义前者才是成功的人?
玫瑰有红的黄的还有粉红色的,人们可能并不在意;那么对于同类,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评
价另一个?
老师可能不能理解商人随时面对风险的刺激与压力,商人可能也没法长期待在老师们那样
稳步前进的世界里。但他们的个人其实是为了环境而准备的,面对市场需要动态、培育什
么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所以这一切都很合理。
不管我们觉得别人活成的样子是好是坏,我们都只能活成自己的样子。但是看着这些人的
故事,你的确会有一些原本没有想到的想法,然后去实践他。
最后实践出来的道路,肯定比你自己的更精彩,让你更加地不负此生。
──-
我觉得这种启发就是世代传承的意义──我所感受的世代传承不在书里,而在我从小到大
的每一天里。
他们买房置产相识一笑、为了孩子们有点成就而放心、为了父母的离去一起披麻带孝。
他们过年时在老房子里相聚一堂、春节一过四散东西。
我从他们看着我的、满怀关爱的眼神;
他们喂给我的每一口饭、对我的每一次关心与指导。
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他们的笑容与汗水、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
感受到世代的传承。
世代的传承是透过学校来完成的吗?透过一次次的演讲来完成的吗?
那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其中起到最大作用、最接近真实的,我觉得是这些从你诞生开始,
美一天接触到的人们的故事。
人类的时间轴呢,透过人们的这些传递,让现在过去与未来产生交互,构成文明。
.人类:个体构成家庭、家庭构成企业、企业构成国家、国家构成世界;
.时间: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叫做历史、现在正在发生的叫做当下、量变将要引起的质变叫
做未来。
每一代人有自己的命运与机会,
上一代的人们,仿佛所面临的一切机遇,都是为了追求平稳而准备的;
这一代的人们,仿佛所培养的能力与面临的限制,都是为了探索个人的追求而准备的。
也许在每个时代里,你所追求的事与那个时代的出题相同,那你就会感到幸福。
这就是所谓顺应自然的意思吗?
──
那我有什么打算吗?
我觉得具体的打算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状况来说,但我现在的很多情况都是未明的。只能说
在概念来说,大概是这样的:
1. 一定要有个地方开始累积。
内容的累积、关系的累积、财产的累积、职业的累积,不一定要全部都有结果,但至少要
有一个。
满分100分的话,我现在的状况:
.内容的累积:有个地方一直写、写着有人看,这部份因为是我兴趣所向、所以算有80吧

.关系的累积:找个对象、或著有一些长期联系的亲人朋友,这部份我大概30吧。
.财产的累积:存款或著房子、股票基金一类的东西,0分。
.职业的累积:虽然工作十年但一直换领域,这部份变量很大的…以现阶段来说,大概70
吧。
要去继续发展长处吗?还是补全短处吗?
以我的性格说肯定是要去发展长处的,但是会寻求别的方法让几个短处也同时发展一下,
比如说搬到一个更容易跟朋友见面的地方、或著买台笔电在移动的时候码字,我觉得科技
的进步、只要自己有精力跟意愿,是可以做到的。
2. 补全一些基础设施
我是1985年出生、2011年毕业,这样的我要面对现在的时代,的确应该升级一下。关于升
级,我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朋友有一台苹果电脑,习惯当前的环境一直没有更新,有一天他因为工作需
要安装一个软件,但是版本太旧安装不了。而因为略过了太多版本,当时他的硬件已经无
法升级,最后她购买了一台新电脑。
如果我们不升级,是不是就是那台被尘封在角落的旧电脑呢?
第二件事是我有一年去找我的老主管,我们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我:“元大,我聪明吗?”
元:“聪明,但是你差太多了……”
我:“??”
当时我并不了解他的意思,但我对那种惋惜中透著清明的眼神印象深刻;我直到五年后才
明白,原来这句话可以解释成:
‘你现在走到了一定的位置,看见了一扇门,有一点走进那扇门的机会。但是那扇门除了
当前的即战力,还需要满足那扇门里的人们的标配。
现在这个标配是学术类大学、硕士毕业、能用英文工作、身高与外型与周围人和谐,这些
标配你一个都没有,所以你大概进不了那扇门,就算进了也待不住。可惜啊。’
我知道了这点之后,是有一点不甘心。
但这扇门是我自己想要推开的,而我是那种“想做的事情耗尽心血也要作到、想去的地方
不论如何都要抵达”的类型。我会努力到最后一刻为止,可以失败但是不能不努力,因为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后悔。
而这些条件中,唯一可以努力的大概就是学历跟英文,只要我透过努力还有一点运气把这
两点补齐了,也许我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但是时间是不会回转的,人同时可以做很多事但也有限度,我也会接受这个现实。
3. 去往何方?
以后,到底要怎样呢?
我也没有不想好好工作、也没有想要做快乐的单身族。我还是想要好好工作、并且找个对
象有个家庭的,只是我现在身处的环境让我很难做这样的计画。
我性格中有个巨大的弱点,就是如果我得不到我就会说服自己不想要,尽量让自己不要看
到。
你身处黑暗中走路的话,你必须有很多延绵不断的萤光烛光反射光照亮你的夜路,但不能
有太炫目的光亮,因为你就会看不清眼前的路而停住了。
这也是我不能回台湾的原因──回台湾呢,举目所见都是我曾经有机会但是错过了的东西
、会有失去感;但是在大陆呢,全部都不是我原本应该得到的、得到一点就觉得有获得感

曾经有很多人说我这样是逃避、是绕弯路,有时候也恨铁不成钢。
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对,但他们不能帮助我前进,这些无法成为我的动力;目前为止能够成
为我的动力的东西,一是情势的需求、二是人们的期待,三是我自己的意愿跟好奇心。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前进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只有能让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才能称得上
有用。我在大陆这样待着,这些获得感让可以保持一定的内心平衡走下去,走到那个不容
易受影响的路段。
我的基础建设的确是乱七八糟,但命运总是紧紧抓着我的手;在我能感受到这个拉力的 
天,我就会继续走下去、能走到哪里是哪里。更具体一点计画现在还不好说,反正我人生
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事情,你们都会在这个粉丝页看到的。
这也算是一种养成吗?哈哈。
──
总觉得好像大跑题了,收个尾。
这篇文章其实主要是说“一次次看着前辈们走到我未来也会抵达的地方,于是开始想自己
那时候会怎样呢,从而引发目前的行动。”
大家对于长辈们是怎样的看法,现在对未来采取怎样的准备呢?
下午 01:06 2018/9/20
作者: sweetlisa (甜莉莎)   2018-09-23 10:41:00
写得真好。跟你同一世代,前人如何我反而没想那么多,我做自己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