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编剧魂》(近期编剧新书)

楼主: DramaLogue (Stranger Than Fiction)   2020-10-18 22:43:3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907
编剧魂:说故事是本能,写剧本没有教条,用文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孕育你的杰作
作者:小野
出版社:积木
出版日期:2020/07/02
语言:繁体中文
★“台湾新浪潮电影重要推手”首次公开四十年编剧心法,
科学方法直指核心,突破框架激发潜能。★
编剧是可以教的吗?说故事有没有通则?
故事大纲要写多长?剧本有所谓的“格式”吗?
正邪对抗、角色转变是铁律?导演期待看到什么?
文学电影和电影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人物从二十个变成两百个;“三厅电影”带来钱潮,也带来局
限;《成功岭上》扭转了僵化的爱国主义,学生电影一再翻新。田野调查只是基本功课,
故事的选择要像显微切片一样精准。创作关乎思想,技术只能辅助;故事和风格都是为了
描绘主题,角色之间的关系随时都像化学变化一般质变,情绪节奏带来如力学原理般的力
量,剧情发展发展简直像是一场考古发掘的过程。剧本结构是用来表达创作者的创作观点
和形式。
被称为“台湾新电影浪潮运动重要推手”的作家小野,第一次公开从七○年代初入电影圈
沉淀至今的心路历程,并以特殊的“科学/文学”斜杠背景,带来一套难忘的“野式编剧
法则”,用第一手经验带领读者认识电影剧本,然后,超越电影剧本。
于台湾电影产业起飞、沉寂,又再度兴盛的四十年间,小野曾身为电影的企划、编剧、制
片、原著作者、版权销售和剧本改编,甚至行销等角色,也历经两家电视台在变革时的重
要角色。近四年更担任台北影视音实验敎育机构的校长及教授编剧实作课。
本书中,小野首度把电影圈如此丰富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文字,并透过八十部经典电影赏析
,佐以珍贵的部分剧本原稿,倾囊相授独门心法,深入浅出趣味十足。若你是电影工作者
、学生,或喜爱电影的人,亦或是电影研究者、评论者或是相关内容制造者,本书都将带
给你全然不同的观点。
“我们得充满真挚的情感,有一种非说不可的欲望,一切才可以开始。”──小野
【PART 1 我就这样开始写剧本】
在中央电影公司,我陆续遇到了一些天才型的编剧和导演,和一堆正要燃烧热情的电影人
。八年来他们天天坐在你的对面,天天到你家来烦你,天天谈的都是剧本,当然也会发些
牢骚,倾吐祕密。当一起得奖时在台上相互拥抱流下眼泪。其实和那么多的天才在一起工
作和生活,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因为和天才在一起,学不到什么东西,他们在创作过程
浑然天成,你看不到什么具体技巧,更糟糕的是,你会越来越自卑。我扛着一大袋自己写
的企业书、行销计划、票房纪录和剧本回家,告诉自己暂时安静下来,把这些非常难得的
经验写成一本“工具书”。而这本书的构想,一放就放了三十年。
【PART 2编剧的六种科学方法】
对我而言,要替电影编剧找到一套可以教授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在我自己编剧的
过程中,却不断的冒出一些自创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却是一些科学方法。所谓的科学
方法,是从科学知识中找到一个最接近剧本创作的思考及运作方式,所以最终仍然是要依
靠人脑。这些方法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像是灵感一样忽然跳出来,本身也像是另一种创
作。终于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我把这些科学方法公开。在公开之前,我陆续在一些大学的
编剧工作坊试着告诉学生,像是找到一种新药,做人体实验,效果不错。
【PART 3文学如何改编成电影】
我不断把文学作品引进电影和电视,除了想让更多人借由大众传播媒体认识文学作品外,
更贪心的希望能因此促进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我而言,浸淫在大量的文学改编成电影
的宝贵经验中,终于也发现到一些奇妙的东西,一些过去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于是我决定
把这些“发现”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同时也觉得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是给初学者最好
的方法之一。读一本好的小说,看一部好的电影,如果能够找到改编的方式,我想你会距
离“写剧本”又更接近了一些。试试看你的潜力,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本书片单】
(依中文片名笔画顺序排列)
一 一(Yi Yi, 2000)
八百壮士(800 Heroes, 1975)
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三个傻瓜(3 Idiots, 2009)
下妻物语(Kamikaze Girls, 2004)
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 2017)
小爸爸的天空(Out of the Blue, 1984)
小城故事(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 1979)
小逃犯(Teenage Fugitive, 1984)
小毕的故事(Growing Up, 1983)
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 2015)
公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 1976)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天谴(Aguirre:The Wrath of God, 1972)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巴黎.德州(Paris, Texas, 1984)
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Memories of Matsuko, 2006)
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 1984)
玉卿嫂(Jade Love, 1984)
生命的讯息(Signs of Life, 1968)
白色酢浆草(Edelweiss, 1987)
光阴的故事(In Our Time, 1982)
全境扩散(Contagion, 2011)
同班同学(Tong Ban Tong Xue, 1981
因为爱你(Carol, 2015)
地久天长(So Long, My Son, 2019)
成功岭上(Off To Success, 1978)
早安,台北(Good Morning, Taipei, 1979)
竹剑少年(Kendo Kinds, 1983)
老师有问题(Sir, Tell Me Why, 1988)
色,戒(Lust, Caution, 2007)
血战大二胆(The Battle of Erdan, 1982)
你只欠我一个道歉(The Insult, 2017)
告白(Confessions , 2010)
我的少女时代(Our Times, 2015)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Reunion, 1986)
我这样过了一生(Kuei-mei, a Woman, 1985)
我办事,你放心(You Can Count On Me, 2000)
男孩与女孩的战争(The War of the Sexes, 1978)
辛亥双十(The Batt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81)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2011)
里斯本夜车(Nachtzug nach Lissabon, 2013)
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 1983)
咖啡.爱情(Café Society, 2016)
东边晴时西边雨(Come Rain or Come Shine, 1974)
油麻菜籽(Ah Fei, 1984)
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1991)
青梅竹马(Taipei Story, 1985)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
看海的日子(A Flower in The Raining Night, 1983)
英烈千秋(Everlasting Glory, 1974)
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3)
恐怖分子(Terrorizers, 1986)
恐惧吞噬心灵(Ali:Fear Eats the Soul, 1974)
时时刻刻(The Hours, 2002)
海街日记(Our Little Sister, 2015)
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2016)
海滩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3)
真宠(The Favourite, 2018)
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 2002)
国中女生(School Girls, 1989)
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
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 2008)
陆上行舟(Fitzcarraldo, 1982)
凯文怎么了?(We Need Talk About Kevin, 2011)
童年往事(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1985)
乡野人(The Orientation, 1980)
乡野奇谈(Lantern Festival Adventure, 1977)
间谍桥(Bridge of Spies, 2015)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2017)
爱情失控点(Irrational Man, 2015)
爱情决胜点(Match Point, 2005)
爱情长跑(Run Lover Run, 1975)
爱情摩天轮(Wonder Wheel, 2017)
疯狗绑票令(Seven Psychopaths, 2012)
影子大地(Shadowlands, 1993)
欲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1987)
横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2008)
穆荷兰大道(Mulholland Drive, 2001)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2017)
谜夜拼图(Only the Animal, 2020)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2006)
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 1986)
惊爆焦点(Spotlight, 2016)
驿(Station, 1983)
盐与火之歌(Salt and Fire, 2016)
作者简介
小野
本名李远。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曾经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攻读分子生物学,也曾
经担任国立阳明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教。
1981年受明骥总经理之邀进入中央电影公司,担任制片企划部企划组的组长,和当时的同
事吴念真及新锐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柯一正、万仁、张毅等共同推动影响台湾电影发展
深远的“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电影剧本五度入围电影金马奖,并以《恐怖分子》、《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刀瘟》等获得英国国家编剧奖、亚太影展及金马奖最佳剧本奖

二十四岁时以《蛹之生》、《试管蜘蛛》等小说成为七○年代畅销作家。创作类别丰富多
元,小说、散文、诗及童话。并屡次获奖,包括第二届联合报文学奖首奖、中国时报举办
读者票选“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蛹之生》一书获选为七○年代十大最重要
书籍。目前文学创作已经超过一百部、电影剧本三十部。
曾经出任台北电影节创始第一、二届主席。在电视工作方面,担任过台湾电视公司节目部
经理,及中华电视公司公共化后第一任对外征选的总经理。长年参与不少社会运动,包括
敎育改革、环境保护、基本人权、土地权等,为“千里步道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近年来更努力倡议“文化在野”的观念及投入影视音人才培育的计画,现任台北市文化基
金会董事长及台北市影视音实验教育机构校长,成为大家口中的“小野校长”。
《编剧魂》是他在长期创作及敎学后第一本工具书,想要和读者们分享自己长期累积的创
作经验。
目录
导言:我们都是天生的编剧
PART 1 我就这样开始写剧本
剧本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长大的?
不要被现有的类型限制
故事大纲可以是五万字,也可以是五百字
用“校园电影”学习分场大纲
用“成长电影”学习剧本结构
范例一.《早安,台北》故事大纲
范例二.《擎天鸠》小说第四节V.S《成功岭上》剧本第三十一至三十四场
PART 2 编剧的六种科学方法
1 田野调查:如同化学中的结晶原理
2 故事选择:如同医学中的显微切片
3 角色关系:如同化学中的化学反应
4 节奏情绪:如同物理中的力学原理
5 情节发展:如同考古中的发现过程
6 剧本结构:如同数学中的函数关系
范例三.《国中女生》分场大纲(前十九场)
PART 3 文学如何改编成电影
文学电影,还是电影小说?
从小说到剧本
转换也是全新创作
后记:编剧是可以敎的吗?
附录一.小野编剧及联合编剧作品
索引.电影速查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